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以人类为本

2019-12-14 13:55:01
商学院 2019年12期
关键词:联名信抗议百度

透过人工智能技术,你可以足不出户了解到全球最新资讯;

依托大数据算法,出行软件可以帮助你选择最佳出行路线;

机器人正替代人类完成更多的基础性服务工作和高难度作业项目…… 科技让你沉浸其中,对世界贡献良多;科技拥有更多想像,但同时却带来巨大挑战。

2016年,“魏则西事件”让百度陷入空前危机,百度董事长李彦宏曾在接受采访时反思说:“百度任何的好和不好,归功和归罪都应该是我。”今年9月初,大数据风控行业从业人员,也经历了史上最紧张的时刻。新颜科技CEO黄向前被警方带走,魔蝎科技公司CEO周江翔涉事被查,公信宝公司门口被贴了封条,知名第三方数据服务公司聚信立宣布暂停对外提供用户授权的运营商爬虫服务……即使,在中國的《网络安全法》中已经明文规定: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个人信息五十条以上的,即构成犯罪。

大洋彼岸的科技界同样面临巨大的善良拷问。

广为人知的Google“不作恶”提法本身来自于Google早期工程师们对销售人员进入公司时的担忧。在过去的2018年,Google至少因为这句深入人心的非正式行为准则遭受到两起大型反噬,十几名员工请辞抗议公司与军方合作的Maven AI项目,上千名Google员工签署联名信抗议研发阉割版搜索引擎“蜻蜓计划”。2019年2月,数十名微软员工签署联名信,抗议公司与美国陆军签署合同为军方提供AR技术支持……

无论是“不作恶”的谷歌,还是强调“技术温度”的微软,亦或是标榜以“科技向善”为公司价值观的腾讯,大家共同意识到了一个问题:比起科技的高速发展,人文精神的提升明显迟缓太多。无论知识、技巧还是系统、硬件,并不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真正的幸福和尊严,甚至可能带来困扰和噩梦。

如果您留意过最近电影院里的苹果广告,同样会发现,苹果没有秀任何硬件产品,主题就两个字:安全。微软CEO纳德拉也说:几年前,微软在聊责任的时候,听起来还挺无聊的,毕竟在一场科技大会,人们想看到的只是各种浮夸的前沿技术。但时代已经不一样了。科技公司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要为用户的安全和隐私负责。

很难说哪一家公司的技术是更“好”的,技术与一家公司能否基业长青也未必有因果关系。科技带来的是创新、营收、薪酬回报,还是更重要的平等、审慎、长久价值。

在一些注重个人隐私的国家和地区,市政装摄像头都要经过复杂的流程和各种听证会,图像识别技术的发展就面临着很多伦理与法律上的难题。不同文化背景对于善恶都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理解。在善的定义方面,我们目前甚至无法有达成一致意见。因此,“科技向善”最终怎么落地才是现在更值得关注的议题。

利用“跨年龄人脸识别”技术寻找被拐儿童,根据一张3岁儿童照片寻找多年后大变模样的少年;在游戏产品中,设置未成年人防沉迷保护措施;在社交软件上做出谣言封禁措施。这算是“科技向善”的案例,但是否仍只是治标不治本?

有人断言,“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时代已经过去,在“科技向善”的指导下,这个理念要升级成“以人类体验为中心”。

所谓 “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利用好这把双刃剑是每一个科技企业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猜你喜欢
联名信抗议百度
伊朗批美提过分要求
环球时报(2022-04-11)2022-04-11 19:15:05
“艺”心抗议
南风(2020年8期)2020-08-06 10:25:56
Robust adaptive UKF based on SVR for inertial based integrated navigation
抗议之歌
百度年度热搜榜
青年与社会(2018年2期)2018-01-25 15:37:06
缝线抗议
联名信对量刑的影响研究
百度遭投行下调评级
IT时代周刊(2015年8期)2015-11-11 05:50:22
百度“放卫星”,有没有可能?
太空探索(2014年4期)2014-07-19 10:08:58
千家企业上书农业部为鸡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