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语文作为小学生进校学习的第一门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综合素养,同时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随着新课程制度的有效进展,教育部门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得以生存发展,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迎接新的挑战,对小学语文的教学进行变革创新。本文在分析了小学语文传统教学方式中的弊端的前提下论述了视觉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并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了一些策略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新教学 变革
在新的教育体系环境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视觉素养的结合可以有效地回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它在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论述了视觉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并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了一些策略方法,从而使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能够得到有效的改进。
一、小学语文传统教学方式中的弊端
调查发现现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为:学生在教学课堂上缺乏主体地位;教师缺乏课堂提问;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等,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1、学生缺乏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都是由教师讲课,学生听课,教师提问,带领学生分析问题。这种教学模式缺乏課堂氛围和课堂效率,长此以久学生难免会觉得课堂内容枯燥无味,这不利于小学语文阅读课程的发展。
2、教师缺乏课堂提问。小学语文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现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味的追求课堂进度,将重点都放在了学生的“听”和“记”中,而忽视了学生的“说”和“悟”,课堂上教师大多都是让学生听讲记忆,缺少提问,学生总是在似懂非懂中就已经结束了一堂课的课程。教师虽然按时的完成了课堂进程内容,却得不到明显的课堂效果。
3、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影响着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目前,由于应试教育的原因,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比较落后,教师觉得语文课就是一门需要记忆背诵的课程,而忽视了小学语文其本质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课堂上教师设置的语文阅读课时间较少,甚至有的教师还会占用阅读课的时间。如此,教师虽然能够得到良好的考试效果,但是学生却丧失了阅读习惯,这不利于学生将来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视觉素养的作用
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是有必要的,而在这个过程中视觉素养就能发挥出充分的作用,其主要体现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快教学的进度;开发学生的智力等。
1、激发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在教学中,倾向于偏好文本教学,而忽略了“图片和文本”的教学方法。传统的纯文字教学方式,课堂内容枯燥乏味,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加快教学的进度,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效率不高。视觉素养的环境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做出了改变,越来越多教师会注重“图文并用”的教学方式,在单一乏味的教学基础上插入图片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2、加快教学进度。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中,加入直观的视觉体验,能够有效的加快教学的进度。小学生思维能力仍处于开发阶段,他们往往很难理解一些抽象句子的含义。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将一些深刻的句子用视觉的展现手法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开拓他们的想象空间,很容易的就会使学生明白,提高了课堂效率。
3、开发学生智力。视觉素养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学生的智力。每个学生的潜力都是无限的,教师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独特的心理特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针,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开发他们的智力,挖掘他们的潜能,而视觉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恰能做到如此。
三、实现小学语文视觉素养的改革的策略
既然小学语文改革进程中视觉素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那么具体该如何实施相应的视觉素养改革呢?笔者通过结合实例分析,对此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拙见,希望能够帮助到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实施教学改革。
1、增加信息技术的运用。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结合是视觉素养教学最直观的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一些信息工具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加快教学进程,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学习《亲情》一课中,教师就可以运用信息技术的便利性,通过视频音乐渲染课堂的气氛,再加上教师在一旁有感情的朗读文章,学生在座位底下尽情的遐想,创设了一种轻松自在的的学习情境,通过听觉和视觉表达,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文章的情感内容。那么,在这一堂课结束后,学生不仅能够快速的掌握知识,还能培养他们一颗感恩的心。
2、提高学生对汉字的记忆能力。在现代高新技术的支持下,一些电子设备代替了学生手中的铅笔。调查发现,一些学生甚至对一些基本字会写错或者干脆就是不会写,这对他们今后的发展很不利。对此,视觉素养在教学语文教学中做出了改革,根据汉字固有的形象特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一些汉字进行分解记忆,同时,增加练习时间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记忆汉字的能力。例如:在学习《金木水火土》一课中,学生就可以通过学习象形字,感知汉字的表意特点,让学生在最初接触语文时就能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利用图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知汉字的演变过程,锻炼他们的写字能力。
3、开展实践教学。视觉素养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学生通过直观的视觉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记忆能力,对于小学语文课,合理的开展一些实践课,带领学生去野外学习,能够增加他们的视觉感受,可以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潜移默化的掌握知识并且运用知识。例如:在学习《柳树醒了》一课中,传统的汉语教学方法是老师引导学生阅读文章,老师逐字逐句地向学生解释文章内容。这种教学方法难以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刻内涵。但是,如果教师组织安排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柳树,在浓烈的春天气氛里,让学生感受到柳树的苏醒,通过学生自身的视觉体验,就会很容易的感受到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作者写作时想要表达的意思,让学生爱上美丽的春天,使他们更加有兴趣的去学习语言文字。
四、结论
在教育部门的影响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方向应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基础,这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实现的,需要教师在教学方式中做出改变,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视觉素养的培养,并加以应用,着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 王海粟.《浅议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改进策略》[J].小学语文教育,2004.
[2] 夏鲁惠.《汉语拼音教学之我见》[J].小学语文教育教育,2004.
[3] 李方.《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J]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4]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J]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5] 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苏媛媛(1991-),女,汉族,籍贯:天津市,单位:天津市津南区八里台第一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创新型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