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冠华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马山县林圩镇第一初级中学 广西南宁 530602
历史意识是一种将过去,现在和未来结合起来的一种期望的心理活动。培养学生具有正确,宏观和科学的历史意识是世界各国历史教育的热点问题。在每个国家的历史教育目标中,都注意到了历史意识的培养问题。
为了帮助初中学生培养良好的历史思维意识,初中历史教师应该让学生在了解基本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基础上,了解这些事件与人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意识到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历史人物的活动并不是孤立的。但他们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影响。这样做的好处是,它使学生能够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外观中了解历史的内在发展,并培养更好的历史知识感。为此,初中历史教师必须先充分掌握历史教科书上的内容和体例,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明确自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教授并呈现出完整的历史发展背景。例如,在教学秦王统一六国的相关知识时,由于本课的核心是统一,秦朝的统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完成统一,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焚书坑儒,北筑长城,南开南疆,都对巩固封建国家的统一与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教师在讲这一单元时,可以将与统一相关的其他历史事件一同讲述给学生,形成一个小网络。一个个小网络在汇集成一个完整的大知识网络。在这样的一个网络中,学生能够更轻松地理解秦朝统一的历史价值。
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说过:“我们研究过去,了解过去。了解过去是为了解释现在,解释现在就是为了观察未来。”中国还提出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历史教学目标:“能够联系当前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利用历史知识来理解。“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初中历史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历史,评估历史,了解现实,使学生能够用历史的眼光审视过去,面向现实,展望未来,形成良好的历史意识,为历史教学奠定基础。
如何培养学生考察历史,正视现实,展望未来的历史意识呢?我相信学习历史不能只停留在一些简单的知识点的记忆上,如历史时期,人物,地名和事件,因为历史教学不单纯是历史知识点的传递,而应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分析,对历史人物评价,以及与对现实生活的联系等,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历史观,进而形成了历史意识。如在教学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这三次中国近代有名的三次革命运动的课文时,每节课可引导学生从时代背景,按层次对领导人物、主要目的、革命性质、革命作用和最后的结果进行了解分析和认识,使学生认识到三次革命都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进行的,代表的是官僚和资产阶级的利益,他们的救国救民方案是行不通的,所以导致最终的失败。再如在学习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这一单元时,引导学生分析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为何能战胜装备精良有美国做后盾的国民党?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是历史的必然。史实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拯救中国。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越走越远。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时代特征的传递和精神素质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每个单元都包含着丰富而独特的历史内涵,汇总在一起就是爱国主义精神。例如:在讲授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相关历史内容时,教师可以适当列举一些生活中的案例,如台湾统一,自建国以来,始终采取各种手段实现台湾统一,其作为中国领土组成部分之一,不论是大陆人民还是台湾人民都迫切希望统一。对此要求所有公民都能树立强烈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彻底打消台独分子不良思想。又如:在讲解鸦片战争事件时,可以适当地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使其感受到鸦片战争给我国带来的严重教训,体会到封建社会受到的压迫剥削。总而言之,借助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帮助学生养成积极的历史意识,使其更主动地投入到对历史的分析思考中,还能极大丰富学生历史经验,进一步提高学生初中历史整体水平,实现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最佳成果。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素质和历史意识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影响。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需要准确掌握不同事件之间的相关性。教师还应培养学生培养爱国和其他优秀品质的养成,将历史事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有更深入的了解。有效地提高了自己历史中的思维和思维水平。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继续创新教学方法,为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