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戏剧表演和影视表演的连续性差异
影视表演和戏剧表演同属于表演艺术,从根本上说两者没有本质区别,无论是在创作原则、方法还是技巧上都存在一定的规律性,两种表演都是靠演员进行角色创作,从自身来讲演员都是角色和形象将“自我”和“第二自我”都集于一身,创作角色的目的、任务和方向都是根剧编剧的剧本,戏剧表演是在规定的时间和场景内连续表演,作为台下的观众看到呈现出的舞台,所有的一切都一目了然,更加触景感受,随着演员出场,注意力开始集中,在特定的环境里来看待剧情不断发展,人物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不时直接的对话冲突,注意力也就越来越集中,情绪能很好的烘托出来,一个细小轻微的举动就能够很充分的体现出来,任何一点“失误”都会是一场小事故,所以戏剧舞台表演很能考验演员的功底,中间不会有暂停所以很锻炼演员,每一个细节都要表达的几乎完美。
通过这种表演让观众体验到真实,在这次自己的微电影中,亲身体验了镜头前的表演,隔着屏幕感受每个角色的情感活動和摄影机建立一种间接的必要关系,因为我们整个表现都是对着摄影机,所以这个前提下的表现都极为细腻可信,演员的脸必须靠近,一来方便和外界隔绝,二是让我们更加清楚的看到,再则打配灯光、特写等。在拍摄前一定要仔细了解你的画面、角度、视线,在不同场景中,互相搭档的演员要是不在镜头中,他们可能会在镜头旁边,所以拍摄前一定要定好指定的位置,以免造成穿帮,在镜头表演中,两个人面对面讲话,不能像在话剧舞台中站距一样,不然在镜头中看起来,两个人离的特别远,这种镜头感让我受益匪浅,而且更能准确增添人物的行动能力,演员通过加强自己对角色的性格和反应,快速的支配自己,不夸张做作,在每一场景中,有适有度的调解情绪、动作、声音、把各方面做到最好,发挥演员的作用,保证自己的专业性,这一点就和戏剧舞台的就有点差异,在话剧舞台上,我们可以在侧目条里进行调试,并不能一次到位,演员的妆容的也是一次性的,没有补妆的机会,镜头拍摄中被表现出时间和空间的自由行性,我们通过运动的画面随时跨越时间和场合,白戏夜戏不用通过必须依靠天气耗费时间来拍,除了导演特定需要的,这种蒙太奇的时空自由转换,也被称之为“电影新时空”,更好的减少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总体来说戏剧表演和影视表演都给演员很大的提升和锻炼。
二、对话现实中的戏剧表演和影视表演
聚焦现如今的形态,是戏剧表演的队伍和人才短缺,而如今的大势中的影视表演炙手可热,人人都争抢想去演个电影,拍个电视从而大红大紫,有人开玩笑说,电视剧的日益膨胀,把话剧团变成一个免费培养影视演员的地方,所以现在大多数人的想法就不纯粹,觉得话剧表演能干嘛,影视剧就不一样了。说不准哪天导演相中,演出个好作品一炮而红,就现实而言,现如今的戏剧演出还是很吃力的,因为相对大部分人没有时间,尽力去跑到剧场看一台演出,因为不便利,而者现在影视表演的市场很宽,鱼龙混杂。挺多非专业的表演者混进这个圈子,倒是抑制了专业院校的人才,就从这点来说阻碍了很多热爱表演的孩子们,单从我个人而言,我很喜欢戏剧表演在舞台上的感觉,自身情绪的挥发,一场戏之后换来的淋漓是语言无法比拟的,那种荷尔蒙冲刺大脑的感觉真的很振奋,可是在全国其他地区,戏剧表演确实一个渐行渐远的影子,也就是北京、上海两地稍有头角,可之前接近几乎瘫痪,现在也是除了北京、上海、乌镇的戏剧节,别的地方对于戏剧表演了解很少接近匮乏。平台真的很少,发展的空间是有局限性的,所以每年的戏剧季给热爱这方便的同学们给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我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机会,给予热血的同学们更多的资源。
三、两种表演的传播媒介与接收方式
戏剧表演外在的形态上有着自身的特色,它们两个不一样的传播交流的方法和环境就有明显的差异,戏剧表演之中,重点的主体形式就是舞台,换句话说就是“小剧场”,可影视表演中,主体就是银幕,在戏剧表演中最独特的就是和观众的距离感,在戏剧表演过程中,可以说观众的效应是非常大的,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好,好马配好鞍。好的群众造就好的演出,好的演出也同样造就好的观众,就好似,一片寸土不生的土地,干涸和沉寂也因为它了无生气,但经过雨水的滋润,那它就拥有了新的活力和生机,新的生命力也会破土而出。生态系统运作也会随之循环,所以,观众的任何反应抛给了演员后,演员的情绪积极的传播到观众,互相激发,用这样的方式方法来和影视表演进行强有力的冲击,影视的媒介方式更加明显,直接,经过屏幕的表现给观众表达或者阐述,但是在观众的位置来看,很明白电视剧或者电影演的都和自身没有太多的关系,只是作为一个第三者的身份来看待整个事件,在看的视觉上来说,并不是本质的意料,观众在选择过程中也有一定的限度,影视剧通过电影,电视剧的方式表现出来,简单而说就是重新塑造了新的面对方式,细节,妆容,服饰上等更多的造型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形态上戏剧表演和影视表演也有很大的差别,就现在而论,更充满的演技来自于人的内心,外在就能体验的出来,戏剧表演都是和观众近距离的表演,人物的整体造型,脸上表达的愤怒等情绪,行动的缓慢都能清晰的看到,让人一眼就能看出人物的好坏之分,影视表演现在通过镜头,拍摄最多的无非是脸上厚重的油彩,对比塑造的角色和性格,那就差很多,现在更多的影视表演,趋于脸谱化的一种表演方式,没有我们所说的真听,真看、真感受,微电影《其实我一直都在》中我扮演的角色女儿琪琪,有一场起伏较大的情绪戏,一瞬间我很难融入进去,和话剧不一样的是,话剧的前提都是搭档互相间对剧本、对人物的磨合,而在镜头面前给我的感觉很冰冷,加上周围打灯光的、各种嘈杂的环境,很难融入到自己的人物中去,最后表现的大多是表面的情绪更重,减弱了人物角色真实的感受和艺术深度,所以,这点上面我很遗憾,总觉得自己的劲儿没有使出来,意义上说,很少到达观众的内心去,称不上一个如意的作品,虽然近几年来,戏剧表演方面也相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还是不够普及和全面,让人高兴的现在好多的舞台类型的戏剧表演也频繁的出现在了各大卫视中去,让之前不太了解有更深刻的印象,戏剧类的表演真的很有必要去现场亲自去看,去听,去感受,那种感觉和屏幕上给人的反应更丰富,更有激情,更有完整的效果,现在表演方面的同学有很多,大家都更喜欢影视表演,美丽又光鲜,话剧就是一个学习的地方,这两种艺术缺一不行,为什么说戏剧表演没有影视表演广,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是丢失了一种情怀,这种情怀需要内在深切,忽略了人道精神,表演创作林林总总,把整个戏剧舞台变成了一个毫无意义的杂耍现场,另一面,市场化没有很大的体现,在这方面还是缺少很多创作性的人才,这方面我觉得应该积极召号有实力的同学们,让戏剧表演的大门敞开,每一种表演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观众们也投其所好的选择自己喜欢的,这几年网络剧的出现,也刷新了影视剧的另一改观,更加接地气,更生活化,在影视表演中我们也要用专业的精神去学习,去吸收更有效的营养,就像两者表演我们都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这次的拍摄中亲自挑战了自编自导自演的微电影,惊喜很多遗憾也很多,然而每个艺术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都是为了观众,所以用心最重要。
作者简介:薛程秋,女,汉族,单位新疆艺术学院,研究方向:戏剧表演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