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婕妤 沈佳瑜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国内外艺术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从而有效的刺激了民众审美能力以及审美水平的提升,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中,人们对审美有着越来越高的标准,因此,社会生产实践当中视觉传达的位置越发重要,通过视觉传达设计将美呈现给民众,而视觉思维决定着视觉传达的设计效果,若想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要,也需要根据民众的审美需求变化做出创新。鉴于此,本文对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思维模式的创新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视觉思维模式;创新策略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视觉传达设计的视觉思维模式也应随着时代进行调整与创新,以便提升视觉传达设计的科学性,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需要。文章从逆向思维、联想思维、发散思维三个角度对视觉思维模式的创新进行了论述,希望随着时代的发展能够不断丰富视觉思维模式内涵,从而实现增强视觉传达设计效果的目标。
一、视觉思维的概念
关于视觉思维,学术界对于科学家持不同的艺术观点没有一致的看法。本文认为,视觉思维主要是指分析、整理、处理和系统化外部世界所看到的视觉形象,以便获得他想表达的信息,从而理解这一视觉要素所表达的内涵。视觉思维本质上是社会个人思维运动的表现,也是社会根据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和自己的审美取向创造性地理解和理解外部世界的方式。必须指出,与一般逻辑思维不同,逻辑思维更多地强调内部思维逻辑,而视觉思维更多地强调综合、情感、分散、直观、创造性和非语言性质。
二、视觉传达设计中创新视觉思维的基本原则
(一)以视觉为中心
以视觉为中心几乎是所有设计活动都不可忽视的一项原则,视觉传达设计自然也不例外。因为人们在面对视觉对象时,总是会不自觉地对最主要的、有意味的图像感兴趣,即先观整体,产生总体印象后再接着注意到某一处,而这就是画面的视觉中心,其可以让人们的兴趣点迅速集中,从而快速辨认物象。正因如此,人们在观赏过程中很可能会因此而忽略视觉中心之外的模糊的内容。可见,坚持视觉中心原则才能与受众产生良好的互动,使视觉传达设计本身的内容和内涵被深刻认知。
(二)对比与统一的协调
色调的明与暗、冷与暖,形状的大与小、粗与细,方向的垂与直、倾与斜等都体现出一种对比的形式美,将这些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中,可以创造出独一无二的视觉效果。当然,有时候并不是过于突出的对比就能实现良好的艺术效果的,还需要一种富有秩序的安排,即统一的协调为支撑,去表现一种对比中相互统一的美学形式,丰富设计作品的存在价值。
(三)整体与局部的把握
整体感要求设计作品的各视觉要素之间能够形成恰当而优美的联系,彼此之间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如内容主次的把握、版面布局的分寸以及点线面的处理等,都要进行科学地统筹规划,做到局部服从整体。如此,只有在人们的视觉思维对事物进行认知时,才能够更好地体会各种因素的张力表现,进而在心中完成一个完整的图像。
三、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思维模式的创新策略
(一)广告招贴设计中视觉思维模式的创新
在众多的广告招贴设计中,将视觉冲击力完美地融入其中的创造性的广告招贴设计总是有着难以言说的奇妙之处,满足了不同冲击力对受众的不同影响,实现了艺术效果的最大化。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其设计中个性化的视觉思维的表达。设计师要注重视觉创新性设计,为作品增添一种画面感与立体感,提升人们的关注度。例如,对奶制品进行广告招贴设计时,设计师可以将盛放牛奶的容器设计成人类骨骼的形状,再配合牛奶被倒进骨骼使骨骼变強壮的创意,将牛奶作用和营养价值进行充分体现,如此既符合人们日常喝牛奶的正常思维,又在细节之处进行了创意性表达,无形中掌控了受众的视觉注意力和心理变化。另外,在一则奔驰SMART招贴广告设计中,设计师就没有可以去展现汽车的图形,而是将SMART的构成字母进行创意组合,既轻松实现了SMART的小巧,又将其在停车方面的优势进行了淋漓尽致地表达,增强了招贴设计的视觉效果。
(二)联想思维模式的创新
联想思维是视觉传达设计中最常应用的创作思维方式,其不存在与事物相关的固定性想象思维,而是通过对事物的联想展开设计,如根据事物的功能赋予事物生命,设计拟人化的角色,增强视觉表达效果。这种联想与事物接近、存在因果关系的方式,也能够从不同的方式探究设计灵感,增强设计效果。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应打破传统设计思维的束缚,大胆的联系各项事物,通过事物之间关系的分析以及表现是视觉传达设计更具创意性,这样的方式也是对传统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其能够使事物的共通性得到更好的体现,便于人们理性、客观的判断事物,同时丰富了作品元素,让受众可以有更丰富的审美体验。
(三)运用逆向性思维
在设计视觉传播时,艺术设计师必须通过创新,向社会公众提供全新的感觉刺激和感觉经验,努力实现独特和意想不到的创造性效果。一方面,艺术设计师面临设计瓶颈,难以用正常的视觉思维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在真实意图,可以采用反向思维,将原始材料与自己的内在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为自己的艺术设计增加灵感;另一方面,艺术设计人员通常收集设计材料,在他们的生活中很注意设计材料,这些材料特别具有创新性,在设计过程中使用,给社会带来了不同影响的艺术作品,并增加了社会对这些作品的印象。
(四)进行诱导式的创新思维训练
创新思维不是一夜之间发展起来的,要取得适当的效果,就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和精力培训艺术家。与此同时,灵感并非天生的,除了需要机会之外,还需要艺术家本身的努力。在此基础上,艺术设计师可以进行创新思维的归纳培训,根据设计工作的设计要求,人工筛选个别元素,发现视觉形象的特点和实质,从多个渠道获得设计灵感,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此外,艺术设计师必须充分发挥主观主动性,找到正确的艺术设计法律和模式,形成自己的艺术设计风格,并更好地实现创新目标。
结束语
在人们的认知中,总是会将视觉看作本能的一种接受、获取信息的感性知觉,而思维是与之分隔开的,是一种经过认真筛选、分析、判断、推理的理性认识过程。事实上,视觉传达需要依靠思维进行信息的整理和重构,这就引出了视觉思维的概念。所谓视觉思维是人们对视觉意象进行分析、概括、加工、整理,再由此达成一定目的的一系列心理过程,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这种思维模式的存在给视觉传达设计带来了更大的便利和更多的可能,作为一种利用视觉符号来传递信息的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对视觉思维的依靠程度极深。
参考文献:
[1] 赵方斌.探究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思维模式创新[J].电脑迷,2018(05):181.
[2] 彭李千慧.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思维模式的创新[J].戏剧之家,2018(09):139.
[3] 洪梅.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思维模式与创新研究[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8,31(01):72-74.
(作者单位: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艺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