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安全管理模式的急诊危重院内转运流程对急诊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

2019-10-26 12:27:50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473000韩丰彩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17期
关键词:危重医护人员科室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473000)韩丰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急诊实施常规院内转运流程,选取危重患者230例,男160例,女70例;年龄37~63岁,平均(49.17±6.08)岁。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实施基于安全管理模式的急诊危重院内转运流程,选取危重患者230例,男155例,女75例;年龄35~62岁,平均(49.11±6.02)岁。实施前后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方法 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急诊实施常规院内转运流程,即转运前值班护士通知转入科室,并做好转运准备,充足氧气袋供给吸氧、急救用品等,准备好后进行转运,途中应注意患者病情变化,保持输液通畅,如有异常及时处理。我院自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实施基于安全管理模式的急诊危重院内转运流程,具体如下。

1.2.1 加强医院管理,强化安全意识 ①完善医疗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全院医护人员学习相关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和条例,增强风险防范意识。②实施转运流程前对急诊医护人员进行知识技能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考核通过方可上岗。

1.2.2 规范安全转运流程 (1)转运前准备。①患者评估。完善急诊危重患者转运评估,并注意导管的固定情况和通畅情况,观察药液是否可以维持转运过程。②用物准备。备好各种仪器设备,建立转运急救箱,并确保转运工具功能完好。③讲解导管相关知识,说明患者病情,告知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提醒家属签署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同意书。④提前电话通知转入科室做好准备,开放绿色通道,缩短转运时间。⑤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合理分配转运人员,至少安排1名主治医生和1名N2级以上的护士。(2)转运中安全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对于烦躁、意识不清的患者应使用床护栏及约束带保护;妥善固定各种管道,保持管道通畅。(3)转运后交接。患者转运相关科室后,填写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交接单,与科室相关医护人员详细交接患者基本情况后,待患者病情稳定方可离开。

1.3 观察指标 观察实施前、后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管道滑脱或堵塞、供氧中断、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转运过程中管道滑脱或堵塞、供氧中断、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心脏骤停及坠床的发生率均较低(P<0.05)。见附表。

附表 实施前、后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调查发现,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是由于多方面因素而引起,包括完善转运前准备、医护人员转运和急救能力等,故规范转运流程是院内安全转运的前提[1]。同时院内转运涉及科室和人员较多,提高医护人员安全意识也极为重要。许颖琪[2]等研究表明,急诊采用基于安全管理模式的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流程,能够有效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家属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均较低,说明通过基于安全管理模式的急诊危重院内转运流程,可降低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析其原因在于通过完善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急诊医护人员转运和急救知识技能培训,可明确及强化医护人员安全意识,有效提升转运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应变能力,利于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通过转运前准备可保障院内转运的安全性;通过转运中安全护理和转运后交接,能明显降低转运途中管道滑脱、血压下降、坠床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实施基于安全管理模式的急诊危重院内转运流程,能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

猜你喜欢
危重医护人员科室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战疫一线医护人员如何调适自己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海峡姐妹(2020年3期)2020-04-21 09:28:12
爱紧张的猫大夫
孩子(2019年5期)2019-05-20 02:52:44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基层中医药(2018年2期)2018-05-31 08:45:04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中国卫生(2016年6期)2016-11-23 01:09:14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中国卫生(2016年7期)2016-11-13 01:06:34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