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肠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2019-12-11 06:58:58侯秋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23期
关键词:肠癌中度深度

侯秋杰

老年人身体状况不佳,且由于多数人均有些许不良习惯,导致许多老年人患有多种基础病,会对其身体造成较大的伤害。在当前老龄化时代背景下,老年人数量较多,对社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同时,还较大程度的提升了医疗压力。在多种老年慢性疾病中,肠癌较为常见,主要发生于患者的消化系统,肿瘤分布于直肠、盲肠、乙状结肠、横结肠等区域。据相关调查表明,老年人出现肠癌的主要致病因素是患者的饮食不健康,且还存在遗传因素,由于该病症属于慢性疾病,因此,在发病早期,临床症状较为轻微,极易被忽视,而随着癌细胞的逐渐扩散,时常会使患者出现不适感,如腹痛、便血、肠梗阻等,患者本身年龄较大,身体素质较低,在该消化系统疾病的影响下,身体负荷非常大。对于该病症的治疗,最佳方法为手术切除,为确保手术过程的顺利,需要对患者进行麻醉,但是由于麻醉深度的不同,会使患者出现应激反应,以至于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因此,采取何种深度的麻醉方式成为了当前本院研究的重点。本文围绕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肠癌患者手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于2018 年1 月~2019 年6 月收治的66 例老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深度不同分为浅度组、中度组和深度组,每组22 例。浅度组中男10 例,女12 例;年龄最小57 岁,最大78 岁,平均年龄(65.24±5.47)岁;中度组中男11 例,女11 例;年龄最小55 岁,最大74 岁,平均年龄(66.64±5.55)岁;深度组中男7 例,女15 例;年龄最小60 岁,最大79 岁,平均年龄(63.31±6.04)岁。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手术开始前,老年肠癌患者心理必然存在恐惧与无助,使其产生较强的负面情绪,对此,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逐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有利于手术及实验的顺利进行。对患者的手术部位进行严格消毒,并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将3 个电极放置到患者额头部位,开始进行麻醉[1]。本次实验中,麻醉药物主要使用瑞芬太尼、丙泊酚、罗库溴铵等。首先,准备工作完成后,通过静脉通道注入剂量为0.25 μg/(kg·min)的瑞芬太尼,注入完毕后,等待2 min,随之进行丙泊酚的注入,但在注入丙泊酚之前,需要将血浆靶浓度严格设定为2 μg/ml,并根据每组患者的不同进行麻醉深度的控制,其中,浅度组需要将麻醉深度设定到D0,中度麻醉组应设定至D2,深度麻醉组则将麻醉深度设定到E1,麻醉深度控制完毕后,医务人员需要对患者注入剂量为0.9 mg/kg的罗库溴铵,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情况正常后,对三组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并进行机械通气,开始手术[2]。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严密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一旦出现突发情况,及时告知主治医生。此外,如患者的心率、血压出现不正常波动,可以使用麻黄素、阿托品等药物来缓解患者出现的症状[3]。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三组患者麻醉前、手术结束时、术后1 d 三个时间点的ACTH、Cor、ET-1 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前,三组患者ACTH、Cor、ET-1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后、术后1 d,三组患者ACTH水平均高于本组麻醉前,但中度组、深度组ACTH 水平低于浅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后、术后1 d,浅度组、中度组患者Cor 水平均高于本组麻醉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深度组患者Cor 水平与本组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深度组患者Cor 水平低于浅度组、中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后,中度组患者ET-1 水平高于本组麻醉前,且高于浅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后、术后1 d,深度组患者ET-1 水平均高于本组麻醉前,且高于浅度组、中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应激指标对比(±s)

表1 三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应激指标对比(±s)

注:与本站组麻醉前比较,aP<0.05;与浅度组比较,bP<0.05;与中度组比较,cP<0.05

3 讨论

当前,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但就是实际情况来看,当前正处于老龄化社会,老年人身体存在着较大的不足,基础病较多,且如今各种疑难杂症的发病率在逐渐增高,而老年人属于易感人群,因此,患病率较高[4-6]。众多老年易患病中,肠癌较为常见,由于肠癌主要的病症部位位于患者的消化系统,因此,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较为严重的伤害,同时,也提高了治疗难度。癌症的治疗方法一般为化疗和手术,化疗主要是通过专业化疗设备针对患者肿瘤部位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杀死其中的癌细胞,减缓癌细胞的扩散速度,但在治疗的同时,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不可逆转的危害,因此,其局限性较大。手术治疗是通过开腹式或者微创穿刺插孔针对患者肿瘤部位进行切除治疗,该方式的治疗见效快,且对患者身体的伤害为一次性,治愈率较高[7]。

在对患者行肠癌肿瘤切除术时,需要对患者进行麻醉处理,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患者极易出现应激反应[8]。而此类应激反应的出现,可能会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并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二次伤害,就实际情况来看,在患者陷入麻醉的过程中,其应激反应发生的主要因素是麻醉深度,在本次实验中,于本院选取了66 例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麻醉深度的不同将其分为了浅度组、中度组和深度组,并收集术前、手术结束后以及术后1 d 的各项应激反应指标作为研究指标[9]。

在对肠癌患者进行手术时,麻醉深度有着重要作用,关乎着患者手术是否顺利,据相关调查表明,对肠癌患者手术后,且麻醉效果消失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疼痛过敏现象,轻触患者患病部位便会产生剧烈疼痛,而且由于肠癌患者本身为老年人,身体状态每况愈下,如并未根据患者身体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麻醉深度,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较大的负荷,从而增加应激反应的发生率[10]。对患者进行麻醉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伤害,如在麻醉过程中出现应激反应,极有可能出现手术不顺利,甚至是医疗事故的发生。从本次实验结果来看,术前,三组患者ACTH、Cor、ET-1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后、术后1 d,三组患者ACTH 水平均高于本组麻醉前,但中度组、深度组ACTH 水平低于浅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后、术后1 d,浅度组、中度组患者Cor 水平均高于本组麻醉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深度组患者Cor 水平与本组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深度组患者Cor 水平低于浅度组、中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后,中度组患者ET-1 水平(160.66±46.07)pg/ml高于本组麻醉前的(131.36±31.11)pg/ml,且高于浅度组的(123.44±31.24)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后、术后1 d,深度组患者ET-1 水平均高于本组麻醉前,且高于浅度组、中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对肠癌患者进行肿瘤切除术时,应尽量采取中度麻醉,确保可以降低应激反应的发生率,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帮助。

综上所述,对老年肠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采用中度麻醉效果相对较好,可以保持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正常,减少应激反应的发生,且能避免患者产生明显的循环抑制作用,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

猜你喜欢
肠癌中度深度
含糖饮料或可增加女性患肠癌风险
中老年保健(2021年7期)2021-12-02 16:50:22
当心特殊肠癌的“幕后黑手”——肛瘘
中老年保健(2021年8期)2021-08-24 06:22:30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小米手表
电脑报(2020年12期)2020-06-30 19:56:42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男性长期看电视更易患肠癌
LEEP治疗中度宫颈上皮内瘤变对HPV感染的影响
癌症进展(2016年9期)2016-08-22 11:33:10
23例原发性小肠癌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