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彩云 闫静 邹得娥 梁威锋 马文斌
终末期肾病是慢性肾病的第五阶段,需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其中,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最常用和最重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尽管血液透析可以延长终末期肾病患者生存时间,但随着患者病情的进展,患者的体力会逐渐下降,患者的体力活动水平和身体储备明显低于一般人群,而体力低下将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和增加疲乏感,影响其生存质量。维持性血液透析可消除尿毒症毒素并降低其体内毒素的浓度[1-3],通过借助有氧运动干预,可以提高透析充分性,从而更好清除毒素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选择2017 年6 月~2019 年1 月本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0 例,随机分组治疗,常规维持性血液透析组实施常规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有氧运动辅助治疗组则实施常规维持性血液透析+有氧运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分析有氧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清除毒素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 年6 月~2019 年1 月本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有氧运动辅助治疗组和常规维持性血液透析组,每组50 例。常规维持性血液透析组中男31 例,女19 例;年龄34~78 岁,平均年龄(60.25±8.75)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8 例,初中12 例,高中及中专20 例,大专及以上10 例;有工作患者11 例,无工作患者39 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时间4~98 个月,平均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时间(54.68±16.90)个月;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23 例,糖尿病肾病11 例,高血压肾病10 例,其他6 例。有氧运动辅助治疗组中男32 例,女18 例;年龄34~79 岁,平均年龄(60.80±8.94)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8 例,初中11 例,高中及中专20 例,大专及以上11 例;有工作患者13 例,无工作患者37 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时间4~99 个月,平均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时间(54.21±16.74)个月;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22 例,糖尿病肾病11 例,高血压肾病10 例,其他7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具备维持性血液透析指征患者;均知情同意本次研究,可配合本次研究。排除标准:年龄>80 岁;生活不能自理,走路需要协助或轮椅代步;患者心功能≥3 级;严重高血压等不适宜运动的患者。
1.3 方法 常规维持性血液透析组实施常规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有氧运动辅助治疗组则实施常规维持性血液透析+有氧运动治疗,内容如下。①分发运动干预的健康干预手册:手册主要内容是运动干预对促进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健康的益处、运动原则和运动方案等;指导患者透析过程中做有氧运动,以改善机体功能。发布运动记录,指导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做运动形式、运动时间的自我记录,研究人员每周检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运动记录,监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完成相应的运动,并做好记录。②视频干预:可给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及其家属观看关于有氧运动的视频,以便其更好掌握有氧运动的要领,并更好提高遵医行为。③开发一项结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日常生活的体育项目,并根据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身体健康和运动习惯制定个性化的锻炼计划。在运动中,保持运动的强度和控制心率水平,其中,运动时间控制在约30 min/次,运动3~5 次/周。④运动及时反馈和指导: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要及时反馈运动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给予解答,使其更好坚持运动方案。运动方案的干预持续时间为6 个月。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毒素清除指标(肌酐、尿毒素和尿酸)水平、正常走路速度以及最大走路速度。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毒素清除指标肌酐、尿毒素和尿酸均改善>50%,症状体征消失;有效:毒素清除指标肌酐、尿毒素和尿酸改善25%~50%,症状体征等改善;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4]。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有氧运动辅助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常规维持性血液透析组的7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毒素清除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肌酐、尿毒素和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肌酐、尿毒素和尿酸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有氧运动辅助治疗组优于常规维持性血液透析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正常走路速度以及最大走路速度比较 有氧运动辅助治疗组的正常走路速度以及最大走路速度分别为(98.15±26.67)、(138.57±40.11)cm/s,而常规维持性血液透析组的正常走路速度以及最大走路速度分别为(82.11±21.41)、(124.13±30.24)cm/s;有氧运动辅助治疗组的正常走路速度以及最大走路速度均优于常规维持性血液透析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n(%)]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毒素清除指标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毒素清除指标水平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常规维持性血液透析组治疗后比较,bP<0.05
表3 两组正常走路速度以及最大走路速度比较(,cm/s)
透析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自我护理障碍,表现为肢体肌肉萎缩、协调性差、耐力下降。因此,增加患者的身体活动,且进行必要的运动干预显得尤为重要[5,6]。运动不仅可以改善患者肌肉活动,改善有氧运动,还可以有效控制血压,并更好协助血液透析排除毒素,提高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研究显示,血液透析的充分性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而尿素清除指数(Kt/V)和尿素清除率(URR)是血液透析充分性的重要评价指标[7,8]。而有氧运动加速了全身组织的血流速度,并加速了体内尿素和肌酐的代谢排泄,有利于促进上述两项指标的提高,从而提高血液透析的充分性和更好清除毒素。
本研究中,常规维持性血液透析组实施常规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有氧运动辅助治疗组则实施常规维持性血液透析+有氧运动治疗。结果显示,有氧运动辅助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常规维持性血液透析组的7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肌酐、尿毒素和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肌酐、尿毒素和尿酸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有氧运动辅助治疗组优于常规维持性血液透析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氧运动辅助治疗组的正常走路速度以及最大走路速度均优于常规维持性血液透析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常规维持性血液透析+有氧运动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效果确切,可获得理想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走路速度,更好清除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