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旺
今年清明节前夕,84 岁高龄的毕嘉峰又一次来到安徽省天长市石梁烈士陵园,义务为中小学生宣讲英烈事迹。这已经是他连续第28 个年头的义务讲解了。老人用自己朴实的爱国情怀,感动了一批批前来祭扫的青少年。
“石梁烈士陵园,一共有23 位英烈,大多是抗战时期与日军作战壮烈牺牲的无名烈士……。”4月1日上午,毕嘉峰老人为石梁中学等3 个学校的近千名师生宣讲英烈事迹。30 多分钟时间里,老人声音洪亮,表情庄严,使聆听的学生感触颇深。“老人满怀革命激情,讲述了英烈们一个个勇敢杀敌的故事,要我们不忘历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很受感动。”石梁九年制学校初一年级的学生张辉说。
“陵园是老人一手建立的,现在已成为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这一基地,老人每年宣讲,坚持了28年。现在已是80 多岁高龄了,还在继续,实在令人钦佩。”石梁镇关工委主任李钟全说。
毕嘉峰做过童工,受尽了压迫,新中国成立后过上了幸福生活。“我今天的幸福是革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咱要知恩报恩!”1991年4月,他路过石梁镇天汊线路边的一片荒岗野岭,无意中发现荒草中有一片散落的烈士墓。同行的人告诉他,这些英烈是1942年,在石梁与日军战斗中牺牲的新四军将士。“要让英烈们有个好点的地方安息,要让他们的事迹激励后来人。”毕嘉峰决定自费为烈士们修墓和纪念碑。他拿出2 万多元积蓄,又从亲戚朋友那借了3 万元,建起了4 座水泥墓地和一座10米高的无名烈士纪念碑。1996年,他又自费3 万多元建起了石梁烈士陵园,并义务为烈士们守陵。
毕嘉峰在打扫墓地、清洗墓碑
为了让烈士的英雄事迹流传下去,让后人知道今天的和平幸福来之不易,毕嘉峰骑着自行车走村串户,跑遍了石梁的30 余个村屯,寻访了30 多名当年见证战斗的老人,收集整理出英烈事迹,并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宣传英烈事迹、讲好英烈故事。
每年清明节前后都是毕嘉峰最忙的时候。他主动和当地关工委联系,安排各中小学校的扫墓时间,组织祭扫活动。每次祭扫,他总是亲自宣讲,将烈士不畏强暴、浴血奋战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同学们听。有时一天接待几批,一站就是半天,一讲就是个把小时;脚站麻了,腿打软了,声音也哑了,但他仍然坚持,不肯休息。他总说:“我年龄大了,活一年是一年,讲一次是一次,希望通过自己的讲述,能让一个个动人的红色故事流传下去,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牢记历史、不忘英烈,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0 多年来,毕嘉峰联合当地关工委组织祭扫、宣讲活动近200 场次,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青少年达5 万多人次。
毕嘉峰用实际行动表达着爱党、爱国、拥军、关心下一代的朴素情怀,先后被评为“滁州好人”“滁州市十佳好公民”“安徽省双拥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