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玖林:挑起昆曲传承推广重担

2019-10-25 06:54:06苏祖轩
党的生活(江苏) 2019年8期
关键词:白先勇牡丹亭昆曲

■苏祖轩

“作为党员,我要发挥引导表率作用,担负起昆曲传承传播的职责使命,探索昆曲传承的更多可能性,开拓创新,让昆曲在更多年轻人的心里生根开花。”

俞玖林,国家一级演员,第23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现任苏州昆剧院副院长,2019年被授予“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在苏州昆剧院见到俞玖林时,他正在给青年演员排练指导。虽然刚刚结束演出,十分劳累,但俞玖林顾不上休息,一折《玉簪记》的《偷诗》,从舞台走位、眼神气口,均倾囊相授。他说:“要把老一辈老师教给我们的东西传承下去,这是昆曲后继有人的根基。”

从无名小卒到青春版《牡丹亭》主演

作为一名昆曲演员,俞玖林称得上幸运。

初三毕业那年,苏州评弹学校来校招生。在50人的班里,老师环顾一周后,第一个就点了坐在第三排位置并不突出的俞玖林。“就是这一点让没有家学没有童子功的我闯进了昆区的大门。”俞玖林笑着回忆说。

戏曲界一向论资排辈,年轻人无缘大戏,小辈得到大师手把手指教只能是奢望。但俞玖林恰巧遇上了“昆曲义工”、作家白先勇。

2002年,白先勇在香港中文大学做昆曲讲座,当时他希望能有演员来作《牡丹亭》的现场示范,俞玖林被主办方选中。当白先勇看到扮相后的俞玖林时,一眼认定这是他心目中的柳梦梅,于是,他“钦点”俞玖林为青春版《牡丹亭》男主角,并帮助他拜“巾生魁首”——第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汪世瑜做老师,进行了为期半年的“魔鬼训练”。虽然在艺术学校学习时已经打下功底,魔鬼训练还是让他真正感受到了“肌肉在撕裂”。

戏中有一幕内容,男主角柳梦梅在地上单腿“跪蹉步”,右膝跪地,挪动左步,右膝随后挪动前行。由于跪蹉步中要求膝盖移动速度比较快,俞玖林在刚开始排练时就把膝盖磨破了。而每天都要排练这一幕戏,让他的伤口来不及愈合,第二天又加重损伤程度。终于有一次,血隔着两层裤子,把他排练穿的外裤染红了,直到别人提醒,俞玖林才发现白色秋裤膝盖处早已被染成红色,不过他并没有因为受伤而终止排练。“偶像级老师手把手地教,这样的机会来之不易。”俞玖林说,“只有加倍努力,才对得起这份幸运。”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4年,青春版《牡丹亭》在台北国家大剧院首演,引起轰动。迄今为止,青春版《牡丹亭》海内外演出300余场,观众60万人次,其中青年观众比例达到75%。

在《白罗衫》中拓宽戏路挑战自我

自1998年进入苏州昆剧院起,“书生气十足”的俞玖林演了十几年巾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开始不满足于才子佳人、风花雪月的爱情题材,而是追求厚重的历史感、沧桑感,以及拥有更加复杂的情感纠葛的剧本。

他将目光瞄准了剧目《白罗衫》。《白罗衫》中,一位妇人向主人公徐继祖状告杀害其夫的江洋大盗,而这名江洋大盗,恰恰是抚养了徐继祖18年的养父。最终,徐继祖将养父斩首,和亲生父母团圆。“文艺创作要时刻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我认为在现代人心中,亲生父母仅仅是有血缘关系,而养父的18年养育之恩不是可以说断就断的。”俞玖林说。他对原版进行了改编,着重表现主人公徐继祖在养父和生父中艰难抉择、摇摆不定,展示出情、法、理三者之间的纠葛。

随着情节的展开,徐继祖的形象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前半部分是个单纯的小生,中间部分则是较为成熟,下半场则是个悲痛、焦虑、绝望的角色。俞玖林也从巾生过渡到官生,这对他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我们昆曲的行当分得很细致,不同行当的唱与人物的性格、年龄、发生的事件都是吻合的。从巾生到官生,演起来很累,但演完后我觉得很过瘾。”俞玖林笑着说。

此外,改编后的《白罗衫》,留给了观众开放式结局。“要让观众三天甚至3个月后还在回味,而不是刚走出剧院,剧情就在脑海中烟消云散。这才是艺术作品应当追求的境界。”俞玖林说。

俞玖林凭借改编成功拓宽戏路、提升自我。目前,该剧已成功入选国家艺术基金,并先后荣获苏州首届文华奖文华荣誉大奖、江苏省首届京昆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第十五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入选剧目、第三届江苏省文华奖文华大奖。

昆曲是职业也是事业

俞玖林有着多重身份。作为昆剧院的一线演员,他的演出日程已经排到今年12月底。作为老师,他为苏州昆剧院最年轻的一批“振字辈”演员手把手教授青春版《牡丹亭》《玉簪记》。作为学生,他正向老一辈昆剧表演艺术家蔡正仁学习《荆钗记·见娘》。作为苏州昆剧院的副院长,他还要处理平日的行政事务。

即便将人生大部分的时间奉献给了昆曲,俞玖林常常觉得自己做得不够。他始终记得“偶像”白先勇对他说的一句话,“对昆曲要有历史使命感。”俞玖林觉得,对自己而言,这种“使命感”就是对昆曲的传承与推广。

2016年8月,俞玖林筹划了两年的工作室在昆山巴城正式开幕。巴城是俞玖林的家乡,也是昆曲的故乡,昆曲在这里完成了“昆腔前身—昆山腔—昆曲—昆剧”的华丽演变。“昆曲滋养了我,也造就了我。它本来是我的职业,现在更成了我的事业。”俞玖林说,工作室是俞玖林传承昆区的新起点,成立以来,工作室探索开展“大美昆曲”系列讲座、知名演员分享会、昆曲导赏、“小昆班”教学等各类活动,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欣赏昆曲、学习昆曲的去处。

“大美昆曲”主题公益讲座是俞玖林工作室的品牌活动,由于场地的限制,工作室只能供30人现场听讲座。为了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俞玖林“玩”起了互联网直播,每次讲座的在线观看人数达到6万余人。到今年7月,“大美昆曲”主题公益讲座累计举办了17场,网络直播点击量超过103万。

“昆曲传承的最大困难在于多元化的娱乐工具,年轻人很难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然而科技和娱乐工具的发达,带给了昆曲更加广泛传播的机会。”俞玖林说,昆曲的发展正经历着“最好的时代”。“作为党员,我要发挥引导表率作用,担负起昆曲传承传播的职责使命,探索昆曲传承的更多可能性,开拓创新,让昆曲在更多年轻人的心里生根开花。”

如今,俞玖林全面参与了北京大学、苏州大学昆曲传承计划,台湾大学昆曲新美学课程,香港中文大学昆曲之美课程,正在为昆曲在两岸高校的传承推广而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白先勇牡丹亭昆曲
昆曲
幼儿100(2024年13期)2024-04-24 08:37:00
牡丹亭
中国宝玉石(2021年5期)2021-11-18 07:34:50
《牡丹亭》之《游园惊梦》
少儿美术(2021年2期)2021-04-26 14:10:12
白先勇与《红楼梦》
红楼梦学刊(2020年4期)2020-11-20 05:52:04
旅美作家白先勇的家国情怀
华人时刊(2019年13期)2019-11-26 00:54:32
大江东去浪千叠——百戏之祖“昆曲”
艺术启蒙(2018年7期)2018-08-23 09:14:12
白先勇:我有一颗天真的老灵魂
海峡姐妹(2018年7期)2018-07-27 02:30:32
补园和昆曲
苏州杂志(2016年6期)2016-02-28 16:32:28
白先勇笔下女性形象分析
人间(2015年8期)2016-01-09 13:12:38
读《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