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指向下的乡镇建设及规划探索
——以铁峪铺镇整体规划为例

2019-09-27 01:51:34韦娜郭月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9年9期
关键词:乡村规划精准规划

韦娜 ,郭月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艺术学院,西安 710055;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建筑学院风景园林博士后流动站,西安 710055)

一、引言

自2013年11月习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精准扶贫的意见、政策,逐步建立精准扶贫的工作模式,并进行了全面的部署,不断推进精准扶贫工作。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制定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作为指导乡村振兴战略的纲领性文件,文件明确提出,在乡村振兴的任务中,摆脱贫困是前提,因此,精准扶贫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必然要求。然而我国很多乡村贫困原因及贫困情况不明确,且很多扶贫项目的针对性不强、精准性不高,急需探索适应于当地的乡村建设方法和路线。然而,当前已有的相关研究和探讨,大多集中在对政府的管理及相关政策的推行等方面,结合精准扶贫的政策进行乡村规划的相关研究较少且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基于此,在具体的精准扶贫工作中,探索适宜的建设方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二、贫困地区乡村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一)缺乏对贫困乡村特殊性的认识

我国自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各地在不断规划、打造具有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特色的乡村,但精准扶贫背景下的乡村规划不同于一般的美丽乡村建设。我们应当认识到贫困乡村的规划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应当先寻找病症,再对症下药,而并非套用已有的成功模板。因此,在贫困乡村规划的过程中,除了对成功的案例进行借鉴外,还需要深入了解当地的民情地情,集政府和村民的共同力量建立适宜地方的规划方法。

(二)缺乏从长远性考虑的设计思路

精准扶贫指向下的乡村规划除了涉及乡村规划的普遍内容和眼前问题外,还应当长远考虑、包含更多内容。例如,①在关注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的融合,创造良好乡村环境外,还应关注精准扶贫背后的政治因素及经济因素;②精准扶贫下的乡村规划应符合新时代的需求,应将传统的规划方法与当前新的规划理念结合起来,能展现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成果;③应当从长远角度去考虑区域整体利益及贫困居民的共同利益,避免出现只顾区域发展而损害当地居民利益的现象;④精准扶贫下的乡村规划更关注其可实施性及其实施途径,因此应当更加注重规划过程中的精细化设计,为后期的施工提供保障。

(三)缺乏准确的定位

精准扶贫的目的是为了改善贫困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基于这一目的乡村规划不仅要有的放矢、精准设计,还应有较为准确的定位。然而从当前对乡村的功能及产业定位来看,目标过高是较为突出的问题。因此,针对贫困地区的乡村规划应当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确定目标,并制定不同的规划方法。例如,①针对有较大发展潜力的贫困乡村,可通过增加资金的投入和加强建设力度带动区域的快速发展,实现脱贫;②针对受部分因素制约、发展潜力一般的贫困乡村,可以制定阶段性目标,逐步实现从“贫困—温饱—小康—富裕”;③针对发展受限且经济基础较差的贫困乡村,应当基于现状、稳步发展,持续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图1 各村经济收入情况统计

图2 道路交通现状

图3 铁峪铺镇产业结构

图4 铁峪铺镇空间结构

三、丹凤县铁峪铺镇扶贫规划实践

(一)铁峪铺概况

铁峪铺镇位于丹凤县城东23公里处,312国道与西合铁路横贯全境18.4公里,交通便利。全镇森林面积13.5万亩,覆盖率达76.8%,区域生态优良。全镇地处深山峡谷,地势西高东低,从东到西狭长分布,包括花魁村、寺底铺村、东川村、中心村、化庙村、桃花村、油房村和李山村等。由于各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有所差别,因此,各村经济发展不均衡。

各村经济收入情况如图1所示。从各村居民收入的统计结果来看,人均年收入从2014年的7000元增长至去年的9000多元,呈现小幅增长趋势,但仍有小部分村民人均收入低于全镇平均水平,有待扶贫发展。综合来看铁峪铺镇域主要产业发展:工业收入从无到有并小幅增长;养殖畜牧业受到国家政策影响产量较少;劳务输出大量人口,并在逐年增长,各乡村空心化现象较为严重;农业与林业作为乡村的主要产业,其经济收入基本保持稳定状态。铁峪铺镇乡村现状如表1所示。铁峪铺镇人口与劳动力资源如表2所示。

表1 铁峪铺镇乡村现状及分析

表2 铁峪铺镇人口与劳动力资源突出问题

(二)铁峪铺镇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为了解决铁峪铺镇的贫困现状,丹凤县政府与我校成立了精准扶贫工作小组,针对铁峪铺镇进行整体规划及发展战略研究,进行精准扶贫指向下的铁峪铺镇建设及规划。现状调研结果表明:当前铁峪铺镇建设及规划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未能利用山水优势,生态红利不强;未能形成产业规模,发展动力不足;未能抓住交通机遇,人口流失严重;未能关注人居环境,生活品质不高;未能关注建筑遗存,风貌缺乏“村”味等。

1.道路交通环境有待改善

国道与铁路便利了本镇与外部地区的联系,靠近国道的村庄可利用良好的交通优势,具有发展潜力。但由于铁路与国道穿越居民生活区,因此部分村庄受噪音干扰明显,此外受地形地势影响,远离国道村落的居民出行不便。(图2)

2.公共服务设施有待完善

公共服务设施规模等级低,服务功能辐射不足。例如,医疗设施等级不高、床位数少,设备较差;教育设施规模小,优质教育资源配置缺乏;除镇区外各村落没有较大型商业设施,小商店数量不足,覆盖面太小;各村文化体育与室外活动场地数量少,不能服务全村居民。

3.建筑风貌有待改造

从调研可知,当地传统民居数量较少且较为破旧,虽然部分村落对当地零星散落的传统民居进行了加固翻新,但从近年来铁峪铺镇各村的建设情况来看,新建的建筑其结构、形式、材料等都与传统民居有所不同,对于乡村风貌的冲击较大,此外,各村建筑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建筑年久失修,破损严重,因此,各村建筑风貌有待改造,如表3所示。

表3 铁峪铺镇各村建筑概况

4.基础设施应进一步加强

基础设施建设是精准扶贫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基础和保障。近年来,在国家大力的支持下,各地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建设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应进一步加强建设。从调研结果来看,铁峪铺镇各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给排水设施配套不足,污水管网覆盖率较低,污水处理设施较少,污水处理欠佳;垃圾收集点设置不足,垃圾处理滞后,回收率较低等。(表4)

表4 铁峪铺镇基础设施现状

(三)铁峪铺镇发展困境及发展规划理念

精准扶贫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必然要求。因此,我们应当对经济相对落后的乡镇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在我国,乡镇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是多重的,一方面受乡镇发展定位的制约,另一方面也受我国传统观念的制约。

基于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提出了铁峪铺镇发展规划理念,具体包括:生态优先理念——保持原始生态格局,增加人居绿化美化;产业联动理念——转型升级第一产业,深度挖掘旅游产业,分级构建产业体系,打造深度融合的产业链条;空间整合理念——优化镇村原有空间肌理,实现宜居的和谐家园;绿色建造理念——保留利用现有建筑,通过功能植入和空间改造进行更新,并采用当前成熟的绿色低碳技术和改良的现代乡土技术提升环境空间品质;环境保护理念——雨污分流,循环利用零污排放。

(四)铁峪铺镇发展规划策略

1.生态发展策略

精准扶贫背景下的乡村规划目的是为了探索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应当综合考虑国家当前的精准扶贫要求及治理目标。结合铁峪铺镇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及当前的突出问题,我们提出生态发展战略。形成串珠式的生态结构,建设生态廊道,拉结东西,在对山水资源保育的同时,对资源进行活态利用。将RHB(Resource—Human—Benefit)战略贯彻始终,客观评估铁峪铺镇各户的资源,包括土地、长期闲置的房屋、各户的劳动力等,对各户的资源进行统筹,寻找每个贫困户脱贫的有效途径。例如,在铁峪铺镇李山村很多农户家里都有闲置的房屋,为发展民俗旅游提供了有力支持,各户可根据实际情况(经济、劳动力等)独立经营或合作经营,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寻求可实现持续发展的途径,提升区域内综合效益。

2.产业发展策略

针对铁峪铺镇提出了基于地域特色和产业特征的产业发展战略。做到做强一产,培育二产,联动三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分级构建产业体系、分层次落实产业空间,构建“一廊+八节点”的产业空间布局(图3)。“一廊”指沿312国道横向发展经济走廊,“八节点”是围绕铁峪铺镇八个村庄构建差异化产业发展格局。

具体的做法包括:优化产业结构,整合资源优势,促使产业互补、协作发展,形成生态农业、工业、旅游服务等多产业协调发展格局,形成符合地域特征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针对主导产业,构建中药材初加工产业合作社,延伸中药材种植产业链条,使产业规模化、产品化,并打造食用菌发展的“丹凤模式”,强化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在产业中的主导地位。同时发展现代农业种植与观光旅游服务,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振兴铁峪铺产业发展。

3.空间发展策略

结合现状产业发展情况及未来产业规划,镇域形成“一轴双核六节点”空间格局,使镇村融合发展,协调并进(图4)。“一轴”指沿312国道东西向发展;“双核”是指将中心村作为行政商业服务中心,向东拓展至东川村,借助东川村的产业发展基础以及对外交通优势,与中心村共同形成“一区双核”的镇区空间结构;“六节点”指沿国道带状分布的村庄节点。

4.绿色建造策略

绿色建造策略是基于精准扶贫指向下,实现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的。主要的内容包括对资源及能源的高效合理利用、保护环境以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等。在铁峪铺镇的建设及规划过程中,使用乡土材料重塑民居的传统风貌,并将公共建筑与民居的外立面风格进行统一,在墙面外观上形成以灰色墙基、灰白色墙面、灰色青瓦屋顶的三段式立面构图。采用单坡、双坡等屋顶形式,改变乡村目前多是平屋顶的单调天际线,对恢复传统风貌有较好的效果。

四、结语

随着我国精准扶贫工作的不断推进,针对贫困乡镇的规划应当有切合实际且容易操作的指导方法,因此,规划内容应当更加具体。铁峪铺镇的建设及规划是一次实践探索,为了实现镇区的整体发展,应当针对各户指出发展的方向,从人居环境、基层设施、就业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总结出适合各地乡村的规划方法。■

猜你喜欢
乡村规划精准规划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当代陕西(2020年21期)2020-12-14 08:14:36
贵安新区葵林村乡村规划探究
上海建材(2019年2期)2019-07-13 05:55:58
精准的打铁
NBA特刊(2018年11期)2018-08-13 09:29:22
休闲旅游型乡村规划研究
智能城市(2018年8期)2018-07-06 01:12:08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6:48:02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商周刊(2017年5期)2017-08-22 03:35:26
关于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深入思考
中华建设(2017年3期)2017-06-08 05:49:29
精准扶贫二首
岷峨诗稿(2017年4期)2017-04-20 06:26:26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