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实务过程中接纳问题探究

2019-09-10 10:13:20王鑫李唯一
青年生活 2019年5期
关键词:案主社会工作者实务

王鑫 李唯一

一、引言

社会工作伦理是社会工作的灵魂,没有了灵魂的社会工作就缺乏着专业性和助人性。但是在实务过程中,社会工作实务又面临着多种社会工作伦理困境,如是否告诉癌症晚期的病人实情,如何接受做过许多错事的青少年罪犯的问题。伦理困境绝不是特殊问题,它是我们作为社工在执行活动过程中每天都要遇到的要处理的问题。

在政府购买服务的大背景下,社工是可以忠实于本职,还是忠实于项目,这也是一个非常难以解决的伦理困境,项目完成的压力,可能会让社工流于形式化处理,以图快速结案从而完成任务,但是这个过程中,服务对象的真实需求却难以解决。再或者,一个项目中服务的服务对象,在项目结束后服务对象的问题还需要长期的进行解决,那社工是否会被机构允许继续投入长期的与接下来项目无关的服务,也是一个问题。谢敏(2018)提出政府购买服务的大背景下探究了社会工作伦理在实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目标冲突,责任冲突,忠诚冲突和利益冲突成为了阻碍专业进程和福利输送的伦理困境。[1]

可以说,如何处理社会工作伦理问题,是是否坚持社会工作本质的表现.本文将通过以青少年吸毒群体社会工作服务为例,来探讨社工伦理中接纳的重要性。

二、青少年吸毒群体的研究现状

在中国,有关统计数据表明,超过116万的登记在册吸毒人员中15-19岁之间的年轻人占83.6%,甚至存在11岁吸毒者。某地一吸毒统计1621名吸毒者中,文盲占15%,占中小学文化的50%,高中文化的30%,大学教育的5%。吸毒人员存在年轻,文化水平的现象。吸毒成瘾的青少年往往学业成绩不佳或辍学,他们大多是不务正业、居无定所的闲散人员,存在小团伙吸毒现象。有关研究人员的调查显示,聚在一起吸毒2-3人的占62.7%,4-5的22%人,6人以上的占15.3%。团伙化是青少年吸毒的主要方式。[2]

目前的研究中,青少年吸毒群体的戒毒研究相对较少,并且该群体有着未成年人与刑事犯罪主体的双重身份.通过何种方式可以将这个群体的青年带回正常的生活轨道,是一个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

三、社会工作伦理问题研究

(一)接纳

社会工作伦理中第一位的便是接纳,接纳是社工在服务过程中要从内心接受案主,拒绝给案主贴标签,从而先入为主的排斥我们服务的青少年,是重中之重。这既需要提高社工的专业程度,也需要社工提高自身的责任感。

(二)自决

服务对象在充分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选择服务的内容方式,并在事关服务对象利益的决策中起主导作用。因为服务对象为犯罪未成年群体,实际上他们因为心智不成熟,并无法代表自己的真实意志做出合理决定,他们往往因为意气用事或者不谙世事难以表达对自己的未来有利的决定,因此在服务过程中需要社工更加耐心地去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认识,从而实现真正的自决。

(三)个别化

每个人都有权利去实现自我个性化发展,社工要拒绝用统一地服务方法去回应他们独特的需要。青少年时期正是一个人自我认识高速发展的时期,他们会有其独特的个性。但是在强制措施的管理后,他们的个性被严重压抑,如果不去寻找他们每个人的独特性,并且因材施教,统一的强制管理只会让他们怀念过去吸毒的日子,从而难以将这个坏习惯根除。因此社工要重视案主的个别性。

(四)保密

每个社会工作者都应该保护的就是案主的隐私。社会工作之所以能够进行,是建立在信任的专业关系上,如果我们将案主因为信任告诉我们的信息,去泄露出去,不但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也会损害社会工作者的整体信誉。但是什么是秘密,这是需要探讨的,如果涉及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或者其他更为重要的原因,我们需要作出一个抉择,这个抉择便是伦理难题。

四、青少年吸毒群体介入中的接纳问题

在戒毒所中青少年面临着严重的需求短缺问题,这不是说我国在对未成年涉毒人员不提供基本的吃饱穿暖的基本需要,而是满足其低级需要质量低,高级需要满足严重缺失的问题。在戒毒所,青年们处于军事化管理下,其个人的个性受到严重压制。而其因为过去的错误,也因一些问题容易被误解,标签是其难以承受之重。

如果要改變这种境遇,首先就是要改变管理机构,社工机构,甚至是社会对他们的态度,运用接纳的态度去理解他们去接受他们,用耐心和包容去帮助他们成长。但是这种接纳不是单方面的认同,而是一种争取青少年们信任的相信态度,即社工要对案主表达这种相信,愿意相信案主拥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毒瘾,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从而有一天能回归社会的能力。在服务过程中,这些案主可能会表现出与同龄孩子不同之处,社工应该秉持尊重的态度去看待这些问题。

五、评析

社会工作价值观与社会工作专业一样作为西方舶来品,需要我们进行本土化过程才可以适用于我国的社会环境,但是接纳是不管在哪个国度都是社会工作者需要去掌握的社会工作价值观。不因服务对象的年龄,性别,种族,生理和心理状况去给案主贴上标签。如何解决社会工作伦理问题,光靠社会工作者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社工,机构,政府的三方合力。狄玉秀(2018)提出了政府要推进社工职业化发展;社工协会要制定更全面的价值规范;完善机构内部设置,提升监管力度;促进社会工作者自我发展的四个建议。[3]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过程中,对社会工作伦理需要详细且有操作性的解释,拒绝原则性口号性的呼吁,是解决问题的良策。在显示生活中社工是很难用一套简单的伦理制度来规范自己的行为的,但是如果有了一套详细的制度,社工就可以得到一个准确性的指引。

对于我国社会工作伦理体系的建设,我认为仅仅依靠学者们去建设是行不通的,因为学者们即使曾经身处社工一线,但是很难跟上实践的进步和发展,从而制定完整周密的社工伦理体系或者也可以叫做社会工作价值操作守则。我们可以采用英美法系的判例法的方式来构建这个体系,在目前执行的社工伦理守则的基础上,用事实案例来补充细节,这种方式可以让我们的社会工作伦理体系得到极大丰实,并且建立这种事实案例,也可以给新社工提供丰富的教学材料,让他们知道自己在面对实际伦理难题时该如何抉择。

参考文献:

[1]谢敏.社会工作介入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中的伦理困境[J].理论月刊,2018(08):167-174.

[2]王淼.中国香港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守则解析(上)[J].中国社会工作,2018(22):56-57.

[3]狄玉秀,曹庆新.社会工作实务中专业关系的伦理困境探析[J].中国市场,2018(04):207-208.

猜你喜欢
案主社会工作者实务
案主自决原则在老年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伦理困境
法制博览(2019年20期)2019-12-13 22:38:56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中国外汇(2019年14期)2019-10-14 00:58:36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对职业流动影响的研究——基于对广州市社会工作者的调查
论我国人口促进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的培育
自残少女明朗记
大社会(2018年9期)2018-09-10 06:31:27
个案:发挥“家一校一社”联动作用实现全方位的关注与支援
社会与公益(2018年1期)2018-05-30 10:48:04
重掌生活主导权
——认知行为治疗介入精神障碍康复案例
大社会(2017年12期)2018-01-17 11:55:17
社会服务机构中社会工作者激励因素研究
社会建设(2016年4期)2016-12-01 04:34:22
ODI实务
中国外汇(2015年11期)2015-02-02 01:29:29
FDI实务
中国外汇(2015年11期)2015-02-02 01: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