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该文主要介绍了畜牧产业在脱贫攻坚中的运用、取得的扶贫效果与成绩以及遇到的挑战和问题,并指明了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畜牧产业;精准扶贫;运用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F326.3;F323.8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 9.07.1 08
0 引言
习近平提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党的庄严承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1 畜牧产业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和地位
畜牧产业脱贫的目的主要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让贫困户增收。畜牧产业作为镇宁县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在县历年的产业扶贫中起重要作用,特别是脱贫攻坚期间,镇宁县畜牧产业脱贫攻坚3年(2018-2020)滚动项目库项目安排169个,总扶贫资金38 775.52万元,扶持建档立卡40957户,扶持167361人,可见畜牧业对于全县脱贫攻坚的作用和意义,为把畜牧产业扶贫工作做大做实,做出成效,要精心谋划,精准发力,最终实现精准脱贫。
2 镇宁县畜牧业发展现状
截止2018年12月底,镇宁县肉牛存栏51935头,出栏24642头;肉羊存栏15059头,出栏13804.00头;生态家禽存栏268.3362万羽,出栏156.8万羽,禽蛋产量23510.88 t;冷水鱼产量5030t;生猪存栏195938头,出栏321755头;全县已建成4个种猪扩繁场,年提供二元母猪达到0.5万头以上;2个商品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年提供商品瘦肉型猪3余万头,已建成投产30个1000头存栏规模生猪养殖家庭农场,标准化冷水养鱼场3个;形成县、乡、村三级畜牧兽医服务和技术推广网络,建设了344个村级兽医防疫室,82个生猪改良网点,生猪养殖小区12个,养猪专业村35个,生猪产销民营组织(合作社)19个,饲料兽药营销网点遍及全县各乡镇。农业冷链建设项目已完成,动物防疫设施得到加强。畜产品及投人品的质量检验、检测、监督管理工作得到重视。
3 畜牧产业在脱贫攻坚中的运用
畜牧产业的扶贫资金在脱贫攻坚中运用的主要措施:第一,先建后补,直补到户,农户增收明显,直杆见影。第二,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置法;通过把与贫困户利益连接机制作为一个桥梁,采起使用权与归属权置方法,进行协议分红,进行畜牧产业发展项目资金运转。
(l)项目先建资金后补,直补到户模式。畜牧产业扶贫资金直补到户具有项目运行周期短、贫困户收益平稳、扶贫效果快等特点。采取村开群众会,收集贫困群众意见,实行村申报、乡审核、县部门论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批复实施流程,并全程实行公示。项目户主要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主,采起直补到户模式。
(2)村集体畜牧产业扶贫资金,入股企业分红模式。将某村畜牧产业发展的扶贫资金入股到对应的当地龙头企业里,到期还本,每年分红给对应的村集体[l],分红资金用来扶持建档立卡贫困农户,受益农户由村拟定年度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报乡(镇、街道办)人民政府审核,经公示无意见后确认分红名单,并进行资金发放。如镇宁县畜牧产业项目资金5000万元,分到全县14个乡(镇、街道办),从中选出50个深度贫困村,每个村100万元,入股到县畜牧龙头企业,时间为3-5年;到期还本,每年分红。一是确保扶贫资金安全,实现保值升值;二是扶持到建档立卡贫困户,增加贫困户收入,同时还能壮大企业的生产规模与市场竞争、研发能力[2]。
(3)行业龙头企业带动,村集体资产入股分红模式。政府主导,负责筹措到村的家庭农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及土地协调;家庭农场所有权归村集体所有,县级平台企业参与建设和经营管理,行业龙头企业负责出资引种、供应饲料、药品、防治疫病,市场销售等;村集体收到的家庭农场租金、地租以及一部份分红收益的资金,全部用来与本村的贫困户建立利益连接机制;让贫困户分红受益,助推脱贫攻坚,实现贫困户如期脱贫。
(4)当地能人带动,采取保底分红模式。根据扶贫资金使用相关规定,将扶持贫困户到户的资金,人股乡(镇)村级平台企业使用,所得收益让贫困户参与分享。如村里能人创办的企业里,按每年项目入股资金的5% - 10%不等分红给贫困户,到期还本。由党员、当地大户、返乡创业带头致富人建立合作社,给予畜牧项目扶持,带动贫困农户脱贫。
(5)贴息特惠贷入股分红模式。采取“谁贷谁还,谁用谁还”的原则,给贫困农户每户5万元的贷款用于发展畜牧生产,无劳动力和没条件的贫困户,可采取入股当地畜牧产业发展、分干红方式,确保贫困户增收。
(6)“龍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生产经营模式。以“企业分红给合作社、合作社带动贫困户脱贫”的利益链接机制运作,推动龙头企业与贫困农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其他经营主体的紧密连接,形成“利益同享、风险共担”利益联结机制。有劳动力、愿意劳动的贫困户,采起以奖带补,入股分红,代养、直接参与等多种方式。
4 畜牧产业在脱贫攻坚中遇到的问题与思考
(l)贫困户除因病、残致贫外,大多都有以下共同点:第一,思维局限是致贫的重要原因,多数因思想不开放,怕发展、不愿改变,害怕别人占到好处、白己吃亏,甚至不愿意配合畜牧产业的发展等,因此加强思想扶贫和指导将是下一步扶贫和振兴乡村的重要T作方向;第二,大部分贫困户普遍有等、靠、要、争被动地接受政府帮扶、不劳而获的想法存在。因此,有效地调动当地农户积极性,将是下一步畜牧产业发展的突破点。
(2)畜牧产业发展条件。第一,贫困户多的地方,大多是深度贫困地区,发展环境和条件制约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第二,畜牧产业落地难。首先选址困难,除基本农田外,就是林地,还有环保、防疫等要求。第三,生产条件的制约。深度贫困地区发展畜牧产业,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成本高,难以生存和发展。
(3)监督和巩固精准扶贫成果。畜牧产业扶贫资金落地,与贫困户利益连接机制的桥梁已建立起来,需要各级监督部门监督相关责任单位或个人是否按时分红给贫困户[3]、分红多少以及到户情况等。同时,在市场大环境下,帮扶企业在经营管理上会遇到各种挑战,作为分红的主体,要优惠政策、项目资金等加大对帮扶企业的支持力度,达到巩固精准扶贫成果的目的。
5 结束语
作为一名基层扶贫干部,应了解畜牧产业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和地位,下一步希望继续巩固畜牧产业脱贫成果,加在对乡村扶持力度,力争让乡村振兴起来,让祖国更加富强起来。
参考文献
[1]林建坤,任慧英,李文立浅论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7(10):25.
[2]王红宁.健康养殖是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J].农村养殖技术,2006 (2):33.
[3]杨英.山东畜牧业发展现状与可持续发展措施[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8 (9):67.
作者简介:陈文江(1986-),男.贵州镇宁人,大学本科,从事畜牧产业发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