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疗效研究

2019-12-11 06:59:06李晓冬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23期
关键词:咽峡炎咽痛利巴韦

李晓冬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儿童常见病、高发病,是一种可以通过飞沫或者接触传染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感染的病毒主要为柯萨奇病毒,尤其是1~8 岁儿童容易受到感染[1]。必须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抗病毒疗法是疱疹性咽峡炎的常规疗法,利用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RNA、DNA,常用的药物为利巴韦林[2]。但是,部分患儿使用利巴韦林会出现轻微不良反应,例如食欲减退、腹泻、白细胞减少等[3]。本研究通过对本院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进行对照试验,探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7 年1 月~2018 年12 月收治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10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 例。观察组男29 例,女21 例;年龄1~5 岁,平均年龄(3.1±0.8)岁;病程1.0~1.5 周,平均病程(1.2±0.1)周。对照组男30 例,女20 例;年龄0.5~5.0 岁,平均年龄(2.9±0.9)岁;病程1.0~1.5 周,平均病程(1.2±0.3)周。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患儿利巴韦林颗粒治疗,10~15 mg/(kg·d),分3 次服用。疗程为1 周。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年龄0.5~1.0 岁:1~2 g/次;年龄1~3 岁:2~3 g/次,年龄3~5 岁:3~4 g/次,3 次/d;疗程为1 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症状(发热、咳嗽、咽痛)缓解时间、不良反应(上腹不适、呕吐、皮疹)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IL-6,TNF-α,hs-CRP,APN)、免疫因子(CD3+、CD4+、CD4+/CD8+)水平。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患儿症状(发热、咳嗽、咽痛等)消失;显效:患儿症状(发热、咳嗽、咽痛等)得到明显改善;有效:患儿症状(发热、咳嗽、咽痛等)获得一定程度的改善;无效:患儿症状(发热、咳嗽、咽痛等)无任何改善,或者病情加重[4]。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比较(±s)

表1 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患儿的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观察组退热时间、止咳时间、咽痛消失时间分别为(1.32±0.51)、(3.15±1.19)、(3.62±1.18)d,对照组退热时间、止咳时间、咽痛消失时间分别为(3.15±0.55)、(5.15±1.32)、(5.32±1.53)d。观察组退热时间、止咳时间、咽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7.2519、7.9575、6.2214,P<0.05)。

2.3 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发生上腹不适2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50);对照组发生呕吐1 例、皮疹1 例、上腹不适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5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05,P>0.05)。

2.4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IL-6、TNF-α、hs-CRP、APN 水平分别为(0.47±0.05)pg/ml、(1210.50±490.00)ng/ml、(78.49±10.28)pg/ml、(96.03±7.60)mg/L 和(0.48±0.06)pg/ml、(1208.50±510.01)ng/ml、(79.38±9.60)pg/ml、(95.19±7.80)m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054、0.0200、0.4474、0.5454,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TNF-α、hs-CRP、APN 水平分别为(0.19±0.06)pg/ml、(415.50±85.50)ng/ml、(42.49±7.80)pg/ml、(81.88±4.55)mg/L,低于对照组的(0.28±0.07)pg/ml、(805.10±98.80)ng/ml、(56.49±9.28)pg/ml、(90.38±4.69)mg/L,差 异 均有统计学意义(t=6.9027、21.0846、8.1661、9.1981,P<0.05)。

2.5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免疫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CD3+、CD4+、CD4+/CD8+水平分别为(54.25±3.05)%、(31.50±2.80)%、(1.19±0.29)和(55.25±3.06)%、(32.03±2.82)%、(1.20±0.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367、0.9431、0.1695,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CD3+、CD4+、CD4+/CD8+水平分别为(63.37±3.08)%、(38.50±3.51)%、(1.58±0.50)均高于对照组的(58.35±3.07)%、(35.50±3.41)%、(1.35±0.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1626、4.3348、2.5152,P<0.05)。

3 讨论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是一种可以通过飞沫或者接触传染的儿童常见病、高发病,感染的病毒主要为柯萨奇病毒,尤其是1~8 岁儿童容易受到感染,主要的症状表现为咽痛、发热、咽峡部疱疹,一旦疱疹破溃,则形成溃疡,给患儿带来较大的疼痛感[5,6]。必须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以免病情加重。

抗病毒疗法是疱疹性咽峡炎的常规疗法,利用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RNA、DNA,常用的药物为利巴韦林。但是,个别患儿使用利巴韦林出现轻微不良反应,例如食欲减退、腹泻、白细胞减少等。根据相关研究结果,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可以透解表邪、宣泄郁热、清心泻火、疏风解表、清热导滞,还可以调理肠胃、提高免疫力[7]。

综上所述,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应用于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中,效果确切安全,不良反应少,值得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猜你喜欢
咽峡炎咽痛利巴韦
浅谈经方半夏汤论治寒湿咽痛*
疱疹性咽峡炎来袭,帮宝宝渡过难关
启蒙(3-7岁)(2019年5期)2019-06-27 07:25:04
利巴韦林:服用之前要三思
家庭医学(2018年8期)2018-10-17 02:10:02
中医治疱疹性咽峡炎
基层中医药(2018年3期)2018-05-31 08:52:12
流感和感冒是一回事吗
醋和酱油能治咽痛
饮食保健(2017年10期)2017-03-08 04:19:26
单磷酸阿糖腺苷和利巴韦林用于手足口病治疗临床比较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清咽散外敷涌泉穴在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治疗的应用价值
中外医疗(2015年16期)2016-01-04 06:51:49
利巴韦林片致溶血性贫血伴急性肾衰竭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