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东亮:爱过拼过不后悔

2019-09-10 07:22:44王进
羽毛球 2019年9期
关键词:球友球拍羽毛球

王进

立刀刚

羽毛球界有哪些比较走心的设计会让你心动?

天堂有羽:关于感觉一类的东西,我觉得每个人的认识是不同的,我只能从自己的角度来谈一谈感受。

我打球半辈子,参与装备专栏写作十二年,到底有哪些让我动容或过目难忘的文案呢?猛地一想,最先印入脑海的已经是10年前关于2009年上市的YonexNS9900的文案——“动如蝶,刺如蜂”。为了回答你的问题,我还专门去查了出处,结果发现这个提法源于国外某位达人的测评。原意从外文直接翻译过来是“移动如蝴蝶,刺像蜜蜂”,出处是国外的Badmintoncentral论坛。

“动如蝶,刺如蜂”——惜字如金,形象传神,微言大义,把NS9900这支球拍的特点说得很清楚。一支“速度流”定位的球拍,挥动轻快,反弹奇快。具体到球拍本身,挥重大概85克至86克,拍框Slim超细,且唯一植入“x-fullerene”材料。在十年前,这个参数可谓是速度型球拍的顶配。

除此之外,就是它黑底搭配闪桔条纹的设计,也让人容易联想到蜜蜂的外观。如今再仔细回味这句话,会发现其实大有来头。

比如,出处可能是拳击界,比如拳王阿里,因为他的独创步法,江湖人称“蝴蝶步”。阿里出名后,有人便用“步法如蝴蝶般輕巧灵活,拳法像蜜蜂蜇人般快速犀利”形容他的高超技术。在这一点上,对于同样注重步法与手法的羽毛球运动而言,确实有很多共通之处。而“轻快”这个词,又可以同时形容步法与球拍重量的特性,达到一语双关。比如,除了拳击与羽毛球,在日本动漫《刀语》中也有一句话,译过来也是“舞如蝶,刺如蜂,噬如螳螂”。

另外再分享一下,我为身边的朋友想文案的例子:一个球会的中文名叫“贝宇”,在注册网址的时候,日思月想,一直想不出适合的英文名,我在群里回复了一句,就叫“Be-Well”吧,一下子解决了问题。

最新的一个文案不能说走心,但是会忍俊不禁,出自新兴潮牌Ogkils欧积力‘O记’的七夕文案《Ogkils前台小妹的七夕》——七夕,酒店会辜负你,但是羽毛球不会。这在互联网亚文化的圈子里,可谓也是一个达到病毒传播效果的案例。

尽管在互联网时代,吸引眼球是第一步,但是对于羽毛球产品和推广来说,我还是认为产品应该位居首位。好的文案只能是吸引人关注,真正做到让球友消费使用,我觉得还得靠品质,而不是“言过其实”。羽毛球产品的研发一定是越来越好,越来越符合羽坛的技术潮流,越来越符合球友们对技术和装备的需求,这才是最重要的。刚才我举的“NS9900”的例子,也是因为其卓越的品质和有趣的文案相符合。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期待更多、更好、更难忘的装备与我们大家见面。

程东亮,河南省新乡市羽毛球协会副主席,在业余赛场收获佳绩无数。他曾与冯国强搭档,收获全国东西南北中大赛总决赛男双亚军;分别与车永坚和张东搭档,获全国中老年赛男双亚军、混双亚军;与蔡堂玉搭档获全国李宁杯赛混双冠军。此外,他所在的俱乐部队夺得过胜利“双雄会”混合团体赛冠军,2014年河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暨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他获得男单冠军,并与母利恩搭档夺得男双冠军。

22年后满怀感恩回归

程东亮年幼时在广西南宁广空七军司令部大院长大,十岁左右被选入南宁市青少年体校羽毛球队开始学习羽毛球。从小就喜欢体育的程东亮,当年是以篮球专项参加的南宁市体校考试,谁知在各项测试结果出来后,他收到的却是羽毛球队试训的通知。程东亮回忆说:“当时录取了二、三十人,最后试训三个月后只留下六、七人,其中就有我一个。”

程东亮于1979年初参加广西壮族自治区青少年羽毛球选拔赛,被选入广西青少年队开始集训,准备参加1980年在福州举行的全国青少年羽毛球锦标赛。因1979年第一次自卫反击战结束后其父亲转业申请获准,同年12月,他随父亲回到河南老家,从此离开了羽毛球这项运动,只是没想到这一别就是22年。

因各种原因,程东亮在1980年到2002年间没有参加过羽毛球运动,是什么原因让程东亮重新回归羽球呢?

“2003年,市羽协的朋友们多次邀请,随着自己的年龄渐渐大了,工作等也相对稳定了,自己对体育锻炼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又重新有了一个认识和要求,这样才又重新拿起球拍,继续参加羽毛球活动。”回归后的程东亮第一次参加比赛就获得了男单冠军,逐渐恢复后,他开始参加全国性的各种业余赛事,先后搭档申宽、母利恩、车永坚、冯国强、廖祥辉、姜长斌、陈天涌、张东、张安乐、包莉、冯淑环、蔡堂玉等,收获全国东西南北中大赛和全国中老年大赛的好名次。

通过重新参加羽毛球运动,程东亮对生活、生命的认识和认知度有了提升。他说:“感恩身边有一群这样有趣的球友,使自己拥有了满满的幸福快乐感。”

因伤曾对自己失望

程东亮的球风以进攻为主,杀球凶狠,力量强。球友对他的评价是:打球认真,拼劲足,有股不服输的韧劲。程东亮的自我评价则是:“用纯粹的挚爱和激情在打球”。

2013年初,程东亮因运动量过大,半年内体重从240斤降到160斤,急速降体重导致出现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走路和平时生活都受到严重影响。当时,医生要求他做腰椎手术,但考虑到已经和南宁的陈东林、苏燕报名参加3月的全国东西南北中东莞站比赛,程东亮没有将自己的病情告诉搭档,而是选择忍痛赴约。

从未搭档过的组合第一次配合肯定还不太习惯,加之程东亮的腰伤已经非常严重,比赛时已经直不起腰、迈不开腿了。那次比赛,他和男双搭档勉强小组出线,16进8时首局13比21失利,第二局不得不选择弃权。当时的程东亮只能接到自己伸手够得着的球,脚步完全无法移动,对方发一个后场球,他只能望球生叹。即使在这样的情况,程东亮还想再坚持一下,但搭档不忍心看他如此受罪,第二局选择了弃权。后来,在混双半决赛时,同样在队友的劝说下,程东亮也选择了弃权。

比赛期间,有球友经过程东亮的房间,看见他房内晾晒了七八个护具,腿、手、腰等,但凡有关节的地方,他都戴着护具。球友在钦佩他的拼搏精神之余也替他捏把汗,说他“真是拼了命了”。赛后,程东亮遗憾地表示:“我不愿意失信于人,所以咬牙坚持参赛,很遗憾我没能坚持到底。”

那次比赛之后,程东亮对自己很失望,一度焦虑是不是这项有趣的运动从此与自己无缘了?后来,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和恢复,他终于重新回到了喜欢和热爱的羽毛球场上。

现在,程东亮仍然坚持每周参加羽毛球运动三次。虽然他的家人认为这项运动过于激烈,担心他的身体再出狀况,毕竟他已经55岁了,但程东亮还是选择一直继续打球和参赛。

积极参与组织比赛

球场上,我们看到的程东亮不轻言放弃,也注重诚信。当然,也有球友说:“既然有伤提前说一声,球友都是可以互相理解的,没有必要为一次比赛把自己拼得伤痕累累。毕竟业余爱好者参与这项活动,是享受羽毛球带来的快乐,真要因此病倒在场上,让搭档如何过意得去?”这也是为何当时的两位搭档都选择弃权的原因,一次双弃的比赛经历,看似有些悲情,但也为程东亮在日后赢得更多的比赛储备下了能量。

程东亮说:“通过参加羽毛球运动,潜移默化地提升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乐观的态度,使自己的心胸更加豁达,面对困难、烦恼、劳累时更加勇敢。”

在参加“双雄会”华中赛区比赛时,程东亮欣慰的是他所在的团队齐心协力,决赛时战胜了整体实力稍强的对手,夺冠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对羽毛球这项运动的热爱。

作为新乡羽协的副主席,程东亮不仅自己热衷于去全国各地参赛,他还一边参赛一边取经,为的是把更多更好的经验带回到新乡羽协。新乡市每年迎元旦的“鹏威杯”比赛,就是他参与组织的比赛之一。该项赛事是面向全国各地的团体赛事,也是新乡市的一项传统赛事,从2012年开始至今已经举办到第八届。刚开始时只设男团、女团以及单项,近几年经过对赛制的逐步完善,基本以混合团体赛的方式进行,每年参赛人数保持在300至400人左右。

除此之外,程东亮还常常组织一些季度性的团体和单项赛事,并积极牵头组织新乡球友与各地市球友间的交流赛,以达到互相提高球技的目的。程东亮表示:“我希望通过努力,能为热爱羽毛球运动的人们搭建更多更好的平台。”

球场上的程东亮技术全面,拼劲足,不言放弃,虽然到目前为止,他仍然没能在全国东西南北中总决赛和全国中老年赛这两大赛事中夺冠,对他而言或许有些遗憾,但这就是人生,凡事没有十全十美。在羽毛球的路上,程东亮因工作或伤病等各种原因曾经两次与羽毛球分分合合,但最后仍然选择重新拿起球拍,回归球场,除了羽毛球的魅力,还来自于他个人的不放弃。

羽毛球在每个人心中都有着自己不同的诠释,相同的是对球的那份热爱。在球场上,一百个人有一百个故事,程东亮的故事告诉我们:拼过、经历过、努力过,即使有些小遗憾,但不会后悔。

猜你喜欢
球友球拍羽毛球
借球拍
名贵的球拍
幼儿画刊(2022年8期)2022-10-18 01:43:54
羽毛球
因为运动所以快乐
羽毛球(2021年5期)2021-05-20 10:48:59
湖北
羽毛球
幼儿100(2018年35期)2018-12-29 12:32:22
飞行的羽毛球
借球拍
买球拍
欧巡赛球友会海南理事会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