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营业线跨河多孔桥梁改建施工技术研究

2019-09-14 08:33:02袁子文
铁道建筑技术 2019年5期
关键词:新长支墩架设

袁子文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00)

1 引言

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洪排涝、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正加大投资,对部分既有河道进行拓浚,增加过水面积。由于早期规划设计限制,与拓浚河道相互交叉的原有铁路桥梁结构不能满足受力需要。采取中断铁路行车原位改建或者改移铁路线路等方式,工程投资都会比较高。如何既满足河道拓浚和铁路运输的需要,又尽可能降低工程投资,成为当前乃至将来都面临的难题。本文通过新长铁路丁溪河中桥改建项目,介绍铁路营业线跨河多孔桥梁改建的施工技术[1-3]。

2 工程背景

既有新长铁路丁溪河中桥地处苏北滨海平原区,桥长81.40 m、宽6 m。上部结构为3-24 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桥墩为1.1 m×3.4 m的钢筋混凝土圆端形桥墩,桥台为耳墙式桥台,墩台基础均采用φ0.55 m预应力管桩,持力层位于粉砂层。桥台承台底标高为0.51 m,桥墩承台底标高为-2.68 m。

因淮河流域重点水利治理工程——川东港工程建设需要,丁溪河流域整体拓浚加宽,需将原有新长铁路桥梁进行改建。改建后桥梁形式为(15.75+18+15.75)m框架桥,结构总高度11.2 m,顶部标高6.01 m,底部标高为-5.19 m。改建后的框架桥如图1所示。

图1 改建框架桥立面及平面(单位:cm)

3 施工难点

(1)为保证丁溪河正常泄洪,施工周期为两个汛期之间的枯水期,即11月至次年5月,并且铁路局规定春运期间不得进行(邻近)营业线施工,实际工期仅为6个月,时间非常紧张。

(2)一般铁路营业线顶进框架桥涵在陆地上进行,而本工程全部在滨海地区河道内施工[4-6],地下水位高,河床以下6 m范围为富水流沙层。工作坑基坑深度超过9 m,底板面积为2 100 m2。

(3)为控制工程投资,本工程采取原位改建的方式,并且在不中断铁路行车的情况下进行。利用非常有限的夜间封锁作业时间,在原有墩台上,架设连续五组D型便梁替换简支T梁作为临时过渡。这在铁路施工历史上比较罕见,安全风险高。

(4)施工场地紧邻运营中的新长铁路,大型机械作业较多,对既有结构影响较大,为保证行车安全和人身安全,需要采取多种监测手段和安全防护措施。同时需要铁路相关设备管理单位和行车组织单位共同协助,调整相关铁路设备位置和列车运行时刻表。

4 施工方案

4.1 填筑围堰

在新长铁路丁溪河中桥上下游各80 m处填筑围堰,顶面高程按照“50年一遇”洪水位设置。在围堰上设置沉降观测点,根据观测情况对围堰进行加高加宽。

4.2 深基坑施工及箱涵预制

预制框架箱涵的工作坑位于河道内,实际开挖深度为9.5 m,河岸南北两侧围护桩采用双排φ100 cm钻孔灌注桩,高压旋喷桩作为止水帷幕;河道内围护桩采用单排φ100 cm钻孔灌注桩。基坑四周均匀分布的8根钻孔桩内预埋观测管,用于对基坑变形进行观测。钻孔桩施工完成后,破除桩头、浇筑整体圈梁,并设置角撑和对撑。

基坑内预先布设管井降水,地下水位降至基坑底板以下1 m时,再分层分区进行土方开挖、地基加固,及时浇筑后背及底板混凝土。

在已浇筑的工作底板上铺设滑动层,同时进行三孔框架箱涵的预制。

4.3 墩台加固及便梁支墩施工

对原有桥墩桥台进行加固后,钻孔植筋,浇筑抱箍混凝土以扩大桥墩桥台尺寸;在桥墩、桥台上现浇混凝土便梁支墩。两侧桥台后24 m处,分别在路基内开挖施作便梁支墩。

4.4 线路应力放散

为配合拆梁需要,在T梁两端梁缝处切割钢轨,以桥梁中心线为基准,中孔切割成非标准轨,长度为24.7 m。两侧均按25 m标准轨切割,具体布置为25 m+25 m+24.7 m+25 m+25 m,5轨6缝。

4.5 原T梁拆除及架设便梁

在封锁点内,预先穿入桥台台后两组24 m便梁的钢枕,再用轨道车架设台后两组便梁,作为拖梁。中间三跨便梁预先组装,在封锁点内依次拆除T梁、架设便梁、恢复线路。

4.6 箱涵顶进

为提高地基承载力,对既有铁路桥下土体进行压密注浆处理。顶进前先进行降水,再破除前排围护桩,浇筑接长滑床板。先顶进南侧孔框架箱身,再依次顶进中孔、北侧孔。两个边孔箱涵在顶进时,靠近桥台侧为带土顶进[7-8]。

4.7 空隙填充密封及线路恢复

框架桥顶进就位后,施作分水尖。桥台与框架桥之间的空隙、框架桥之间的空隙用混凝土填充。补充桥上道砟、拆除便梁后线路整道达标,取消慢行限制,恢复线路正常运营。

工程验收通过后,拆除围堰、恢复通水。

5 关键技术要点

5.1 桥墩桥台加固

之所以需要对桥墩桥台进行加固,基于以下三方面原因:

(1)为保证过水断面满足泄洪需要,原有桥墩又无法拆除,按照老桥竣工图尺寸计算,顶进后的框架桥外墙距离桥墩承台边缘仅10 cm。实际开挖后发现桥墩承台实际尺寸比竣工图上还要大,同时为避免框架桥顶进时方向偏移碰到原有承台,因此需沿垂直线路方向将原有承台进行切割,切除断面厚度为60 cm,原有管桩基础同样被破坏。

(2)施工时新长铁路无法中断行车,需架设便梁过渡。原有桥墩桥台需要抱箍加宽,并且在其顶部浇筑便梁支墩。经过计算,原有桥墩桥台的管桩摩阻力不足以承担额外增加的荷载,不利于便梁的稳定。

(3)顶进时,框架桥底板底比桥墩承台底低2.51 m、比桥台承台底低5.70 m,开挖深度较深。原有桥墩桥台管桩基础将全部暴露,摩阻力大大降低;同时桥台台后的侧向土压力变大,桥台将会向河道方向倾覆,台后路基随之垮塌。

综上所述,采用桩基托换的方式对桥墩桥台进行加固,按照原有管桩基础完全失效的最不利工况进行检算。桥墩采用2根直径1.5 m钻孔桩托换,桥台采用4根直径1.2 m钻孔桩托换,桩长35 m。因距离既有桥基础太近,地质情况也较差,为防止钻孔桩在钻进过程中塌孔影响管桩基础,采用全护筒跟进法进行施工。钻孔桩施工完毕后,破除桩头,在原有桥墩、桥台上植筋后,浇筑新承台,与墩台连成整体,构建新的受力体系。

5.2 墩台便梁支墩设置

由于原有T梁尚未拆除,只能先浇筑分离式便梁支墩,位于原有桥墩盖梁端部、桥台托帽端部。浇筑时在顶部预埋钢轨作为限位桩,内侧紧贴模板预埋钢板。待T梁拆除完毕后,立即在便梁支墩内侧预埋钢板上焊接工字钢,上下两道间距1.0 m,将两个分离式便梁支墩连接成整体。桥墩处便梁支墩如图2所示。为确保便梁稳定性,还需在便梁支墩四周预埋的钢筋上绑扎钢筋网片,整体浇筑C30混凝土进行填充。

图2 桥墩处便梁支墩(单位:cm)

5.3 T梁拆除及便梁架设

既有三跨桥梁为6片标准T梁,单片梁重78 t,长24.6 m、高2.4 m。每组D24 m铁路钢便梁全部组装完总重48.9 t(未包括钢轨扣件重量),宽4.94 m、长24.5 m。主要施工机械为两台220 t汽车吊及两台挖掘机。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便梁预先组装。利用轨道车在封锁点内将三组D24 m便梁主梁运至现场,采用220 t吊机将主梁依次吊运至桥下预先搭设好的平台上,按照D型便梁组装图组装便梁,斜杆必须全部安装。

(2)T梁预顶。T梁拆除前一天,利用封锁点将T梁顶升,观察T梁顶升过程中支座(高度13.5 cm)是否已与梁体脱离,若未脱离则需割除上下连接件以利于吊梁。T梁顶升前,将支座位置正上方线路20 m范围内的钢轨扣件松开,防止T梁顶升时破坏钢轨、扣件等,待落梁后再将钢轨扣件上紧。T梁每端各采用两台100 t液压油顶顶升,顶升高度以脱离原支座顶面1~2 cm为宜。

(3)吊装孔钻孔。在封锁点内,在两片T梁之间的翼缘板上钻两个吊装孔,孔洞直径为50 cm,用于穿钢丝绳。

(4)吊机平台地基处理及试吊。吊机平台在框架桥顶进方向前端,选用的每台吊机自重加配重约150 t,对场地承载力要求非常高。首先将河底淤泥清理干净,换填2 m厚的灰土,分层碾压;再填筑50 cm厚的级配碎石,碾压密实后浇筑30 cm厚的C30钢筋混凝土;最后在吊机支腿位置放置8块2 m×2 m×0.2 m双层钢垫板。在封锁点内,两台吊机模拟试吊一组钢便梁,对正式吊装方案进行验证。

(5)拆除T梁、架设便梁。利用3个封锁点分别完成三跨桥梁的临时过渡。每个封锁点(210 min)内,先切割分离两片T梁之间的横梁连接,两台220 t汽车吊再依次吊离整体轨排、两片T梁,将组装好的便梁吊运至便梁支墩之上,将方枕后的轨排吊运至便梁上。与工务部门共同检查便梁中心线,确认线路几何数据后方可开通线路。

6 施工监测

连续五组D24 m便梁架设完毕后,经铁路局运输部门同意,通过列车限速35 km/h。由于正值高温时节,早晚温差大,为避免钢便梁产生热胀效应,在便梁暴露位置全部覆盖防晒布、设置喷淋水管用于降温,每2 h安排专人检查便梁螺栓紧固度、限位装置等。

同时对五组D型便梁应力及位移进行监测[9-10]。应变计采用JMZX-212型表面智能数码弦式应变计,分别布置于便梁主梁跨中位置,用于监测列车经过时对便梁的影响;位移计分别布置于相邻便梁的主梁连接处,对列车经过时相邻便梁主梁间横向错动进行监测。

6.1 便梁应力监测

应变计编号为240105、247398、247390、247391、247392、247397,布置形式见图 3。

图3 应变计布置

多趟列车经过时,采集到四组有效应变计监测数据如图4所示。

图4 列车经过时应变计数据分析图

6.2 便梁位移监测

位移计编号为630714、630715、630716、630717,布置形式见图5。

图5 位移计布置图

多趟列车经过时,采集有效的位移计监测数据,如图6所示。

图6 列车经过时位移计数据分析图

以上应变计和位移计的监测数据结果表明,当列车以35 km/h的速度匀速经过便梁时,便梁跨中应力在35 MPa以内,远小于铁路钢便梁的容许应力;主梁间相对位移量在0附近呈波动状,相对位移幅度为±0.6 mm,二者间错动保持在安全范围以内,未对行车安全产生影响。

7 结束语

通过新长铁路丁溪河中桥拓浚改建成功的施工经验,就铁路营业线既有T梁改顶进式框架桥涵施工得出如下结论:

(1)结合铁路营业线特点,提出了拆除既有桥T梁、架设多组D型便梁、顶进框架桥涵的整体技术方案。

(2)便梁的稳定性是保证行车安全的关键,需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进行监测。

猜你喜欢
新长支墩架设
FLNG模块支墩结构设计和强度分析
中老铁路两国同步架设电气化接触网第一线
云南画报(2020年12期)2021-01-18 07:19:10
架设中韩教育的“金桥”
金桥(2020年10期)2020-11-26 07:23:40
并行柔性接口给水管道水平弯头支墩结构设计及计算优化的研究
特殊条件下预制梁横移架设技术
压力水管竖向下弯的弯管支墩的设计计算
青青牧场奶牛多
青春牧场奶牛多
发明与创新(2018年3期)2018-01-24 02:52:25
完美架设一带一路友谊桥梁
放风筝的孩子
民主(2014年7期)2014-08-25 19: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