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473000)张荔萍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于我院重症监护室(ICU)收纳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本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所有患者均知晓同意。其中,对照组患者男23例,女27例,年龄为22~83岁,平均年龄为(50.12±3.18)岁。观察组患者男25例,女25例,年龄为21~80岁,平均年龄为(52.23±4.27)岁。两组患者在文化差异、身高体重以及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实施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护理模式,主要内容有:①心理护理,对于进入ICU的病危患者,一般要求无菌环境,因其采取的管理为全面封闭式,患者在治疗期间多会产生无助、孤独、寂寞、空虚以及绝望等种种不良情绪。同时患者还可能伴有对场所以及时间的认知障碍,以及退行性行为等[1]。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保持同情、尊重、耐心以及关怀的态度对待患者。②开拓护理观念,患者多数情况下会处于保持沉默状态,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和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感情以及病情,对患者的全面身体特征都有所正确评估,对患者的问题进行详细耐心的解答[2]。护理人员需展示优良的职业素养,衣着整洁、形态端庄,给患者以及家属一个良好的风貌形象。③维护病区环境,护理人员应每天定时对病区进行消毒处理,保持空气流通,温湿度调整平衡。房间内光线应保持柔和,注意防止相关仪器生成噪音。每天定时播放利于患者放松的轻音乐,促进患者愉悦心情。病区内科放置杂志、报刊以及相关健康手册等便于患者闲时浏览[3]。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基础满意质量、护理满意度、焦虑评分以及舒适度。使用自制满测评量表对患者进行相关测评。使用模糊数字法进行焦虑评价,选取0~10数字,患者选择后观察,0表示无焦虑,10表示焦虑严重,期间数字从小到大表示焦虑越发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软件处理数据。在数据处理过程中,t值用以检验计量资料,卡方用以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差异经P值判定,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实验组患者基础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附表。
附表 两组相关指标对比()
附表 两组相关指标对比()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基础护理质量(分) 护理满意度观察组 50 94.7±3.8* 97.8%*对照组 50 85.5±3.4 82.5%
2.2 实验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护理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本文通过实施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护理,选取我院ICU患者进行研究得出:实验组患者基础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护理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本次研究添加人文护理内容有:①对患者的心理变化进行密切关注,保持耐心对患者以及家属进行介绍,回答他们的问题,提高患者的自信心。②营造一个适合患者居住的良好环境,特别于ICU患者来说,因其身体虚弱,不仅要求房区为无菌环境,同时还对周围噪音等有较高要求。因此,护理人员需与患者合力打造和谐、整洁的治疗环境。③指导家属对患者进行适当的鼓励以帮助患者增加战胜病魔的信心,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同时设立合理的探视时间,不可过多打扰患者休息。
总而言之,对ICU的患者实施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护理取得显著成效,可有效减低患者的焦虑感,提升患者满意度以及舒适度。在医护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中,应加深人文关怀内涵性,尊重患者、关心患者,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因此,持续性人文关怀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