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青赛,新科冠军三人行

2019-09-10 07:22:44麦延
羽毛球 2019年11期
关键词:集训印尼决赛

麦延

在国家二队双打组,冯彦哲以1米93的身高鹤立鸡群。虽然个子高,但他依然是个小男孩。

列队时,冯彦哲总当排头兵,来到一队集训,也仅有“双塔”的身高能和他抗衡,其实,冯彦哲小时候的身高并不突出。他是天津人,小时候来到北京队训练,当时的身高在队里只能算中规中矩。没想到,到了发育的年龄,他的身高一路飙升,终于定格成为“小巨人”.

2017年,国家二队重建,冯彦哲以突出的身高和技术优势成为第一批集训成员,并参加了当年的世青赛。这么算下来,他也算是世青赛的“三朝元老”了,只是在前两届他都不是大家眼中的主力。2018年,在一次偶然的对抗训练中,冯彦哲和林芳灵临时被安排在一起打混双对抗,对手是已经是青年军主力的郭新娃/刘玄炫。没想到,他们莫名地打出了配合,击败了师兄师姐。也正因为这次偶然的配合,他们成了固定搭档,并参加了这一年的世青赛。

今年,他们从曾经的四双成为一双,肩负起冲击金牌的任务。从6月开始,冯彦哲/林芳灵到国家一队跟训,这也让他们的实力大大提升。今年亚青赛,他们闯入决赛,但在决胜局却两分借败于印尼的卡尔南多/贾米尔。冯彦哲是个忘性很大的男生,但当下的情感非常强烈,很难藏得住。在领奖台上,站在亚军的位置上,他满脸写着不服和无奈。

两个月后,他们来到喀山参加自己的最后一届世青赛。团体赛,冯彦哲/林芳灵成为中国队的核心,每场必上。半决赛对阵日本组合时,他们两局都只让对方的得分在个位数。决赛对阵印尼队,他们做好了要打复仇战的准备。

然而,比赛当天早上双方交换名单后,他们才发现印尼队临时出奇兵,混双变成临时组合,由卡尔南多的男双搭档马丁上阵。这一下有点打乱了冯彦哲的节奏。或许是这种没有准备给了自己心理暗示,他们在场上打得不太自信。面对攻不死、被反击、对方还经常做动作去骗自己二次起动的情况,冯彦哲没有显示出自己三朝元老的经验,打得很心急。决胜局交换场地后,他们连续丢分,最后输掉比赛。

单项赛开始前,冯彦哲认真地思考了自己的问题。平时,他总给人一种与世无争、无忧无虑、快乐羽毛球的感觉。但当他真的静下心严肃地去思考问题时,他会变得很不—样。他坦言,在亚青赛和世青赛团体赛上,自己就是想得太多了,老有一种再得一分就是冠军、再丢一分就要输了的想法。

在单项赛的前几场,他一直让自己去寻找所谓忘我的状态,不管比分,只管这球。一路到了决赛,他就这样放平心态去打,拿到金牌点时都没有那么多想法。就这样,他们在单项赛的六场比赛一局都没丢。夺冠那一瞬间,冯彦哲的动作无比夸张,他像中枪一样倒在了地上,享受着这累瘫的快乐。

对于夺冠的快乐,冯彥哲的诠释非常直接,也非常孩子气。他说:“今年好多次在颁奖台上站在印尼选手的旁边,起码有三四次了,终于轮到他们站中间了!如果一直赢,可能还没那么深的感触。正因为今年一直输给他们,最后一次赢回来了,特别有价值。因为我的青年赛时期结束了,我不给你机会复仇了,我们成年赛见!”

在领奖台上,冯彦哲还问林芳灵:“你闻闻这金牌,真香!”然而,忘性大的他第二天就恢复了原本的样子。采访他时,他好像都已经忘记昨天拿冠军了。为了尽可能地回味这种快乐,冯彦哲会充分利用夺冠那天的时间。比如说,他在夺冠那晚会疯狂回看决赛的录像。平时,回看录像是为了学习和准备比赛,但在这一晚,他看录像是纯粹的爽!

尽管已经是世青赛冠军,尽管有出类拔萃的个子,但冯彦哲依然是个大男孩。

说实话,应该没有人会预测到林芳灵可以成为世青赛双冠王,包括教练和她本人。私底下,林芳灵是个鬼灵精。论打球,记者印象最深的不是她细腻的技术,而是她在领奖台上千篇一律的“面瘫”。

牵手两位搭档,林芳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虽然和冯彦哲同龄,但林芳灵比他少参加一届世青赛;林芳灵比周芯如大一岁,所以是女双的核心。2018年,林芳灵和冯彦哲成为了混双固定搭档,开启了“枫林”之路;她和周芯如同属上海队,从小就在一起生活和搭档女双,默契更是毋庸置疑。

去年,林芳灵还是小队员,参加世青赛就是去冲击。说白了,队伍的目的是让她去锻炼,没有把宝押在她身上。今年可就不同了,为了提升林芳灵和冯彦哲的竞争力,队伍让他们跟着一队混双组集训。刚到成都跟训时,对手突然成了黄雅琼这样的超一流球员,他们在训练时连球都看不着,更不用说对抗了。

在成都,林芳灵天天跟着黄东萍训练和生活,像小跟班一样,却因此大有长进。在被“虐”了两个月后,他们发现自己在亚青赛上焕然一新,直闯决赛。林芳灵说,对手从雅琼姐突然变回外国青年球员,感觉来球都慢了好多,自己自信了不少。

亚青赛在苏州举办,林芳灵的家人都来到了现场。加上冯彦哲和林芳灵对自身实力更自信,对冠军更期待。他们在场上十分兴奋,甚至是兴奋过头了。“当时太激动了,两个人都像上头了。”回想起那场决赛,林芳灵不仅觉得遗憾,还觉得不好意思。最后,他们两分惜败,留下了大大的遗憾。

来到喀山,林芳灵告诉自己不能再这么“上头”了。由始至终,她都非常平静。只是在团体决赛输给印尼组合、到单项决赛又遇另外一对印尼老对手时,林芳灵有点慌了。印尼组合卡尔南多/贾米尔是去年的世青赛冠军,冯彦哲/林芳灵在今年年初赢过对方一次,单局只让对方得了6分。可在那之后,他们就连输了三次。几经波折,终于在今年世青赛上,冯彦哲/林芳灵保持了平静的心态,终于战胜了对手。

无巧不成组合,冯彦哲和林芳灵这对最萌身高差组合有着惊人的一致性。比如,他们都爱忘事,比赛时约了8点起床,却10点才集合成功;比赛过后,他们都会很快忘掉。冯彦哲觉得林芳灵每天的心情都挺好的,林芳灵则觉得冯彦哲每天都是无忧无虑。又比如说,他们都不是力量型的球员,打球风格都偏软。林芳灵开玩笑说:“我们的球路都比较软,可以恶心到对方,哈哈!”

出征前,队伍和林芳灵自己都把重心放在混双冲冠上,她给自己订的女双目标仅是进四强。

集训期间,林芳灵在北京,周芯如在晋江,她们在四个月内只配合打过一次比赛,那就是亚青赛。从小的默契还是有的,两个不擅长打攻封的球员组合成类似于印尼组合的打前半场风格,—路闯入决赛,以三双的位置承担起冲金的重任。

混双夺冠后,林芳灵被记者抓着采访了近半小時,回到训练场时,女单首局都已结束了。这时,她一直在按着主教练王伟的话做:“别太兴奋了!”当时她想,自己拿下了混双,再差也有一枚金牌了,女双就冲呗!因为心态良好,尽管精力和体力有下降,小小的林芳灵却在女双决赛中全场奔跑,杀球,三局苦战后达成了双冠成就。

已经累得抬不起肩膀的林芳灵感觉这一切太不真实了,一直在说:“我何德何能拿两个冠军啊!站在领奖台上,我都觉得这不像是真的,就感觉自己是去帮别人领奖的。”

帮别人领奖是一个记者拿林芳灵打趣的梗儿,因为她站在领奖台的任何位置都只有一种表情:呆。拿冠军如此,拿亚军亦如此,仿佛她真的就只是来代替别人领奖一样。林芳灵的内心世界其实很丰富,只是不会在颁奖时呈现。亚青赛半决赛输给队友后,要强的她在训练场上大哭了一场。世青赛赢下冠军后,冯彦哲激动地瘫在地上,林芳灵也激动地倒下了,但她的解释竟然是:“我看见冯彦哲倒了,我就配合他一下,一起倒下。不然他一个人倒下了,我有点尴尬。”

近十年里,能在一届世青赛上夺得两个单项冠军的只有包宜鑫、郑思维和陈清晨。如今,林芳灵也被加到这个纪录册上了。

周芯如是三位冠军里年龄最小的一位,第一次参加世青赛就登顶女双。她身材高大却擅打前场,她被说速度慢,却慢得有理。

由于妈妈家有亲戚是打羽毛球的,周芯如在6岁那年被送去学球,后来进入上海队,和林芳灵一起生活和训练。周芯如从小身材就高,开始练力量后慢慢变壮了,能力比较强。去年,周芯如开始在国内青年比赛中冒尖,逐渐上升到青年队中的主力层。经历了多次重组,队伍决定把林芳灵和周芯如组合成一对女双,以她们多年积攒下来的默契和独具特点的技战术风格去冲击大赛。

今年7月,周芯如第一次参加亚青赛,和林芳灵配合闯入女双四强。在亚青赛上,中国女双包揽了四强,四对组合层次稍有分明。李怡婧/罗徐敏、林芳灵/周芯如都是从省队就开始配合的老搭档,实力相对突出,而张驰/陈莹雪、坑姝良/郭莉智是新组合。半决赛对阵队友张驰/陈莹雪,林芳灵/周芯如挺有自信的,可没想到,在对方的强压下,她们输掉了比赛。

其实,这场比赛输得不冤,因为她们已经很久没有配合了,在场上仅能靠从小培养起的默契,技战术也多是以前的东西。今年,林芳灵成为国青混双头号组合,重心也倾斜在混双。从6月开始,林芳灵和冯彦哲来到成都和一队集训,国羽结束世锦赛后,他们又随队在北京集训。同一时间,周芯如还在晋江基地参与二队集训,在此期间的四个月时间内,她只和林芳灵打了两次比赛,一次是亚青赛,另外一次是二青会。

林芳灵在一队的混双组跟训,大有长进,打球逐渐进入混双节奏。带着这些特点回过头来打女双,林芳灵经常会不自觉地加速。打混双时,这样的加速可以创造机会,即使产生空当了,男队员也有足够的能力补位。但打女双时,林芳灵的突然提速会被对方抓住空当反击,而搭档周芯如则很难像男队员那样去补位。当然,这就不得不提到周芯如的特点了,那就是速度。

周芯如的特点不是速度快,而是慢。她自嘲说,由于摆速慢,杀球时她的球还没过去就会被对方逮到。虽然身高体壮,但周芯如的移动和进攻速度并不突出,而是擅长在网前组织球路。她在网前的覆盖面积大,封网力度大,封网的一拍得分率很高。不难想象,她和林芳灵两个都是打网前的球员组合,会是一种有点奇怪的风格。但这种风格不是没有市场,印尼女双就是这种风格:抓中前半场,打防守反击。

中国女双派出三对组合参加世青赛,因为考虑到不想让林芳灵兼项,所以林芳灵/周芯如的女双没有被安排在团体赛计划内。从这个角度来说,她们是这次世青赛的国羽三双。林芳灵/周芯如今年以来都没有输过外战,她们在单项赛中延续了这一纪录,一直闯入决赛。

决赛对阵印尼组合,她们毫不怯场,一是因为没有输过,二是因为她们的特点和对手相似,她们也很想与印尼选手较量一番。在直播平台上,很多人通过弹幕评论说:为什么周芯如这么高、这么壮,还待在网前拿球,而刚打完混双的林芳灵却在后场飞奔杀球,这不合理啊。

在外人看来这是不合理,但这是林芳灵在被动补位,但在从小就有默契的她们眼中,这就是她们的方式。一个被外人看来是空当和补位的球,在她们的战术中只是熟悉的跑位,是很流畅的。当然,这对林芳灵的体力提出很高的要求,但这已经是她们的最优赢球方式。

高个上网怎么了?身高1米93的冯彦哲在男双和混双中也经常上网拿球呢,这只是充分发挥球员特点的方式而已。这当然不是在为他们申辩,但对于青年球员而言,特点往往比全面更重要。在晋江集训时,周芯如因为缺少搭档而焦虑和担心。教练魏轶力告诉她,搭档不在的确影响配合,但她正好可以利用这段时间集中加强个人能力,学会提速和控速。

周芯如明白自己的短板,也在努力让自己变得更聪明的路上前进。比如说,怎么才能让节奏慢下来?怎么能让同伴的下压引导对方向站在中前场的自己出球?打网前的人往往更耗精力,她可以通过思考和配合,把自己的劣势转化成优势,把无理变成有理。

明年将是周芯如参加青年赛的最后一年,她将继续冲击。

猜你喜欢
集训印尼决赛
挺进决赛
环球时报(2022-08-29)2022-08-29 17:23:14
印尼出手
环球时报(2022-03-18)2022-03-18 17:40:19
2021年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赛前集训
中等数学(2021年9期)2021-11-22 08:06:56
技能大赛赛前集训中各要素的关系研究
暴风雨中的集训
印尼举行反恐演习等四则
一个人在印尼走山看海
Coco薇(2017年10期)2017-10-12 19:40:13
新兵训练骨干集训工作的重点与对策
《MAIN CATUR》
海峡影艺(2013年3期)2013-11-30 08:1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