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调查报道新闻题材的思路和若干建议

2019-09-16 13:23:20张琨
西部论丛 2019年15期
关键词:报道思路

张琨

摘 要:调查性报道作为深度报道的一个具体的新闻题材,这样的栏目对编辑的调查意识与思路有很大的要求,编辑对于社会问题的独特观点,对提升栏目本身的权威性、传播性都有巨大的辅助作用,如何对调查栏目进行统筹设计,现场环境营造,重点素材的精心捕捉,这些都需要调查栏目编辑的精心谋划,也是区别其他新闻题材的关键之处。

关键词:调查性 报道 编辑 思路

一、调查性报道的题材选用

调查性报道的题材在选择上应该具有一定的包容性和社会内涵,凡是经过粉饰、隐瞒、作假、含糊不清的环节必然有遮蔽的真相,无论是揭黑性题材,还是故事性题材,只要内容存在被遮蔽的情况发生,就都可以纳入调查栏目的题材选择之中,纳入栏目的选题范围,由于调查性报道属于深入报道的一种栏目形式,作为媒体来表现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寻找真相为传播目的,从媒体的角度去公正的完成调查取证,这样的栏目是为公众利益服务,弘扬社会正能量的社会舆论工具,对于栏目内容的选用,势必要坚持观点的纯粹、内容的纯粹。

调查性报道的核心特征有三:一是捍卫公众利益或公民权利,二是揭露黑幕,三是记者独立调查。缺少其中的任何一条都不能称之为调查性报道。

另外,调查性报道应该是深刻而全面的报道。一般而言,调查性报道是独立文体的深度报道的一种。既然属于深度报道,必须有深度报道的基本特性。所谓深度报道的特性,核心在两个关键词:“深刻”、“全面”。不对事件或问题发生的原因进行深度挖掘,并充分反映问题背景信息者,不能称其为深刻;不对事件或问题进行全面立体的展现,尤其是问题产生的诸多关联因素进行立体分析与解构者,不能称其为全面。此即深度报道。根据所报道问题的类型不同,调查性报道可分三类:突发事件类调查报道、专题问题类调查报道、历史真相类调查报道。

二、调查性报道的样式解析

新闻只有广为人知,信息才能有效传播,栏目也才能获得各种经营收益,这本无可厚非,单纯追求新奇充分表现了市场经济体制下,调查栏目开始逃避自身担负的责任,对主流的、必须负责的素材,总是转移回避;对好奇的、新颖的东西,则更愿意亲近。“调查题材创作必须承担弘扬正气、引导舆论、传播知识的社会责任。如果抛开了社会价值,一味追求奇特刺激,这样的栏目很容易为了迎合小部分受众需求,却坠入庸俗的深渊”。即使在市场经济环境里,媒体的社会责任也不应当有任何偏废。实质上是栏目创作者对利益的过度追逐,对社会非主流的无条件迎合,对自身责任的放弃,这不仅影响媒体的创作和形象,更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创建和公民道德建设,其潜在不利因素应当引起我们广大栏目编辑人员的警觉。

对于当前的调查栏目而言,实践的探索步伐远远超越了理论层次,栏目的发展经过本土化的调整,栏目的报道样式也有了很多小类,对于栏目编辑创作实践而言,栏目只有结合当地特点,才能更好的落地,在地方做出特色与知名度。调查性报道目前采用的节目形式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采用记者一线深入调查的手法,将事件进行现场感的构建,对整个新闻素材的过程、真相进行一系列的深入探寻,直接构成栏目的主题,同时还可以将记者调查与演播室叙述点评进行融合,通过这样的融合,演播室可以对前方记者发回的调查报道进行专家点评,为公众提供更清晰的思路,通常表现在一下2个方面:

(一)解释导向。注重新闻题材的真相挖掘过程,核心诉求主要在真相的解释与观点论证方面。

(二)点评导向。通过对新闻事件的全方位的调查与展现,借助专家、嘉宾、群众的观点,进行第三方的思维碰撞,目的就为传递一种健康积极的观点,给社会一警示作用。

三、 调查性报道的编辑工作重点

对于调查性报道的编辑工作,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编辑过程中一定要考虑栏目本身的叙述风格,对记者情况、画外音叙述、演播室串联叙述等环节都要加以重视,同时还要结合本期栏目的素材特点以及调查取证过程的路径与阻力,以及被采访者的特点,选择最佳的编辑思路,这点是编辑环节一个关键之处。

对于调查性报道,无论是题材的编辑分析,還是文本叙述,最终的基本点与出发点是栏目的阐述内容,调查性报道作为一种很有力量的栏目,编辑工作的梳理与创新,直接决定了栏目的成功与否。在栏目编辑过程中,一个无法饶开的话题就是媒体与政策空间不足,这是一个很微妙的话题,作为编辑也是无法回避的,鉴于此类状况,调查性报道就需要将自己的报道定位与栏目视野进行打造,只有栏目有了品牌,才能真正实现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的氛围,让社会对媒体的舆论监督既重视又敬畏,这样才能维护社会工作和谐。

参考文献

[1] 吴玉杰. 调查栏目的艺术建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2] 曾庆瑞. 我的栏目观——调查栏目剖析[C].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3] 李万里. 调查评论[M].北京:北京商业出版社,2005.

[4] 庞丽华. 深入报道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报道思路
求点的坐标的三种思路
思路在哪儿
意林(2023年8期)2023-06-13 14:29:17
不同思路解答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换个思路巧填数
透过水情汛情看防汛抗洪采访报道
中国记者(2016年9期)2016-12-05 02:11:39
做好电视经济新闻报道的几个有效途径
新闻摄影在新闻报道中的价值研究
广播媒体在非自然灾害报道中如何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农”报道如何“精准”
新闻前哨(2016年10期)2016-10-31 17:5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