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天相
(甘肃省武威市第二中学,武威 733000)
在高中课程体系当中,计算机课程虽然大多只是以一门副科的身份出现,单从教学体系方面来看其无足轻重。但随着如今网络时代的到来,在互联网+的作用下,我们周边的各行各业都在积极的进行着网络时代的变革式发展。此种情况下,了解网络、学习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尤其是以慕课、微课、网络平台授课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现代化网络教学的出现,更是加剧了网络时代对学生的这些要求。由此,无论是从教学改革还是从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的角度来讲,我们都必须加强对高中计算机教学工作的重视。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变革式发展,计算机网络行业各种新技术、新名词不断出现在我们的教学当中。而高中生由于受到自身社会生活经验、知识、认识等局限性的影响,使得其对于这些纷繁复杂的计算机技术相关知识的认识存在一定的难度。如若在不做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就强行进行各种知识的教学,必然会造成学生课程学习困难情况的出现。在这里我们可以对学生开展问题导向式教学,在授课之前,围绕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教学问题的布设,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开展新知识的预习活动。并对预习中遇到的难点、重点、疑惑点等内容进行记录,以此来作为自身课堂学习的主要关注内容。此外,在授课结束后,为巩固学生课上所学,教师同样可以通过对教学任务的布设,来让学生以完成教学任务的方式来开展课下自主探索式的学习活动。
对分课堂是近年来才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突破了原有的以教师为主和以学生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倡导教师、学生同为课堂教学的主体,通过将课堂一分为二,实现对课堂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之间关系的重构。前半节课由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对学生开展相关知识点的教学工作,后半节课交由学生开展充分实践,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充分消化前半节课学习到的知识点。对分课堂这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方式,很好的贴合了计算机技术教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特点。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复杂性,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涉及范围较广,不仅包含基本的办公软件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同时也包含了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相关概念的解析。这些对于高中生而言在学习上都构成了一定的难度。在对教学难点、重点问题的教学上,教师可以适当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围绕既定主题展开小组讨论,在小组成员合作互助、各发所长的基础上,共同完成对难点知识点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不同思维的碰撞过程中,实现学生创新思维、表达能力的有效培育,以此来深化学生对难点计算机技术相关知识的了解和认识。
计算机网络本身就极具虚拟性特点,那些纷繁复杂的计算机技术更是看不见、摸不着,极具抽象性特点。这些都对高中阶段学生的计算机技术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为降低课程教学难度,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我们除了需要依靠传统教师讲授式教学法来对知识进行传授外。还可以积极构建网络化教学环境,借助高中学校中现有的多媒体教室来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进行计算机技术相关知识的图片、文字、视频、展示,在多感官刺激的作用下,激发学生对计算机技术课程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思维上对计算机网络、计算机技术有一个更为直观的认识。此外,在开展小组合作教学集中攻克教学难点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合作学习与微课件教学进行对接,通过将某一个甚至两个知识点制作成短小的微视频,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
综上所述,高中计算机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是一门极为重要的课程。我们的教师要以网络时代发展为导向,结合计算机教学大纲相关要求,根据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不同,课堂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选择与之相符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开展授课,以此来增强高中计算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