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春兰
恶性肿瘤作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发病率逐步增加,已成为一个必须重视的公共卫生问题[1]。恶性肿瘤患者因各种原因引起免疫力低下,导致其在诊治过程中经常感染,感染作为恶性肿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为患者抗肿瘤治疗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本研究选取本院2015~2017 年肿瘤内科收治的恶性肿瘤并发感染患者52 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病案资料进行分析,为防治恶性肿瘤内科治疗过程中并发的感染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肿瘤内科2015~2017 年收治的52 例恶性肿瘤并发感染的住院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在医院均经过影像学、病理学等检查被确诊为恶性肿瘤;②依据中国卫生部(现卫健委)2001 年所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确诊为感染。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的脏器功能障碍患者,可能对本研究的结果产生影响;②病案资料不完整;③合并有肺结核等急性传染性疾病患者;④合并严重的免疫性疾病患者。
1.2 方法
1.2.1 病例资料调查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查阅并收集患者的病案资料,内容主要包括一般项目(如年龄、性别、住院时间、总费用);肿瘤相关资料:包括肿瘤原发部位、肿瘤TNM 分期(依据AJCC 第 7 版);感染相关资料:感染部位、致病菌;治疗及转归情况等。
1.2.2 药敏鉴定与试验 使用德国布鲁克微生物质谱仪进行细菌鉴定。
1.3 观察指标 分析患者的基本情况、肿瘤类型分布情况、感染部位分布情况、病原菌分布情况及主要病原菌的药敏结果分析。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死亡率。肿瘤类型包括消化道恶性肿瘤、肺癌、乳腺癌、淋巴瘤、泌尿系恶性肿瘤、头颈部恶性肿瘤、骨软组织肿瘤、原发灶不明、脑恶性肿瘤。感染部位包括肺部、感染部位不明、血液、泌尿道、皮肤软组织、胆道、腹腔。病原菌分布包括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药敏试验的病原菌包括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
2.1 基本情况 2015~2017 年本院肿瘤内科恶性肿瘤并发感染患者52 例,其中男35 例(67.3%),女17 例(32.7%);年龄50~71 岁,平均年龄(61±4)岁;住院天数10~32 d,平均住院天数(23±5)d;住院总费用24339.2~59702.8 元,平均住院总费用(41831.2±5957.2)元;其中死亡6 例,病死率为11.5%。
2.2 肿瘤类型分布情况 各类型肿瘤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消化道恶性肿瘤、肺癌、乳腺癌、淋巴瘤、泌尿系恶性肿瘤、头颈部恶性肿瘤、骨软组织肿瘤、原发灶不明、脑恶性肿瘤,分别为40.4%(21/52)、25.0%(13/52)、9.6%(5/52)、7.7%(4/52)、3.8%(2/52)、3.8%(2/52)、3.8%(2/52)、3.8%(2/52)、1.9%(1/52)。TNM 分期:Ⅰ~Ⅱ期者3 例,占比为5.8%;Ⅲ~Ⅳ期者49 例,占比为94.2%。
2.3 感染部位分布情况 52 例患者感染部位以肺部居首,占比为44.2%(23/52);其次为感染部位不明和血液,占比分别为25.0%(13/52)、13.5%(7/52);再者为泌尿道和皮肤软组织,占比均为11.5%(6/52);胆道、腹腔最少见,占比分别为3.8%(2/52)、1.9%(1/52)。
2.4 病原菌分布情况 共检出病原菌29 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比为62.1%(18/29),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占比分别为31.0%(9/29)、6.9%(2/29)。见表1。
2.5 主要病原菌的药敏结果分析 革兰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占比最高,为24.1%(7/29),对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均敏感,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为100.0%;其次为大肠埃希菌,占比为13.8%(4/29),其对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阿米卡星、三四代头孢(头孢吡肟、头孢他啶)、阿米卡星耐药率最低,均为25.0%,对哌拉西林、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均为100.0%。革兰阳性菌中最常见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占比分别为13.8%(4/29)、10.3%(3/29),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均敏感,对青霉素G 耐药率最高,耐药率分别为75.0%、100.0%。见表2。
表1 恶性肿瘤合并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株,%)
表2 恶性肿瘤合并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株,%)
续表2
本次调查回顾性分析了 2015~2017 年本院肿瘤内科的52 例恶性肿瘤并发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比女性多,老年患者多,中位年龄为60 岁,且住院天数较长。有研究表明肿瘤患者病情较严重,肿瘤不仅导致其自身免疫力低下,而且高龄、住院时间长、进行手术、合并有其他疾病、进行侵入性操作等是肿瘤内科治疗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3]。
本研究中,52 例恶性肿瘤并发感染患者中,29 例致病菌培养结果显示阳性,阳性率为55.8%,且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与相关报道一致[4,5],其每年的分离率呈稳步上升趋势[6],因此临床上选择抗菌药物时应重点覆盖革兰阴性菌以提高治疗疗效[7]。本研究中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三四代头孢耐药率均较低,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碳青霉烯类耐药率最低,说明临床上可首选阿米卡星、三四代头孢进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必要时再升级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治疗。革兰阳性菌中最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医院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患者的死亡率较高,临床上应注意鉴别,尤其是重症感染患者、抗革兰阴性菌治疗无效时应考虑革兰阳性菌感染可能,并予覆盖革兰阳性菌的治疗。本研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粪肠球菌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率较低,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均敏感,对青霉素G、苯唑西林耐药率较高,临床上可依据此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
本次报告中,最常发生的感染中,肿瘤类型为消化道肿瘤,一方面与肿瘤发生率有关;另一方面消化道肿瘤常合并消化道梗阻、消化道功能障碍等可导致肿瘤患者营养状态差,抵抗力进一步降低,从而引起感染的多发。而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肺部,其占比为44.2%(23/52),与既往报道一致。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减退,对病原菌的抵抗力降低,且患者常多次反复入院进行抗肿瘤治疗,空气中的病原菌可通过呼吸道侵入机体,患者因身体衰弱,导致咳痰无力,排痰困难,支气管分泌物淤积于肺部,增加了肺部感染的风险。因此,在恶性肿瘤患者的诊治过程中,应重视对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此外,血流感染也是恶性肿瘤患者感染的好发部位,恶性肿瘤合并血流感染病死率高,因此应早期识别血流感染,正确地使用初始抗菌药物,短期、迅速地控制严重感染,预防及逆转器官损害进一步加重,从而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恶性肿瘤容易并发感染,在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规范无菌操作、减少侵入性操作等,以减少感染的发生。综上所述,恶性肿瘤容易并发感染,在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规范无菌操作、减少侵入性操作等,以减少感染的发生,应特别重视对呼吸道感染的防治,恶性肿瘤患者合并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尤其应注意肺炎克雷伯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