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针灸历史溯源

2019-12-24 10:26:06SheikhFaruqueelahee
亚太传统医药 2019年11期
关键词:吠陀针灸疗法博士

Sheikh Faruque elahee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

针灸是一种古老的治疗手段,其是将针具刺入人体适当的位置(穴位),进而治疗相应疾病的方法。许多历史学家认为针灸起源于中国,但是发明时间至今仍有较大争议,有学者认为早在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时代就有针灸的痕迹出现。但是针灸的首次正式文字记载出现在《黄帝内经》中,其创作年代为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商朝(公元前1600-1046年),针灸的象形文字出现在甲骨上。随着铜铸技术的发展,铜制的针灸针开始出现,与此同时,中医的经典阴阳理论和五行学说也逐渐成型,古代的医学家们对脉搏、血液、体液、精气等有了初步的了解,中医也逐渐系统起来。公元6世纪,针灸技术传入邻近的韩国和日本。随着文化交流的增多,针灸也逐渐传播到印度和中东地区。一位来自甘肃敦煌的名叫宋云的高僧将华佗的事迹传播到印度,并在当地居住了20年,用中医药学为印度人诊治疾病,并介绍、宣传中医药学,促进了中印医药学的交流。

1 印度传统医学简介

7 000多年前,古印度人、伊朗人、希腊人聚集在一起,组成雅利安人族,以游牧的生活方式居住在中亚平原上。雅利安人四处游荡,在传播自身文化的同时也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雅利安人逐渐分布至印度次大陆、伊朗高原东部、欧洲、亚美尼亚和土耳其西部。居住在印度河谷的人又名印度人(Hindu),他们形成了自身特色的文化,其以阿育吠陀医学作为医疗保健手段。阿育吠陀(Ayurveda)是梵语,意为生命科学,不仅包括治疗手段,还包括预防和养生策略。阿育吠陀医学的最早文字记载出现在一本叫上Vedas的书上,其中记载着关于养生、养神和养智的一些必要措施,当时阿育吠陀只是其中的一个小的分支。事实上,当时一共有四种veda,分别是Rig veda、Yajur veda、Sama Veda、Atharva veda,其中Rig veda被认为是阿育吠陀医学的雏形[1]。Veda医学的起源比较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相传印度的圣人在北印度的山脊上冥想,上天将治疗疾病的方法传授于他们,他们既是宗教领袖,也是治疗师。

公元前6世纪,阿育吠陀医学在Charaka和Sushruta两位坚定拥护者的推动下取得了很大进展。Charaka被认为是阿育吠陀医学的主要贡献者,他著有医学经典《Charaka Samhita》,是印度医学之父。Sushrata的成就主要在外科手术方面,著有《Sushrata Samhita》,是印度外科手术之父。阿育吠陀医学取得长足发展是在阿育王在位期间(公元前304-232年),他信奉佛教,在全国各地建立医院和医学研究院,在治疗病人的同时也广泛培养新的医师,阿育吠陀也在佛教僧人的传播下越来越被人们接受[2]。

阿育吠陀医学认为地球上的所有物质都是由土、水、火、气和空间五种元素组成,其中土又包括木和金属两种元素。在人体中,五种物质在皮肤下面无形的能量通道中流动,任何一种物质缺失或者过量都会导致疾病产生,而治疗疾病的方法就是纠正这种失衡状态[3]。

2 印度针灸与中医针灸

印度传统医学与中医有较多相似之处,如五行学说和五元素理论、脉诊、经络穴位等,表1对中印针灸穴位进行了对照。

表1 阿育吠陀医学针灸疗法与中医针灸穴位对照

3 000多年前,阿育吠陀医学的分支Suchi veda采用针刺的方法治病,是印度针灸的最早雏形。针刺的材料多种多样,包括石头、骨头、竹子和金属。阿育吠陀医学中的穴位名叫Marma,其中有一些穴位是外科医生专门用来治疗急危重症的。与中医穴位一样,每个人的Marma有个体差异性,需要用手触诊才能准确找到位置[4]。史书记载的关于中印针灸文化的交流最早见于公元6世纪,在此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印度的针灸再无文献记载,也没有使用的痕迹。1959年,Bijay lumar Basu博士(1912-1986年,见图1)成为现代第一批前往中国学习针灸知识的人,从而开启了针灸疗法在印度发展的新时代。

图1 Basu博士(右二)带领学生在中国学习针灸操作

1990年,孟加拉州政府成立纪念Basu博士针灸研究与培训研究院。同年,加尔各答医学院开设为期三年半的针灸治疗专业教育,也为针灸从业人员开设了200 h学时的继续教育课程。各地非公办针灸研究机构和医院也陆续建立,如孟加拉州西部的印度整合医学研究院、旁遮普省的Ludhiana针灸大学和DN Kotnis针灸医院。

Basu博士毕业于加尔各答医学院,是印度五人历史性医疗任务组中最年轻的一位。1938年,印度国会派遣该任务组前往中国,帮助救治在中日战争中受伤的中国士兵。1943年,Basu博士结束为期5年的医疗任务回到印度,并受到中国共产党的高度赞誉。1959年,中国政府再次邀请Basu博士来华交流,他首先学习了汉语,然后进行了针灸疗法的全面培训。再次回到印度后,他在加尔各答开设了一个针灸诊所,并开展针灸学徒以及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1978年,中国政府赞助其带领四名学生赴南京进行研究生阶段的深造。1979年,Basu博士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中国第一届针灸主题研讨会,并发表名为“在印度推行针灸疗法的20年”的演讲。1986年,Basu博士罹患癌症,中国政府邀请其来华治疗,但是他拒绝了,最终逝世于加尔各答。

印度针灸学会是印度第一个全国范围内的针灸从业者组织,成立于1977年,其同样是国际针灸联盟的发起者[5]。在印度针灸学会的努力下,印度政府在1990年成立了首个针灸研究院,并于1996年通过《西孟加拉州针灸疗法法案》,首次在法律上承认了针灸疗法的地位。随后,其他州开始紧随其后,如马哈拉施特拉邦将针灸疗法纳入补充医学体系。一些民间的针灸协会也陆续成立,并获得了当地政府的支持。目前,针灸疗法在印度已经遍地开花,每个州都有针灸从业者,目前已有30多个针灸研究院,200多名执业针灸专家,100 000多名受过正规培训的针灸治疗师。受骨关节与肌肉疾病、瘫痪、神经疾病困扰的患者倾向于选择针灸疗法。一项调查研究显示,2 718名接受过针灸治疗的患者中,关节病占54%,神经痛占17%,呼吸系统疾病占12%,瘫痪占8%,消化道疾病占4%,其他疾病占5%。

印度政府长期以来受到针灸行业人士的压力,其期待针灸疗法受到全国范围内的认可[6]。2016年,印度首相莫迪在参加杭州G20峰会后表示非常期待针灸纳入医保体系。印度当地报纸Lokmat Times随后发表了名为《莫迪将针灸带回印度》的封面报道,莫迪说:既然中国人可以用印度瑜伽养生,为什么印度人不能好好利用中医呢?在各方人士不懈的努力下,2019年2月21号,印度政府正式将针灸纳入医保体系,承认针灸可作为一种独立治疗手段。印度的医疗体系一直以来对其邻国孟加拉国和尼泊尔影响较大,虽然该两国尚未承认针灸的合法地位,但应指日可待。

3 结语

印度和中国都是有着几千年文明的历史古国,两国在针灸等传统医学领域的交流合作潜力巨大,可通过专业人员交流访学、举办培训班和开展留学教育等方式,加强两国针灸从业者以及专家学者的交流与合作,使针灸造福两国民众,为中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吠陀针灸疗法博士
阿育吠陀体质在瑜伽的交叉应用与研究
针灸疗法在院前急症救治中的应用
印度传统医学阿育吠陀及其发展现状
制冷博士来帮忙
神奇博士感冒了
便秘不想吃药?试试针灸疗法
基层中医药(2018年5期)2018-08-31 02:35:44
针灸疗法
博士蚊
印度传统医学阿育吠陀词汇的梵语-汉语对照翻译及研究*
润博士问答
科学之友(2014年24期)2014-03-20 14:3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