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水
常州市金坛区积极实施“回乡兴村”计划,打破原有村干部选用模式,由区级层面统一为各行政村选聘1名本土籍的大学生村干部,强化系统培养与日常管理,打造一批骨干队伍,促进乡村振兴。
乡村要发展,乡村要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基层干部。村干部队伍建设关乎乡村振兴长远发展。常州市金坛区委组织部按照“供需相当、适当余量、着眼长远、加大储备”的原则,打破原有的村干部选用模式,由区级层面统一为各行政村选聘1名本土籍的大学生村干部,着力打造一支管理在镇、使用在村,不占编制、不搞特殊的乡村振兴骨干队伍。
“以前,我们推荐村级后备干部,总是就近物色人选,拘泥于眼前,忽略了在外的优秀年轻人,视野不够开阔,可选择的范围也较小,常常出现‘无人可选’的情况。”常州市金坛区直溪镇党委副书记说。针对农村普遍存在的干部队伍老龄化、优质后备干部匮乏、新鲜血液补充不及时、少数村书记主动培养意识不强等问题,金坛区实施“回乡兴村”计划,引导和鼓励优秀青年人才回流乡村,为乡村振兴增添人才动力。
村级后备人才公开招聘参照公务员招录程序,设置报名和资格审查、笔试、面试、考察、体检、公示和录用等环节,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公平公正。“由区级层面统一招聘,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任人唯亲、用人唯近的情况,另一方面可以扩大影响力,真正选出优秀人才夯实乡村班子建设。本次计划招聘101名,有934人报名,最热岗位竞争达13.3∶1。”金坛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笔试内容主要为时事政治、党的基本知识、有关法律法规及农业农村工作知识等,重点测验参考人员是否具备“一懂两爱”的培养潜质。面试主要是针对工作动机、农村事务处理等方面进行测试。为进一步激发选聘人员的工作激情和危机意识,录用后通过1年的实践锻炼期,根据考核情况实行末位淘汰,确保队伍精干高质。
为避免村级后备人才岗位变成就业“跳板”,增强岗位的稳定性,金坛区在报名条件上作了特殊要求,户籍上必须本人或父母、配偶目前为所报考镇(街道)农村地区户籍,或者本人首次落户户籍在所报考镇(街道)农村地区;学历须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这次招聘的村级后备人才,学历高、素质好,熟悉农村基层实际情况,方便开展工作,关键是他们的‘根’在当地,不会流失。”直溪镇汀湘村党总支书记汤军强说。
村干部既要选好,更要用好。金坛区按照“系统设计、周期谋划、梯队建设”的思路,实施职业化规范管理,让村干部扎根农村有土壤、施展能力有平台、职业发展有空间。
为使村级后备人才快速进入状态,对“三农”工作有系统化、全面性的了解,金坛区委组织部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军事化封闭式培训,开设“政治法纪”“农村党建”“乡情教育”“农业生产”“基层治理”等14个理论专题课程,授课老师均为与“三农”工作相关的机关部门的骨干、职业经理人、乡土专家等。“虽然从小在农村长大,但具体村干部要做什么、怎么做,我基本上一无所知。通过培训,我对农村工作有了全面系统的了解,关键是学到一些有用的知识和务实的经验。”尧塘街道村级后备人才童立开心地说。
同时,金坛区参照干部档案管理标准,为村干部建立涉及10大类70小项的人事档案,确保“一人一档,一档一码”。围绕职责把村干部分为定编和非定编两类,并根据行政村规模大小,按照控制总量要求,核定村干部岗位和编制数,村干部编制数可在本镇(街道)统筹调剂。村级后备人才在实践锻炼期满通过考核后纳入正式村干部管理。
在政治发展上,金坛区构建“后备干部—定编干部—主要干部—书记—岗位晋升”的村干部职业发展链。截至目前,该区村党组织书记中担任区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的比例已超75%,13名被定向招录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5名被选拔进入镇党政领导班子,“一肩挑”的村书记超99%。在报酬保障上,将村干部报酬优化为基本工资、工作补贴和考核奖金,定编村干部“五险一金”由区镇两级财政统筹,并按照社保工作要求,动态调整缴费基数。在退休待遇上,对全区村党组织书记实施梯级评估和梯次激励,真正让村书记聚焦乡村振兴抓发展。目前,该区已有16名村党组织书记退休享受镇(街道)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同类人员养老保险待遇。
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金坛区按照“跟踪培养、优胜劣汰、动态管理”的原则,加强村级后备人才的日常管理考核,畅通“能上能下”通道,真正选出肯扎根农村、愿服务农民、能发展农村的乡村振兴人才。
为此,金坛区推行岗位清单化管理,编制村级小微权力清单,涵盖村级招投标管理、村级集体资产资源处置等11类29项内容。同时,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和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和保护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权力清单让村干部用权有度,行权有据,提高了村级办事的透明性和规范性。‘三个区分开来’保护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实施以来,村干部不仅清楚了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而且明白了如何做,群众对村里做的事情也更加了解支持。”金坛区一名镇党委书记高兴地说。
同时,金坛区注重因材施教,每年分批组织村级后备人才到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学校参加系统化的课程培训,到涉农部门、镇(街道)机关和先进村交流锻炼,到村书记名师工作室跟班学习,不断加强村级后备人才日常化、专业化、系统化的培养,有针对性地安排后备干部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整治、综治维稳、环保安全等重点难点工作,通过自身主动“试岗”、村干部“带岗”,引导村级后备人才在实践中历练才能,不断缩短“适应期”和“成长期”。并为后备人才建立“成长日志”,由村级负责日常记录。区镇村三级联系人定期与后备干部谈心谈话,及时掌握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年底由各镇(街道)党(工)委结合对村干部的年度考核和民主评议,对村级后备人才进行全面考核评议,并以此作为调整使用依据,量化考核、动态排名、末位惩戒,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不断激活村后备人才的生机和活力。
如今,随着金坛区“回乡兴村”人才计划的实施和村干部职业化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化,村干部队伍来源不畅、结构不优、能力不强、路径不通等问题正逐步得以破解,村干部的荣誉感、责任感和职业认同感不断提升。一批优秀年轻人正以崭新的面貌活跃在农村田间地头,在乡村振兴之路上逐梦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