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娇贤
攀枝花市文化馆
攀枝花市已全面建成了市、县(区)、乡(镇)、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截至2015 年底,全市拥有文化馆6 个,建成44 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52 个村文化活动室,完善了130 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18 个乡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站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站舍面积均在800 平方米以上,村(社区)文化活动室面积均在200 平方米以上。
群众文化注重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打造,群众的认可度、支持率、参与率高。我市已成功打造“百姓大舞台”“大家唱”“大家跳”“金沙放歌”“写生攀枝花”(原名“周末写生”)、“迎春美展”“攀枝花市民讲坛”等品牌项目;群文队伍水平日益提高:攀枝花市文化馆合唱团获文化部在山东淄博举办的第十六届中国老年合唱节“永远的辉煌”比赛最高奖(齐风杯)奖,橙色记忆舞蹈队的舞蹈《盛世鸿姿》在由文化部批准的央视“感动中国——2018 群众文化艺术周”暨“群文杯”第八届舞蹈电视大赛中获最高奖——金靴奖和优秀组织奖,麻陇彝族乡村民的广场舞《舞动彝乡》参加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主办的“舞动天府 欢跃四季”四川省第二届百姓广场舞大赛获一等奖和最佳人气奖,村民李光全的作品《妈妈的歌谣》在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和四川省文化厅主办的四川省第二届农民工原创文艺作品大赛中获音乐类优秀奖……
部分文化活动场馆陈旧、服务内容单一,不能满足群众需求;有影响力的群众文艺精品不多;群文人才相对溃乏;文化干部创新发展的能力不够……
群众文化是群众的文化,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既要覆盖面广,也需要打造品牌项目:一是充分发动群众,打造本土特色群众文化活动。在农村群文活动方面,大力扶持联系点文化建设,除赠送文化活动设施,组建文化活动队伍外,加大对业余文化骨干的培训力度,建设群众文化活动阵地,激活农村群众文化活动。二是争取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群文活动的承办权,扩大地区知名度,带动地方群文活动发展。三是在举办“送文化进基层”的各类活动中凸显“文化惠民”理念,将提升审美鉴赏水平的各类艺术展览与歌舞表演等群众喜闻乐见、参与性和互动性较强的活动组合。四是加大公共文化服务免费项目开放力度,在开放时长、服务内容上下功夫。五是提高公益性艺术讲座的质量。六是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抓住正在进行的第四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的机遇,推进各级文化场馆基础设施标准化、数字文化资源共享化、服务系统网络化、管理运行一体化,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六是发挥八类高层次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深入推进导师制,不断发现、培养、举荐人才,为攀枝花群文事业发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