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昕雨
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城关中心幼儿园
教育部门向幼儿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应该组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通过赏识促进幼儿们身心的健康成长、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教师身上既肩负着伟大的教书育人使命,那么就要选择不同的授课形式,展开有效的教学指导,让赏识教育发光发热,锻炼幼儿自赏、想象、探究、实践的能力,从而为后续教学工作的有序推进奠定下良好的基础。下面笔者简单阐述了几点新的看法,希望能为其他教师赏识教育思路的多元化转变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形成独立的人格特征,需要基本要素不断积累,自赏意识不断启发。幼儿有时间、有机会欣赏这个世界,并且与人接触,他们处于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中,不论是个人品质的提高还是主体优势的增长都将变得顺利[1]。有会自赏的幼儿,必定有不会自赏的幼儿,幼儿园教师不妨组织一系列的阅读活动,培养幼儿自我欣赏的能力,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让赏识教育体现出最高的存在价值。或者说,教师专门设立一个阅读区,鼓励幼儿角色带入,把故事书中的人物形象建立在自己的认知之上,勇敢的突破自我,不断地增长见识。除此之外,幼儿园里也常见男生欺负女生的事情,胆小的女生甚至不敢和男生说话、玩耍,更别提合作中游戏,小组共同进步了。有一次,在阅读《木兰从军》时,小朋友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花木兰代替爸爸去当兵还要扮成男孩儿呢?”这个问题引起了很多小朋友的注意,我看着他们好奇的眼神,慢慢解释道:“古代只有男孩儿能当兵打仗,女孩儿不能去的,女孩儿被认为是比较柔弱的,所以,男孩儿要保护女孩儿呀!花木兰虽然是柔弱的女孩儿,但是为了保护父亲,只好选择扮成男孩儿去当兵了。”小朋友纷纷感叹:“花木兰好勇敢啊!”“男孩儿要保护女孩儿呀!”“还可以保护爸爸和妈妈!”我听着小朋友的议论,感觉非常欣慰,这些精美的图片以及简短但寓意深刻的故事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同时也建立起了幼儿对男幼儿和女幼儿的认知:女幼儿并不比男幼儿差,男幼儿要保护女幼儿,作为幼儿的他们也可以保护父母和家人。
家长、教师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给孩子以正确的引导,使孩子多种多样的才能、天资、志向、兴趣等个性特点尽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挖掘每个孩子的潜力,人尽其才,成为对社会更有用的人。赏识教育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活波开朗的性格,性格是表现在个人和态度方面的重要心理特征。在活动中,运用赏识教育,孩子们会更加放松,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会不断提高。比如,在情境表演中,有的孩子会作出不同的动作,有的孩子会说出出乎意料的词语或唱出好听的歌曲,老师及时给予表扬、肯定,孩子在活动中就会更加快乐,更乐意参加活动,表现自我。通过赏识教育还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赏识教育是尊重差异、不怕失败的教育,要敢于放手,让孩子顽强的站起来,一次又一次的去自己尝试,在无形中发展了孩子的独立性。就像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一样,即使说错了、摔倒了,也要鼓励他继续下去,绝不会认为孩子不行或太笨,而总让他从失败中站起来,独立的去完成每一件事情。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大胆、勇敢,能在集体中表现自我的人。可有的孩子生性胆小,上楼时都有些胆怯,这时老师陪他走到楼上,并说出“你真棒!”第二天,孩子就能独立上楼了,可见,赏识教育还有利于培养孩子勇敢的意志品质。
幼儿和教师的主要互动方式就是语言交流,因此幼儿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一定要充分应用语言激励策略,对于胆小的孩子,教师要在提问上给予他们更多机会和启发,这样更容易帮助幼儿建立自信,“我相信你們都是最棒的,大家可以试一试,回答错了也没有关系的”,教师采用这种鼓励性、启发性的语言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幼儿的学习效率。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幼儿难免会出现回答错了的状况,教师如果不能采用合理恰当的方式就会影响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幼儿在以后上课的时候都不敢再举手回答问题,教师在面对幼儿回答错了的状况时要采用委婉的启发性的语言,“再好好考虑一下”“是不是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地方”,以这样启发性的语言对幼儿的想法进行二次开发。在教学过程中幼儿回答正确的时候,教师应该积极给予鼓励,激励幼儿不断努力,教师要用“说得真棒”“说得太好了”、“小朋友们鼓鼓掌”这种鼓励的语言激励幼儿。我们在幼儿教育实践活动中,很容易对幼儿的表现或者观点提出模糊的评价,如只是用简单的“对”或是“不对”来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仅不利于幼儿的教育活动参与积极性提升,也会抹杀幼儿的好奇心,也不利于幼儿的自信心建立,因此幼儿教师还是需要结合具体的教育需求调整语言应用策略,“这位小朋友提的这个问题很棒,我们其他人都要向他学习”、“大家还有什么问题要问他呢?”……在解答幼儿的疑问时,也有的教师认为他们的这种行为影响了上课的进度,所以就斥责幼儿“怎么这么多问题”,这就阻碍了幼儿对外界探究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用鼓励性、启发性的语言激励幼儿不断发展进步。
总之,赏识教育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肯定、鼓励不可或缺,教师们认清了这一点,对启蒙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创新而言有重要的意义。在运用赏识策略的时候,教师应该发挥指导的作用,多用优势影响孩子,才将取得良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