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武木兰 勿忘家法清代皇帝对皇子骑射学习的重视

2019-11-18 08:51:46毛宪民
紫禁城 2019年8期
关键词:皇子乾隆皇帝

毛宪民

清朝统治者以弓马得天下,重视骑射是清朝之国策。

清朝的皇子,不仅要学习四书五经等文化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苦练骑射技术,强健身体,锻炼体魄,增长军事才干。

自皇太极立下后世子孙不可荒废骑射之制,康、雍、乾三朝皇帝都对皇子的骑射、军事教育格外上心,身体力行,继承祖制,不忘初心。

清朝统治者以弓马得天下,重视骑射是清朝之国策。自定鼎燕京以来,顺治皇帝即以倡弓马武备为要,崇尚「国语骑射」(所谓「国语骑射」,按清史专家王钟翰先生的解释,「国语」即满语,在清代又叫「清语」;「骑射」即能在骑马奔驰中射箭中的)的民族传统,要求皇子皇孙们自幼习练骑射武功。康、雍、乾三帝更是继承先帝遗志,康熙、乾隆两位皇帝身体力行,设木兰围场,「后世子孙当遵行皇考所行,习武木兰,毋忘家法」(和珅、梁国治纂修《钦定热河志》卷二五),旨意后世毋忘「国语骑射」并训谕为祖制家法。

阅读链接

皇太极谕诸王贝勒大臣等要重视骑射

◎ 我国家以骑射为业,今若不时亲弓矢,惟耽宴乐,则田猎行阵之事,必致疏旷,武备何由而得习乎。盖射猎者演习之法,服制者立国之经,朕欲尔等不忘骑射,勤练士卒。

—《清太宗实录》卷三四

◎ 尔等何不亲率人习射耶?子弟辈壮者,当令以角弓羽箭习射,幼者当令以木弓柳箭习射。如不执弓习射,好为博戏,闲游市肆者,何不执之。我国武功,首重习射。不习射之罪,非用烟之可比也。用烟之禁,前因尔等私用,故不能治人,至于射艺,切不可荒废。嗣后尔等当严加督率,互相激劝。

—《清太宗实录》卷五四

皇太极坚决维护和发扬骑射武功

在清王朝开国创业之初,清太祖努尔哈赤以弓马起家,崇尚骑射,自幼箭法出众,在女真人中出类拔萃。他曾总结自己戎马一生道:「吾自幼于千百军中,孤身突入,弓矢相交,兵刃相接,不知几经鏖战」(《满洲实录》卷三),在战场上纵横驰骋四十余年,为清王朝统治全国的大业奠定了基础。其子皇太极更是能「步射骑射,矢不虚发」,其臂力过人,英勇超众。皇太极还曾针对镶蓝旗郑亲王(济尔哈朗,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之子)嗜酒这一「旗人皆效之」的恶习予以全面禁止,并进一步要求诸王贝勒大臣等要重视学习骑射,不可荒废武功。

皇太极苦口婆心地告诫,谆谆训谕,「凡言语衣服及骑射之事,时谕子孙勤加学习」,告诫王公贵族「使后世子孙遵守,无变弃祖宗之制耳」。(《清太宗实录》卷三四)他对本民族固有传统文化采取坚决维护和发扬的态度,以史为鉴,援引金代之教训,以「衣服语言,悉遵旧制;时时练习骑射,以备武功」(《清太宗实录》卷三二)为法,提倡能体现满族传统尚武精神和民族独立品格的「国语骑射」。同时,皇太极怒斥有人要他改满族衣冠而效汉人服饰制度,质问道:「若宽衣大袖,左佩矢,右挟弓,如何防御?……若废骑射,待他人割肉而后食……恐日后子孙忘旧制废骑射,以效汉俗,故常切此虑耳。」(《清太宗实录》卷三二)

清太宗皇太极特别要求对孩子要从小进行锻炼,「子弟壮者当今以角弓羽箭,幼者以木弓柳箭」进行训练。(《清太宗实录》卷五四)故清宫旧藏还有小皇子或阿哥们使用的小弓、小箭及小櫜鞬等训练骑射之器具。

为了练习骑马,娴熟骑术,清宫总管内务府造办处专门制作了木架马鞍。木架做成木马形状,架上备真形实用之马鞍,供幼小的皇子、皇孙练习骑马之用。据《钦定大清会典》载:「公主初生子弥月,给有架鞍一具,凭掌仪司来文给发。」(嘉庆朝《大清会典事例》卷九一〇「内务府·武备·备用鞍辔」)这种马鞍架,制作虽然简单,但亦较为实用,分大、中、小三种式样,以适应不同年龄、高矮身材的阿哥们练习骑用。此木架马鞍制作得逼真到位,与清宫旧藏官用马鞍一样精致,鞍板、鞍韂、马镫等样样俱全,更以楠木做马背形状,头部安装鞦辔缰绳,以使阿哥练习骑马有真实状态,无疑效果极佳。可以想见,那些骑射俱佳、马术精湛的帝王及皇子们,除了有幸参加塞外行围秋狝活动外,幼年在宫中也一定通过骑木马来训练自己高超的骑术功力,磨练意志。

阅读链接

清代皇子们在哪里学习骑射

◎ 射箭是皇子们每日的必修课,一般安排在诵读经书之后,与文化学习穿插进行。为方便皇子们随时随地习武较射,他们的书房近旁都设有射箭场所,一般是在庭院之中,但也有设于室内者,如紫禁城内的咸安宫即是“众阿哥射箭之厅”,这保证了皇子们尤其是小皇子的射箭活动可不受天气的影响而照常进行。

清王朝入关后,顺治皇帝即以「讲武习兵,安不忘危,倡弓马武备」为要,曾循元明旧址,在北京永定门外南苑建立狩猎围场。顺治七年(一六五〇年)三月,顺治皇帝谕礼部曰:「我朝原以武功开国,历年征讨不臣,所至克捷,皆资骑射。今仰荷天休,得成大业。虽天下一统,勿以太平而忘武备。尚其益习弓马,务造精良,嗣后满洲官民不得沉湎嬉戏,耽误丝竹,违者即拿送法司治罪。」(《清世祖实录》卷四八)。明文规定八旗宗室子弟必须自幼习骑射之功。

从小精于骑射的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玄烨从五岁开始在紫禁城内的尚书房学习。无论是读书学习,还是骑射习武,幼小的玄烨都十分认真,虚心求教,从而造就了其慧敏通达,武艺非凡,也成就其之后智擒鳌拜、平灭三藩、统一台湾、亲征噶尔丹等一系列丰功伟绩。

康熙皇帝自幼承袭祖先精于骑射的优良传统,经常狩猎习武,史料中不乏其于行围打猎之中大显身手、展示精湛骑射技术的记载。如档案记载康熙皇帝在驻跸「绰诺木毕喇之马尼图」行围时,曾一矢射穿两黄羊,并射断「拉哈里木」,时近御巴林台吉阿喇布坦、科尔沁台吉吴尔图纳素图等人(皆为蒙古贵族)无不惊异。手持断木奏曰:「即鸟枪亦不能穿两羊并拉哈里木,我等自幼从未经见如此射法。」康熙皇帝很谦虚地说:「此亦借黄羊跳跃之势,故射穿耳。」(《清圣祖实录》卷二〇五「康熙四十七年七月甲申」)

阅读链接

康熙皇帝对学习骑射重要性的感悟

◎ 我朝满州骑射,其功用则有不可胜言者。盖骑射之道,必自幼习成,方得精熟,未有不善于驭马,而能精于骑射者也。抑且乘骑不惮,方可善驭。如我朝满州并外藩诸蒙古,以及索伦达呼里等俱娴于骑射者,盖因自幼乘马,十余岁即能驰骋,故尔马上纯熟,善于控御也。当狝狩之时,猎骑云屯,风生电发,其中精于骑射者,人马相得,上下如飞,磬控追禽,发矢必获。

◎我朝祖宗开创以来,弧矢之利,以威天下,伐虣安民,平定海内。今朕上荷祖宗庇荫,坐致升平,岂可一日不事讲习?故朕日率尔诸皇子及近侍卫人等,射候射鹄,备仪备典,八旗官兵以时试肄。朕常临御教场,历观兵卒,等其优劣,赏赐褒嘉,黜陟劝勉,故尔旗分佐领,各个娴习弓马,武备足观。

—《康熙皇帝教子格言》(《庭训格言》)

康熙皇帝常常回顾自幼学习骑射、哨鹿、行猎等事,而且非常怀念其忠诚的侍卫阿舒默尔根——这位侍卫可以说是康熙皇帝的骑射老师,就是他教授康熙皇帝骑射要勤学苦练,「不当之处,直奏无隐」。(光绪朝《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七〇八「兵部·木兰行围一」)如此教导之下,加之康熙皇帝自己勤学苦练,令其「自幼强健,筋力颇佳,能挽十五力弓,发十三握箭,用兵临戎之事皆所优为……」。(《清圣祖实录》卷二七五)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康熙二十一年(一六八二年)恭贮的御用通花面桦皮弓,于皮签上墨书有「十一力」字样,加之文献史料记载康熙皇帝「能挽十五力弓」,使我们大致了解到康熙皇帝的臂力亦非常人所比,显然这源自其幼年的严格训练,也是他曾受到多方教谕、一刻不曾废懈训练的必然结果。

阅读链接

康熙皇帝的臂力到底有多大?

◎ 清代弓用“力”作为计量单位。在制作弓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筋、胶,筋、胶使用的越多,弓的力数越大。每一力为九斤十四两(清制一斤等于十六两)。清朝将弓分为一至六等,分一至十八力不等。康熙皇帝御用弓是十一力,档案记载其能挽十五力弓,已经很可观了。

重视军事教育的雍正皇帝

雍正皇帝胤禛,六岁时入尚书房读书,主要学习满、汉、蒙古文和经史等文化课,还习骑射、游泳等军事、体育课目。康熙皇帝对其皇子们的教育非常重视,也很严格,对他们的学习成长抓得很紧。

阅读链接

外国传教士眼中皇子们的“野营拉练”

◎ 皇帝特别重视皇子们道德的培养以及适合他们身份的锻炼。从皇子们懂事时起,就训练他们骑马、射箭与使用各种火器,以此作为他们的娱乐和消遣。他(雍正)不希望皇子们过分娇生惯养;恰恰相反,他希望他们能吃苦耐劳,尽早地坚强起来,并习惯于简朴的生活。这些就是我从神父张诚那里听说的,是他在六年前随同皇帝在鞑靼山区旅行回来后讲的。起初,君王只把他的长子、第三个和第四个儿子带在身边;打猎时,他还叫另外四个儿子随同前往,其中年龄最大的只十二岁,最小的才九岁。整整一个月,这些年幼的皇子同皇帝一起终日在马上,任凭风吹日晒。他们身背箭筒,手挽弓弩,时而奔驰,时而勒马,显得格外矫捷。他们之中的每个人,几乎没有一天不捕获几件野味回来。首次出猎,最年幼的皇子就用短箭猎获了两头鹿。

——白晋《康熙帝传》,《清史资料》第一辑

胤禛在当皇子阿哥时,常随父皇去木兰围场骑马、射箭与使用各种火器,进行狩猎。及胤禛登帝位后,有感于军纪日益弛废,八旗子弟荒废武功,更是花大力气整顿军务,于雍正二年(一七二四年)特命从八旗内(满、蒙古、汉八旗)选出四千八百人组成教养兵(后改称「养育兵」,有「预备役」的意思),势必要打造出一支精锐强悍的八旗武装。雍正皇帝尤其注重对八旗官兵、皇子皇孙的崇武、尚武教育,为此还专门辑录整理了《康熙皇帝告万民书》(即《圣谕广训》)和《康熙皇帝教子格言》(即《庭训格言》)等书,其中辑录了很多父亲康熙皇帝教导自己的关于清代武备兵器使用及骑射武功方面的格言,比如:「鸟枪火药最宜小心」;「自古以来,各种兵器无如我朝之弓矢者」;「骑射之道,必自幼习成」;「严加训练,不可一刻废懈」;「用兵须使之以时,而养之以节」等。雍正皇帝通过仔细阅读父亲康熙皇帝的圣谕实录,将其谕旨要点辑录成册,以供后世皇帝、皇子阿哥及王公大臣们学习,作为后世继承祖制家法、约束行为的基本准则。

弓马娴熟的乾隆皇帝

清代皇帝骑射自幼习成,最为典型的是康熙皇帝的孙子弘历——乾隆皇帝。他从四岁就开始接受完善的封建文化教育,九岁从师于翰林院庶吉士福敏。同时,他也练就了一身的过硬武功,由贝勒允禧(康熙皇帝第二十一子,和弘历同岁,只大几个月)教授其弓术,而且他还精通火枪枪法。康熙皇帝曾多次夸耀自己的孙儿弘历弓术高,射布鹄(箭靶)可达百发百中。弘历还是皇孙少年时,就随皇祖康熙皇帝出行塞北行围狩猎。在他十二岁时,康熙皇帝命他于避暑山庄宫门试射,因屡屡射中布鹄而受到褒奖。

据《钦定热河志》记载,弘历即帝位后,仍不废骑射,「皇上巡幸塞外,几余游艺惟射与书」。(《钦定热河志》卷一四「巡典二」)乾隆皇帝为了练习弓术与较射,除了在避暑山庄设阅习步围和猎获麋鹿等兽的猎场外,还将紫禁城内的箭亭、西苑中南海内的紫光阁辟为专供御用阅射、习射和较射之地。乾隆十四年(一七四九年)秋,乾隆皇帝在畅春园习射,「发二十矢,中者十九,侍从诸臣无不悦服」(《清高宗御制诗二集》卷九,又见《啸亭杂录》卷一),足见其弓马之精熟,技艺之高超。乾隆皇帝在其御制诗中云:「余自十二岁恭侍皇祖(康熙皇帝)临门骑射,每因射中,荷蒙天语褒嘉。故已卯《射诗》有『屡中亲承仁祖欢』之句。自壬寅至今丙午凡六十四年矣。」(《清高宗御制诗五集》卷二五)

故宫博物院还珍藏有一幅清宫廷画家绘《弘历殪熊图》,这里还有一段故事:少年时的乾隆皇帝随祖父康熙皇帝木兰秋狝,有一黑熊被赶进合围之中,康熙皇帝先用火枪将熊射倒,又命御前侍卫在保护弘历生命安全的同时,下旨意令弘历举箭再射,使弘历得获熊之名。从这幅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乾隆皇帝胆量之大、自幼所习骑射之精纯。

阅读链接

乾隆皇帝谕责宗室王公必须“国语骑射”娴熟

◎ 去年九月,朕召见宗室、公宁僧额,不能清语。朕于寻常宗室,尚教以清语、骑射,况王公子弟乎!因降旨:命宗人府查明,伊等力能延师者,令其在家学习;无力者,令其入宗学学习。

—《清高宗实录》卷九八〇“乾隆四十年四月甲申”

清代皇帝在注重皇子教育上,既要皇子们受师傅的严格管束,进行以四书五经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学习,掌握满文、汉文等文化知识,养成读书和思考问题的习惯,同时又要在父皇与师傅的教导下苦练骑射技术,强健身体,锻炼体魄,增长军事才干,不忘「国语骑射」之祖制家法。

猜你喜欢
皇子乾隆皇帝
「二皇帝」和珅对乾隆皇帝的进贡(下)
紫禁城(2020年5期)2021-01-07 02:13:56
「二皇帝」和珅对乾隆皇帝的进贡(上)
紫禁城(2020年1期)2020-08-13 09:37:26
「二皇帝」和珅对乾隆皇帝的进贡(中)
紫禁城(2020年3期)2020-04-26 05:20:28
皇子是怎样炼成的
紫禁城(2019年8期)2019-11-19 00:18:36
第二十三回 东阿镇盛产东阿胶 慈禧后喜得小皇子
基层中医药(2018年3期)2018-05-31 08:52:05
乾隆皇帝与平桥豆腐
还用得着自杀吗
快乐语文(2017年26期)2017-02-24 11:51:21
要命的隐私
康熙只重道不尊师
意林(2014年4期)2014-05-30 10:54:37
康熙皇帝教育皇子的得与失
中华家教(2014年4期)2014-04-29 00: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