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色彩的视觉美感与当代陶瓷艺术设计的关系

2019-10-21 07:23:54张钰柴华徐碧阳李晓王长辉
大众科学·上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

张钰?柴华?徐碧阳?李晓?王长辉

摘 要:在当前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产业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扬工作近年来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而陶瓷文化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满足现阶段人们的精神追求成为了当下陶瓷企业设计作业的核心发展方向。鉴于此,本文主要阐述了陶瓷色彩的视觉冲击,并对其艺术设计美感趋势进行了全面探析,以此为陶瓷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色彩美感特点;视觉冲击;艺术设计

引言:

在进行艺术设计过程中,色彩作为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其不仅彰显了文化内容,从某方面来讲还有效地表达了创作者情感,实现了艺术之间的共鸣。陶瓷艺术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审美性和功能性结合的产物,在进行艺术设计过程中如何使用、搭配和创新色彩是现阶段创作者的核心工作内容,此外随着陶瓷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形状、花纹、色彩等方面的设计近年来也受到了各界的高度关注,基于色彩视觉美感对陶瓷进行综合设计是当下陶瓷艺术设计者的核心战略性举措。

1 陶瓷色彩视觉美感的基本概述

1.1陶瓷色彩视觉美感的特殊性

在陶瓷艺术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通过对色彩的运用以及调和,以此在使整体产生不同装饰性和色彩氛围的基础上,给人以不同的色彩视觉美感和享受。从某方面来讲,陶瓷色彩视觉工的特殊性主要与选取粉状陶瓷材料工艺技术和烧制工艺掌握程度有关,具体来看就是在进行陶瓷制备过程中,材料烧制和调节的各个过程中都会产生不同色彩,而粉状陶瓷的色彩视觉美感呈现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粉状陶瓷材料在烧制工艺和热工艺掌握的程度等因素决定的,此外粉状陶瓷材料在烧制后表面的颜色和材料在烧制后呈现的具体颜色和效果不一样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在陶瓷烧制过程中,烧制温度及烧制时间不一致。

1.2陶瓷色彩视觉美感的应用性

色彩之美在于颜料的对比,从某方面而言在进行对比过程中,和谐对比便是美的一种自然表现状态。两种以上的同类陶瓷在对色料或色釉进行组合后,由于其色相本身存在一定差别,而正是这种差别形成了陶瓷色彩美感对比效果,因此总体而言其色彩对比效果的强弱在很大程度取决于色相强弱。从目前来看,同类陶瓷的色彩与美感灰度对比效果关系大致可分为以下两方面,即陶瓷色彩灰度对比和陶瓷色彩与面积的对比组合关系。

1.2.1陶瓷色彩灰度对比

在当前陶瓷制作过程中,存在色相问题,因此陶瓷色彩在视觉方面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而不同色相之间色彩对比效果也存在一定的不同,具体而言其陶瓷色彩灰度对比主要包含的内容有:

其一,灰度的对比、无彩色料与灰度对比的关系。虽然灰度无色相,但在进行组合应用时,加入一点可給人一种大方、庄重、高雅的感觉,此外在施釉色的过渡时随意掺入一些微弱色,这样的处理方式也不易使人产生过于素净的单调感;

其二,同类陶瓷色相的对比。一种陶瓷色相的不同明度或不同纯度发生变化时,都能给人一种强烈视觉冲击,如蓝料或浅蓝料(蓝加白色)的对比、褐色料与橙黄料(橙加灰)的对比、绿色料与粉绿色(绿加白)的对比以及黄料与暗绿料(绿加黑)的对比;

其三,黑色釉和有色釉的对比。如黑料与红料、灰料与紫料、或黑料与白料与黄料,白料与灰料与蓝料,对比的效果既大方而活泼。由于黑色料或色料对比面积大时,偏于高雅与庄重,有色料与色釉对比面积大时格外地具有活泼感。

1.2.2陶瓷色彩与面积的对比组合关系

陶瓷艺术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文化继承和发扬在很大程度上对于国家整体建设和发展而言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进行陶瓷色彩应用过程中,相关人员需确保其面积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具体而言其色彩应用需遵循如下原则:

其一,陶瓷色彩的双方面属性始终保持不变,一方增大了面积取得面积的强势,而另一方缩小色彩的面积则将有可能会大大削弱陶瓷色彩的强烈对比;

其二,色彩的属性始终保持不变,随着陶瓷色彩面积的增大,对整体视觉的强烈刺激和吸引力加强,相反则大大退弱了陶瓷色彩的面积和增大性,易在对比中造成引人注目的错视效果;

其三,大面积的色料、色釉形成的陶瓷色彩错视效果稳定性高,对比中色彩错视的影响大,反之的其它陶瓷色彩的效果错视少。

1.2.3陶瓷色彩视觉美感的工艺性

陶瓷色彩作为传统陶瓷工艺,其发色的形式和效果因工艺性的不同而各具其色,在进行制备过程中,由于陶瓷制品的使用工艺功能和审美功能不尽相同,为获得预期的陶瓷成品,相关人员需严格控制作品发色所需的工艺色釉、色料,具体而言就是一方面用于彩绘陶瓷类的特殊釉色料,在传统日用瓷和现代建筑瓷制备时,工作人员需充分利用了现代陶瓷窑炉的技法和科学工艺手段,从而对色料厚薄和色彩层次进行有效控制,以期达到与烧成后的陶瓷色彩一致的目的。

另一方面用于手绘类艺术陶瓷创作的特殊色釉色料更多地是赋予作品艺术性,因此水与火而交融产生的对陶瓷色彩的塑造和控制,则需要陶艺家们依靠存在于漫长岁月里的摸索与长期的科学实验所得。除此之外,为有效地利用陶瓷材料,处理适合创作意愿的表面色彩,在陶瓷色料施釉的工艺方面,相关工作人员可做如下处理,即:

其一,同样的釉料或陶瓷色料,采用不同的陶瓷施釉工艺方法,可帮助陶艺家们获得许多美妙的陶瓷色彩审美趣味和情调,如——剔落、泼洒、涂抹、喷染、流淌、刻划、着胶、点喷等着色的方法;

其二,色彩的性质无非有三项:即色相、明度、纯度三大要素组成。在陶瓷色料施釉前对坯体的色釉,色料的明度和发色层进行判断准确后,采用对色彩的明度系列推移排序法。具体而言就是一方面相关工作人员将对色釉、色料的色相、明度、纯度等差进行综合的排序。由于色釉,色料在掌握色彩三要素的基础同时综合应用,其烧制效果比一般单项的温度推移喷釉更加丰富多变,加上色料在烧制中对于气氛的发生和窑度的有效综合利用和温度的掌握,达到无可言状的最佳色彩效果和视觉美感,另一方面他们还可将色料或色釉按明度等差的顺序,利用坯体的白色互相衬映,由浅到深到浅对颜色进行明度系列排序,组合成一种色彩渐变的形式。一般来说可以同时采用单色明度系列进行组合。也就是可以同时选用二种色釉,色料的明度系列,但不宜过多,否则易乱而花。

2 陶瓷设计视觉美感的流行形势

陶瓷艺术具有时代性,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流行形势。比如上世纪八十年代,青花陶瓷是陶瓷发展的主流趋势,景德镇的兰色青花瓷也由此成为了我国陶瓷学者主要研究的课题和重点。由此可见,陶瓷设计的视觉美感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和流行形势,其设计体现了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在流行形势方面,陶瓷设计的视觉美感不仅是通过一些具体的物象形态表现的,更重要的是对不同时代下艺术材料的创新。陶瓷设计作品视觉美感设计时,要在适应新时代的基础上充分展现当代我国不同地域和时代陶瓷流行艺术文化,在对陶瓷造型和色彩的视觉艺术设计上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从而为设计创作出,一系列具有丰富的时代视觉艺术流行设计思想和文化内涵的陶瓷作品奠定良好基础。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产业时代背景下,陶瓷被广泛地应用于多个领域,因此在进行设计作业时,为能够展现丰富的时代思想内涵,体现时代流行趋势,对陶瓷视觉美感色彩进行深入探析是现阶段陶瓷艺术设计工作者的重要战略性手段。

参考文献:

[1]张苏波,韩志华,侯志远.论色彩的视觉美感与当代陶瓷艺术设计的关系[J].中国陶瓷,2007,12(11):174-176.

[2]张苏波,吴小华,刘元霞.论色彩的视觉美感与当代陶瓷艺术设计[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9,12(01):115-117.

[3]刘晋文,陈金国,徐涛涛.色彩的视觉美感与当代陶瓷艺术设计[J].现代装饰(理论),2014,22(12):63-64.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大众文艺(2021年14期)2021-08-15 18:40:10
高等学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驭·策马》
中国宝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 07:52:00
《洁净的爱意》
中国宝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 07:46:02
《Nirvana涅槃》
中国宝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 07:45:56
《星.云.海》
中国宝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 07:45:56
《荔枝湾涌》
中国宝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 07:45:56
《花月夜》
中国宝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 07:45:56
微创新在产品创新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流行色(2019年7期)2019-09-27 09:33:32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人间(2015年17期)2015-12-30 03:4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