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海涛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老龄人口的数量越来越多,且老龄患者身体机能每况愈下,慢性疾病在老年群体中发生率极高,其中最常见的糖尿病、高血压等,更成为老年患者中的常见病,大部分慢性疾病需要终生接受治疗,因此,服药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1]。若患者服药依从性良好,对疾病的控制可起到积极的作用,但临床研究得知,我国的老年患者服药依从性水平一直不高,使得疾病预防效果不佳,导致疾病向不良方向发展,是引发老年患者死亡率增加的危险因素之一[2]。由此可见,服药依从性对于老年患者疾病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探究老年慢性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现状,本研究对185 例老年慢性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12 月185 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1 例,女84 例;年龄61.2~88.3 岁,平均年龄(69.41±4.27)岁;农村78 例,城镇107 例;慢性病史3~5 年45 例,5~10 年87 例,10 年以上53 例;学历:小学45 例,初中98 例,高中30 例,大专及大专以上12 例。
1.2 方法 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药物知识知晓情况、实际用药情况、慢性病种类及用药依从性等。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统计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情况,并分析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的原因,主要从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独居情况、对疾病自身认识等方面。依从性判定标准:良好: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较差:未遵医嘱服药,或者漏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相关性采用Logtisic。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老年慢性病患者用药依从性情况分析 185 例患者用药依从性良好71 例(38.38%),用药依从性较差114 例(61.62%)。见表1。
2.2 老年慢性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多因素Logtisic 回归分析Logtisic 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文化程度情况、家庭人均月收入情况、独居情况、对疾病自身认识情况是老年慢性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2。
表1 老年慢性病患者用药依从性情况分析(n)
表2 老年慢性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多因素Logtisic 回归分析
3.1 老年慢性病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差的原因 ①文化程度:文化程度越低,服药依从性越差,不同文化层次的老年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有限,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可通过电视、广告、书籍及报刊等渠道获取疾病相关的知识,提高疾病认识水平及药品知识,对待疾病的态度也有所不同。而用药依从性低的老年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少,认识有限,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少服或漏服也不会对疾病产生重要影响[3];甚至部分患者或者家属自认为疾病治疗并不能根治,疾病反反复复,导致患者认为治不治疗并不重要,这种错误的意识和思想,耽误患者疾病治疗,最终延误患者病情。②家庭收入:家庭收入越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就越低,因为慢性疾病大多需要长期服药,而家庭收入低的患者为节省家庭开支,拒绝服药或漏服,服药依从性较低。③独居:独居老年患者服药依从性明显比与家人同住的患者服药依从性差,因为缺少人监督,且老年人缺少陪伴,感觉孤独,因此对疾病的治疗存在消极心理。④对疾病自身认识:对自身疾病认识不足,不明白坚持服药的重要性,有些患者病情得以稳定,就放松警惕,少服或漏服药物,使得疾病恶化[4]。虽然人们都非常熟知一些老年慢性病,但是对于疾病的危害和治疗的目的、作用、意义等了解并不深入,导致患者缺乏疾病的认知能力。因此,对于这种情况一定要全面加强患者认知教育,提升患者的依从性。
3.2 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对策 ①健康宣教:加强对疾病知识的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对患者提供用药指导,使其明确严格遵医嘱对控制疾病发展的重要性,了解疾病的发病因素及病情进展,预防并发症发生[5]。②家庭和社会支持:指导家属参与其中,使其掌握基本的用药知识,多关心老人的生活起居及服药情况,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监督,同时通过社区对老年用药情况进行管理,加强医院、社区及家庭的联系,从多方面对患者加强护理管理。③药物选择:针对经济水平较差的家庭,根据患者家庭具体情况使用性价比最高的药物,避免重复用药,用药方案力求简单有效,均在统一时间服用,方便老年人记忆。针对老年患者记忆力较差的情况,将其需要服用的药物记录下来,放置在家里显眼的位置,提醒患者按时服药,为其开展药学监护[6-9]。
综上所述,老年慢性病患者服药依从性整体水平较差,需要找出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如给予健康宣教、优化药物选择、加强社会关注等,从根本上提高其用药依从性,使疾病得以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