改良连续单直针缝合法治疗早期外伤性睫状体脱离的疗效

2020-01-08 03:13:30张小梅
国际眼科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睫状体巩膜缝线

汤 澎,赵 娟,张小梅,杨 光

0 引言

严重的眼球钝挫伤极易造成外伤性睫状体脱离,此时睫状体纵行肌与巩膜突之间分离,睫状体上腔与前房相通,出现房水旁路引流,从而导致持续性低眼压,引起角膜内皮皱褶、黄斑水肿、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最终导致不可逆的视力损害。因此,对于大范围外伤性睫状体脱离,早期及时行手术缝合复位术非常重要。现将我院通过改良连续单直针缝合法治疗25例早期外伤性睫状体脱离的临床病例治疗效果分析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选择2017-07/2018-05来我院就诊的外伤性睫状体脱离伴黄斑水肿患者25例25眼,其中男19例,女6例,年龄18~60(平均35)岁。拳击伤12眼,球类击伤9眼,撞伤2眼,车祸伤2眼。病程7~14d。排除既往有眼外伤病史、眼病史及全身有系统性疾病的患者(糖尿病、高血压、代谢性疾病等)。本研究通过了伦理委员会审核,患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图1 手术操作示意图 A:10-0聚丙烯线穿入TB针头内;B:TB针头于对侧的角膜缘内0.5mm处穿入前房,绕虹膜后方穿过睫状体脱离处,自病灶处角巩膜缘后2mm处穿出,挑出缝线末端;C:针头退回前房,距首次睫状体脱离区穿刺口旁2mm再次穿过脱离的睫状体部,同前穿出对应板层巩膜切口,带线针头如上述方式多次进行,直至脱离全部缝合修复,缝线在巩膜与前房内呈“W”走形。

1.2方法

1.2.1检查常规行视力、眼压、裂隙灯、前房角镜、超声生物显微镜(UBM)、眼底照相、OCT检查。确诊睫状体脱离的位置和范围。25例患者UBM检查睫状体脱离范围180°~270°,合并外伤性瞳孔散大、黄斑水肿。

1.2.2治疗方法给予阿托品眼膏散瞳,激素滴眼液频繁滴眼,全身营养神经药物、激素递减治疗后,则行手术治疗。25例患者均采用改良连续单直针缝合法。球后神经阻滞麻醉后于睫状体脱离处做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暴露角巩膜缘。于角膜缘后3mm板层切开巩膜,厚度为1/3~1/2巩膜厚度,10-0聚丙烯线穿入TB针头内,TB针头于对侧的角膜缘内0.5mm处穿入前房,前房注入黏弹剂。绕虹膜后方穿过睫状体脱离处,自病灶处角巩膜缘后2mm处穿出,挑出缝线末端,针头退回前房,距首次睫状体脱离区穿刺口旁2mm再次穿过脱离的睫状体部,同前穿出对应板层巩膜切口,带线针头如上述方式多次进行,每次均穿过脱离的睫状体及板层巩膜切口,直至脱离全部缝合修复,缝线在巩膜与前房内呈“W”走形,最后收紧缝线,缝线打结,缝合结膜(图1)。

1.2.3术后观察指标术后行视力、眼压等常规检查,UBM检查睫状体复位情况,OCT检查黄斑水肿变化情况。

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眼压变化术后1mo,20眼(80%)眼压提高到9~21mmHg,3眼(12%)仍低于5mmHg(表1)。

表1 术前术后眼压变化 眼

2.2矫正视力变化所有患者中仅有2眼视力不提高,其余23眼矫正视力均有提高,提高幅度为3~6行(表2)。术前22眼(88%)视力≤0.1,0.2~<0.5者3眼(12%)。术后1mo视力≤0.1者仅1眼(4%),此患者术后视力未提高,该患者眼压亦<5mmHg,考虑和就诊时受伤时间较长有关。

表2 术前术后视力变化 眼

2.3 UBM检查睫状体术后前房变深或恢复正常,术后15d房角镜检查见原睫状体脱离处闭合,UBM检查提示睫状体基本复位(图2)。

2.4 OCT观察眼底黄斑部变化治疗前黄斑中央视网膜厚度(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CRT)为384.32±83.24μm,治疗后1mo CRT为223.47±79.56μm,较治疗前平均降低160.85±3.68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mo后黄斑水肿减轻或消退。眼底情况好转或恢复正常(图3)。

3 讨论

眼球钝挫伤是睫状体脱离的主要病因[1],睫状体脱离是外伤性低眼压的主要原因,睫状体脱离抑制了房水分泌,使房水引流异常,造成外伤后持续性低眼压,从而引起眼组织及功能的破坏,如角膜水肿、晶状体代谢障碍、视网膜及脉络膜水肿或脱离、低眼压性黄斑改变,最终造成视力不可逆损伤[2-4]。UBM是目前诊断睫状体脱离较为准确的非接触性检查方法,尤其是对睫状体脱离范围及脉络膜上腔积液的测量,为制定复位手术方式提供了准确的依据,可以成功地定位所有的睫状体脱离,是一种无创、精确的检查手段[5-6]。

图3 手术前后OCT检查 A:术前;B:术后30d。

外伤性睫状体脱离有多种治疗方法:药物治疗目前常采用的有散瞳剂、糖皮质激素、甘露醇等治疗,氩激光光凝治疗以及睫状体电凝治疗等也有报道[7-8],但非侵入性治疗方法存在疗效多不确切、损伤大等缺点。通常对于大于2个象限范围的睫状体脱离常无自愈的倾向,睫状体缝合术是目前治疗睫状体脱离的主要方法。传统的垂直间断缝合术切穿巩膜本身对眼球创伤较大,间断缝线易发生水漏等缺点。为减少术后并发症,我们对手术方式进行了改良。本组25例患者在眼球密闭状态下使用改良连续单直针缝合法进行缝合修复,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较传统方式有较强优越性:(1)无需切穿巩膜,减少了医源性创伤及炎症反应,避免了缝线间漏水现象;(2)连续缝合打结少,能保证每针缝线张力均衡,术后散光轻。

严重的眼球钝挫伤后低眼压伴大范围外伤性睫状体脱离患者,早期及时行手术缝合复位术非常重要。应及时在UBM指导下进行诊断和手术,挽救患者视力。改良连续单直针缝合法是在玻璃体腔及前房密闭的情况下连续单直针缝合睫状体,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简单易行。

猜你喜欢
睫状体巩膜缝线
巩膜生物力学特性及其与近视关系的研究进展
剖腹产横切口两种缝线缝合的对比探讨
巩膜外环扎术治疗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钝挫伤致眼睫状体脱离/分离的治疗方法及疗效分析
浙江医学(2018年7期)2018-05-11 10:35:53
巩膜镜的临床应用
玻璃体切除联合不同睫状体复位术式的疗效观察
缝线抗议
老年表层巩膜炎和巩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
捆扎钢丝结合缝线引导指屈肌腱断端回缩的临床应用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