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对压装工艺要点分析

2019-10-21 16:31:21安迪徐华祥宋宇晗
青年生活 2019年18期

安迪 徐华祥 宋宇晗

摘要:轮对是轨道列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车辆运行安全的关键零部件,主要由一根车轴及两个车轮组成。轮轴采用过盈配合连接,依靠过盈量传递扭矩和轴向力。轮对采用压装工艺压装到车轴处,实现两者的过盈配合。本文对轮对压装工艺进行论述,从压装过程中压装曲线、压装力、过盈量等多方向分析,提出压装过程中的关键工艺要点及注意要点。

关键词:轮对组成,压装工艺,关键项点

1.研究背景

铁路运输是我国重要的客运及货运方式,随着近些年经济的快速发展,轨道行业更是飞速发展。轨道车辆主体由车体,转向架,制动系统,驱动系统,车辆设备等部分组成,其中转向架作为车辆的走行部结构,承担着支持车体载荷,提供驱动、制动功能以及自导向能力。轮对作为转向架的关键部件,直接与轨道接触,为车辆安全运行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轮对与车轴压装组成,结合处过盈配合,依靠连接面产生的弹性、塑性变形,使轮对与车轴实现紧密连接。

2.轮对结构

轮对组成由一条车轴与两个车轮配合组装而成。车轴主要包括轴颈、轮座、防尘板座等组成。轴颈承载车辆并传递载荷;轮座与车轮配合,作为结合面,通常采用锥体结构;防尘板座是轴颈与轮座的过渡部分,避免应力集中。车轴采用碳素钢材质,热处理及机械加工处理。为了减轻簧下质量,部分车轴采用空心车轴。车轮由踏面、轮缘、轮辋、轮毂和辐板组成。踏面是车轮与轨道接触的部分,现多采用LMA磨耗型踏面;轮缘是保证车辆在轨道上运行不脱离的部分;轮毂是车轮与车轴配合的部分。车轮车轴组成如图1所示。

3.压装过程

选择合适的车轴车轮进行压装,车轴与车轮结合处打磨去除毛刷,表面涂抹植物油润滑。将车轮车轴放置恒温间8小时,实现温度的恒定。车轮的压装采用冷压法进行,首先将车轴吊运至车轴支架处,调节车轴高度尺寸,使车轴纵向中心线水平。然后吊运车轴套在车轴上,调节车轮状态,使车轴与车轮纵向中心线重合,进行预压装。将预压装完成的车轮车轴吊运至轮轴压装机,使用压装机缓缓将车轮压入,观察压力机上压力值的大小以及压力曲线的变化情况,直至轮对完全压装到位,如图2所示。

4 压装质量确认

轮对压装完成后,同一车轮直径差应≤0.5mm,轮位差≤1mm,两车轮滚动圆相对轴中心线径向跳动≤0.3mm.

4.1 过盈量

过盈量是轮对过盈配合中由于轮座直径大于轮毂孔直径产生的,轮对配合依靠过盈量传递扭力和载荷。过盈量提供足够的配合压力和摩擦力,使轮对与车轴不发生相对运动。过盈量大容易导致接触面应力集中、降低疲劳强度,过盈量太小摩擦力不够容易导致轮对车轴相对转动。过盈量通常选取车轴轮座配合直径的0.08%~0.15%。

4.2 压装速度

由于车轮压装采用冷压的方式进行,若压装速度过快容易划伤配合面、使表面过热变形等,压装速度过慢可能致使配合面出现的弹性变形变成塑性变形,影响配合面质量。选取适当的压装速度会影響轮对车轴的压装质量。

4.3 表面粗糙度

根据TB/T 1718规定,车辆车轴轮座表面粗糙度需要达到Ra≤1.6μm,轮毂孔表面粗糙度Ra≤6.3μm。配合面的粗糙度越良好越可提高车轴的疲劳强度,表面粗糙度越低表面越光整,越不易出现应力集中的情况。

4.4 压装曲线及终点压装力

压装曲线及终点压装力是检验车轮压装情况最权威的检验标准。压力曲线是压装过程压力的实时记录,充分记录了压装全过程的压力变化。压力曲线反映了压装过程中,压装力与接触面长度的变化过程,理想状态下随着接触面长度的增加压力均匀上升,并具有略微上凸的形状,最终压装力反映了最终的压装情况,如图3所示。

5 总结

轮对作为转向架车辆最为重要的零部件之一,压装质量直接影响了车辆的运行安全。本文从轮对车轴组成的结构及功能着手,分析了轮对压装的工艺过程,并提出了压装工艺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过盈量、压装速度、表面粗糙度和压装曲线及最终压力等关键检验项点。

参考文献:

[1]岳立峰,窦广旭.轮对压装工艺分析[J].机车车辆工艺,2005(3):7-9.

[2] 刘红生. 提高轮对压装质量的途径[J]. 机车车辆工艺, 2001(2):16-18.

[3]张元涛,张顺启.关于轮对压装工艺参数优化设计的探讨[J].铁道车辆,2006,44(7):29-30.

[4]赵锁宗,张富.轮轴压装的过盈量与压入力的研究.铁道学报,1989,11(4):8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