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引导构建小学数学有效课堂

2019-11-20 13:55:54文东生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构建途径有效引导

文东生

【摘要】本文论述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巧用引导方式构建有效课堂的途径,提出以精准目标定位发挥引导作用,以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以生活问题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以巧妙的评价语言引导学生学好数学等方法展开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有效引导 和諧课堂 构建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9A-0120-02

所谓“引导”有带领、启发的意思,是指带着人向某个目标集体行动,通过行为帮人走出困境。教师的有效引导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小学数学教师应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利用有效引导调动学生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激发学生有效地参与课堂双边活动,构建和谐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活力,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一、以精准的目标定位发挥引导作用

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吃透教材,领会编者的意图,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因材施教。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方向,在定位了教学的内容后,教师还应客观分析学生的学情,要考虑面向多数,兼顾两头,为提高课堂效率做好准备。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应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引导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因此,教师要注重启发式引导和因材施教,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会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本课教学目标是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即三角形面积=底×高÷2。教师在预设教学流程时,要求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去感受,让学生课前准备卡纸和小剪刀,分小组合作剪出了三组三角形:①两个同样直角三角形;②两个钝角三角形;③两个锐角三角形。然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三角形,动手“移一移”“摆一摆”“拼一拼”,把发现写在小组合作记录本上。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大家的发现,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

此时,教师联系旧知提出疑问: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那么,如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呢?有学生提出:长方形的长(或宽)其实就是三角形的底,长方形的宽(或长)就是三角形的高;同样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也是三角形的底,高是三角形的高。此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小三角形的面积只是拼成的大图形的一半。知道了图形之间的这个关系,学生自然而然地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三角形面积=底×高÷2。

这样教学,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他们通过自己观察、动手实践,得出学习结论,进而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更加透彻。

二、以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根据小学生的注意力时长和活动个性设计的要求,为了在40分钟的课堂上最好地体现实效,教师要注意“精讲精练”。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围绕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重点,放手去做好引导。“引导”可以是提问,也可以是学生围绕课题小组讨论总结,再由教师精简总结,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思维。另外,引导非“领导”,教师在引导学生时一定要给学生留足思考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敞开思维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时,笔者利用例题引导学生结合情境开动脑筋主动思考。

例:王大伯把去年收获的蒜头装在同样大的袋子里,一共装了60袋。为了估算总产量,他从中任意抽出5袋称量重量,结果如下表:

然后笔者抛出引导性问题:根据称出的结果,你能想到什么?接着让学生展开讨论。讨论的结果有三种:一是“每袋蒜头都差不多重”。二是“有的比30千克少一些,有的比30千克多一些”。三是“每袋蒜头大约重30千克”。此时笔者提示“估算”就是对事物的数量大致推算,按每袋30千克估算,60袋一共有多少千克?学生计算后,笔者再拿出水果、糖果等让学生估算重量,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以生活问题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不同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置身于良好的生活氛围中,进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不断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思考、发现和认识周围的世界,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关系。例如,在教学《克与千克》时,笔者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几件物品的包装袋,记录它们的重量,然后用手拿一拿,掂一掂,体验一番。在课堂交流时,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实践,提出许多现实问题。

例如,方便面包装袋上印着总重量:70克,面饼:65克,那么是不是可以知道调料袋和包装袋重5克呢?另外,一包500克的食用盐和一瓶500克矿泉水是不是一样重呢?……通过提出这样的生活问题,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加深对这些抽象的概念的理解。

四、以巧妙的评价语言引导学生学好数学

在课堂评价中教师应发挥“引导”作用,通过有效点评,让学生获得启示,悟出道理,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提高学习信心与学习热情。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巧用先进的评价方式——班级优化大师进行点评,加分制中具有多元化、激励性、“引之得当”的评价语言,充分挖掘学生思维的闪光点,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答问。

例如,有时笔者会故意在课堂上向学生“求助”。有一天早上,笔者捧着没有批改的作业本来到教室请求学生支援。“我来!我来!”学生兴高采烈地回答。笔者先表扬了学生,然后把作业本发给学生,让他们互相批改作业。成绩好的学生,拿到作业本就可以判断别人做得对不对。但成绩不是那么理想的学生,可能会不知所措,看着作业本犹犹豫豫,迟迟不敢判断。这时如果有学生大胆请教旁边的同学,而旁边的同学不吝赐教,耐心给同学讲解,笔者就会说:“这位同学非常热心,总是乐于助人。”这样一句话,激起了成绩好的学生的热情。10分钟后,作业批改完了,笔者借助学生高涨的情绪鼓励学生讲解作业:“孩子们,你们都批改了他人的作业,他们的解题方法和你的解题方法相同吗?如果不相同,请你写出和你不相同的解题方法,看看谁更棒!”大部分学生都踊跃地想要展示自己的解题方法,笔者抽几个成绩中等的学生板演做题过程,同时给予点评,加以表扬,进一步树立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和热情。

鼓励性评价语言的引导既能照顾到基础差些的学生,又可以让学生明白多种解题方法,发散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渠道,教师要充分利用有效引导,构建和谐课堂,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良好的发挥,获得最佳的课堂效果。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构建途径有效引导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引导学生预习
考试周刊(2016年96期)2016-12-22 23:02:43
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引导”策略与应用研究
文理导航(2016年33期)2016-12-19 13:34:23
高中数学课堂教师有效引导的探索
当前小学美术高效课堂建设的有益探索
中文信息(2016年10期)2016-12-12 12:33:45
有效引导开启物理精彩课堂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35期)2016-12-12 12:19:47
有效引导: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新视角
教师的有效引导与数学教学效益的提高
考试周刊(2016年93期)2016-12-12 10:01:30
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考试周刊(2016年89期)2016-12-01 12:44:49
中国小说英译译介模式构建探究
戏剧之家(2016年22期)2016-11-30 19:09:51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原则与途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