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全程护理干预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荧光造影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效果

2019-10-15 14:08:18思永梅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全程护理干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良反应

思永梅

【摘要】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荧光造影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效果。方法:试验对象选自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总病例数为70例,入选病例均来自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35例给予全程护理干预,就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5.7%)相比于对照组(37.1%)更低,生活质量评分相比于对照组更高,两组对比P<0.05。结论: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实行全程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眼底荧光造影不良反应,并提升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造影;不良反应;全程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12-180-01

糖尿病属常见的老年慢性疾病,其并发症较多,如何应对并发症是该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面临的关键问题[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属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其危害性较大,严重者甚至可致盲,该类患者在治疗前往往需进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以详细了解其病情,不过许多患者在进行检查后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良反应,如何处理造影不良反应已受到广泛关注。本次试验就全程护理干预对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荧光造影不良反应的效果进行分析和阐述。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试验对象选自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总病例数为70例,入选病例均来自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研究组、对照组各有35例。研究组中男性、女性分别有21例、14例;年龄最小者41岁,最大82岁,平均为(63.3±3.5)岁。对照组中男性、女性分别有18例、17例;年龄最小者39岁,最大83岁,平均为(64.1±3.7)岁。对两组患者以上资料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出P>0.05,试验可行。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首先需明确患者病情,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荧光造影禁忌症,并为其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基本的疾病护理。

研究组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措施如下:(1)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需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干预,尽可能消除其戒备心理,可采取转移注意力、鼓励等方式消除其焦虑、抑郁情绪。同时还应向患者讲解相关注意事项,帮助其适应医院环境,耐心解答其疑问。(2)行为干预。需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采取正确的体位,加强对其生命体征的观察,嘱咐其在造影之后多饮水,以促进造影剂的排出。需告知患者出现视物不清、头晕、恶心等症状均属正常现象,但医护人员需及时处理。(3)造影后护理。需向患者强调造影后的注意事项,尽可能避免强光刺激,因检查前服用过某些抗过敏药物,因此在检查后6小时内不可从事高危工作。需嘱咐患者注意休息,在休息30分钟后无异常方可出院。(4)眼部散瞳护理。在进行检查前需询问患者是否有青光眼病史,并测量其眼压,检查前房深浅和房角宽窄,以散大瞳孔,可提前一小时滴入扩瞳剂,以提升散瞳效果。

1.3 观察指标

1.3.1 就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热、头晕、呕吐、荨麻疹)进行比较。

1.3.2 就2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比较。以SCL—90症状自评量表分析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水平,得分越低则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试验数据采取SPSS19.0软件处理,组间计数资料的差异采取卡方检验得出,组间计量资料的差异采取t检验,P<0.05时组间差异明显。

2 结果

2.1 研究组、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就不良反应发生率而言,研究组(5.7%)明显低于对照组(37.1%),组间对比P<0.05,见表1。

2.2 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相比

研究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较之对照组更高,两组相比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一大杀手,其并发症多、病程長,该类疾病的治疗已成为临床中的一大难题。糖尿病治疗的关键点在于如何处理其并发症,但是其并发症往往较多且严重,治疗起来十分棘手[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属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患者多会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等症状,具有较高的致盲率,宜尽早进行治疗。眼底荧光造影是视网膜病变患者在治疗前的常规检查,可帮助医生准确判断患者病情,并给予针对性治疗,不过这类检查属有创检查,会使患者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并加重其心理负担,因此需给予其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全程护理干预是一类系统性、连续性的优质护理方法,将其应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护理中可对其实施健康教育、心理干预、行为干预、造影后护理、散瞳护理等诸多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其不良情绪,提升其生活质量,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3]。本次试验结果显示,全程优质护理相比于常规护理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荧光造影护理中更具优势,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仅为5.7%,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更高,且组间对比P<0.05,宋美昕[4]的试验结果与此雷同。

可见,全程护理干预对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造影不良反应具有很好的效果,此护理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罗亚晶, 崔国栋, 刘淑娟,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及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13):276-276.

[2] 杨聪云.全程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应用[J].糖尿病新世界, 2019, 22(06):139-140.

[3] 孙庆贺, 孙凤英.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进展因素的队列研究[J].社区医学杂志, 2015, 13(13):10-13.

[4] 宋美昕, 杨洪滨, 姜洁,等.全程护理干预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荧光造影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效果[J].中国医药, 2017, 12(2):298-301.

猜你喜欢
全程护理干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良反应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后眼压变化的规律性临床研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危险因素调查研究
医学信息(2016年30期)2016-11-28 22:34:00
试析全程护理干预在患儿哮喘雾化治疗中的效果
基层医院应重视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2:05:02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全程护理干预对体检者健康体检后遵医行为的影响研究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糖尿病视网膜增殖膜应用抗VEGF因子后组织病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