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宁/文 刘远凤、哐当哐当工作室/图
我们知道大多数食物是很容易变质的,如果一时吃不完,就要想办法延长食物存放的时间。说到食物保鲜,现如今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把食物放进冰箱冷藏或冷冻起来。但是古代可没有冰箱,古人用什么方法保存食物呢?你认为以下选项中,哪种方法最不利于食物的保存?( )
A.冷冻 B.放进地窖
C.放在空气中 D.用盐腌制
答案就藏在下面的文章中,快来找一找!
古代虽然没有冰箱,但利用冰块为食物保鲜的做法自古就有了。中国古籍中记载,古代有一种盛装冰块的方形容器,叫作“冰鉴”,外形像一个箱子,夏天可以把水果或酒品放进里面的格子里保鲜或冰镇以改善口感。这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最原始的“冰箱”了。
那么冰鉴里的冰块从哪里来呢?
古代有专门管理藏冰事务的官吏,称为“凌人”。每到冬天,他们都会派人到水质好的河湖、山谷开凿冰块运回,储藏到冰窖或冰井中,然后密封起来,等到来年夏天供皇室贵族享用。
除了冷藏手段,古人保存食物的方法可谓五花八门。不同的食物种类,保存方法也不同。有些方法至今还在使用。
对于白菜、红薯、土豆一类的蔬菜,多用窖藏的方法保存。一般是在地下挖2 到3 米深的地下室或地洞,将蔬菜按照一定的方式码放进去,存放3 个月都没问题。地窖里的温度变化幅度不大,冬天时,窖温比地面温度要高,可以防止蔬菜冻坏;到了夏天,窖温比地面温度低,又可以起到防腐的作用。
水果的保存方法比较多,如密封、涂蜡、混果。
密封就是将新鲜水果放进缸、罐、盆等容器内密封起来,隔绝空气,使微生物没有生存条件,以达到防腐目的。
涂蜡是在水果表皮上涂抹一种涂料,在水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水分蒸发以及细菌侵入。
混果是在需要保鲜的水果中混放其他种类的果实。据说在明朝,有用绿豆混入柑橘类水果中保持水果鲜度的做法,宋代还有萝卜藏梨等方法。
以上我们所提到的保存食物的手段都是为了保持食物的新鲜度,但也有通过降低食物新鲜度来延长食物存放期限的方法,例如我们常见的咸鸭蛋、榨菜、酸菜等腌菜,就是用盐渍法加工而成的。
盐渍法,是用盐腌制食物,让食盐渗入食品组织内,抑制微生物的活动,从而起到防腐的作用。蔬菜、禽蛋、肉类大多可以用盐渍法加工。类似的还有糖渍法,是用糖、蜂蜜等腌制食物的方法。糖渍法通常用于新鲜果品的加工,常见的蜜饯、果酱等都属于糖渍食品。
对食物进行脱水、干燥处理,也是常见的保存食物的手段,蔬菜、果品、肉类都可以使用。古代常用的干燥法有晒干、烘焙、自然风干、烟熏等。
古代干制的果品种类有很多,有葡萄干、红枣、荔枝干、桂圆干等果干,一般通过自然干燥或用火焙干加工而成。干菜的加工方法与果干基本相同,如萝卜干。
一些肉类食品在干制之前还要经过腌制,例如腊肉、咸鱼,要用盐腌制一段时间再拿出来风干;熏鱼、熏鸡、熏鸭等各种烟熏制品,也要先经过浸渍,再烟熏。烟熏是使熏材缓慢燃烧,在一定的温度下使食品一边干燥一边吸收木材的烟气,使其具有特殊的烟熏风味,并延长保藏期。
另外还有一些食物加工手段的运用,目的已经不单单是保存食物本身,更多是为了拓展用途。例如各种食用油、糖料的加工。古代常被加工成油的油料作物有芝麻、油菜、大豆、花生等,加工方法主要是压榨,此外还有研磨。糖料主要有蔗糖、饴(yí)糖,蔗糖主要是从甘蔗中榨取得到的,饴糖的主要成分是麦芽糖,是由米、麦等粮食作物经发酵作用酿制而成的。古代的“糖画”“吹糖人”等民间手工艺所用的糖料,一般就是蔗糖和饴糖混合调制成的。
说到发酵,同学们可能了解得不多。但说出发酵食品的种类,同学们一定再熟悉不过了。
发酵是利用有益微生物加工食品的方法。人们烹饪时必不可少的各种调味品,如酱油、醋、酱等,便是食品发酵的产物,制作的原料主要有小米、高粱、糯米、大麦、小麦及大豆、小豆等。除此之外,果酒、黄酒等饮料,臭豆腐、腐乳等豆制品,还有酸奶、干酪等乳制品,也都属于发酵食品。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