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坤
摘要:健身气功是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在高校开展健身气功一方面可以使中华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另一方面可以让大学生修身养性,锻炼身体,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健身气功代表队的发展现状不是很乐观,笔者根据其现状提出了我国高校健身气功代表队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高校;健身气功;发展现状;对策研究
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运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健身气功是从2003年引入高校的,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健身气功在学校里发展得比较迅速的。很多高校教师在健身气功的普及、科研等方面做出了很多的贡献,使得健身气功得到不断地创新,各地很多高校都成立了健身气功代表队,2016年全国共有110个健身气功代表队参加气功健身比赛。因此,在高校开展健身气功一方面可以使中华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一方面可以让大学生修身养性,锻炼身体,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但是据调查结果显示,还有一部分高校的教师坚持认为健身气功应该是老年群体的福利,对大学生没有很大的帮助,这样的想法很显然是有失偏颇的。对于高校和教师应该提高认识,多方面来了解健身气功的精髓,结合学校的师资力量以及健身气功的教学现状,全面开展健身气功教学,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观念,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的体育事业。
一、我国高校健身气功代表队的发展现状
(一)经费欠缺,比赛机会少
对于我国高校健身气功代表队来说经费的支持是目前面临的一大难题,学校的专项拨款是全国高校健身气功的主要经费来源,还有一部分高校甚至采取自筹的方式来支持学生的健身气功训练和比赛,至于说企业和社会的赞助,更是少的可怜。经费的不足会直接导致教师和学生缺乏训练积极性,所以很多健身气功代表队都集中训练。能够参加健身气功比赛的代表队并不是很多,一方面是因为未能引起领导的重视,另一方面是宣传力度不够,很少有企业会来赞助。经费的不足是限制高校健身气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另一方面,很多高校健身气功代表队参加比赛的机会少之又少,其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由于经费的限制导致的连锁反应,二是全国健身气功站点联赛与高校的学习和休息时间有冲突,导致代表队参加比赛的机会偏少[1]。
(二)人才选拔失衡,训练方式不对
据调查结果显示,有一部分院校的健身气功代表队的队员是由体育教师推荐或者体育选修课中选拔出来的。这就容易出现一个问题,这些选拔出来的队员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无论是从身体素质还是心理素质方面都与专业队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需要日积月累对这些队员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才能使其能力得到提升。然而在确定代表队人选后,多数高校通常采取赛前集中训练的方式,一般训练时间在一个月到两个月内,这种速成的训练方式对学生造成很大的身心压力,这与前面的选拔制度存在严重的矛盾,要想让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学生在短短的两个月内形成充分的默契,动作整齐划一是不可能完成的,也是不现实的。这种做法不仅导致比赛的失败,同时也偏离了健身气功的意义和初衷,不利于健身气功的发展与传承[2]。
二、我国高校健身气功代表队的发展对策
(一)挖掘经费来源渠道,探索多种参赛方式
上文提到限制健身气功代表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经费的匮乏,进而也导致了代表队参赛的机会偏少。因此,我们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努力去争取获得更多的赞助,我们可以将健身气功向市场推广,获得更多商家的赞助。首先我们可以与商家进行合作,为各种商品代言,打广告,为商家的产品进行宣传,经常参加商业演出,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获得很大一笔经费来支持队员的训练和比赛。另一方面,对于代表队参见比赛机会偏少的问题,我们可以想办法探索更多的比赛方式:第一、学校可以在校园运动会上设立一个健身气功比赛项目,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其中,这也有利于优秀人才的选拔;第二、参加不了跨省的比赛我们就参加市级的比赛来积累自身的比赛经验,让自己慢慢地成长起来,为今后的大型比赛打下坚实的基础[3]。
(二)优化人才培养方式
前文提到,很多高校的健身气功代表队的人才选拔制度和培养方式都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眼下最重要的是要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健身气功代表队的人才质量。笔者认为高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结合自己学校的基本情况,大力改革之前的选拔标准和制度,加大健身气功代表队的宣传,吸引更多的具有专业素养的健身气功队员的加入,从而提升代表队的整体竞争力。二是可以与高校的武术俱乐部联合学习,相互取長补短,共同进步。三是高校可以对在平时的健身气功比赛中表现好的队员进行奖励,提高队员的训练和比赛的积极性,进而使整个代表队的能力得到良好的提升[4]。
总之,健身气功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被引入高校的教学,通过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当然,当前我国高校健身气功代表队的影响力还不是很大,未能引起更多的高校关注,经费的来源以及训练的方式和参加比赛的机会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因此我国高校健身气功代表队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高校管理工作者能够给予健身气功代表队更多的重视。
参考文献:
[1]谭家华.分析健身气功在医学类普通高校的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J].才智,2016 (11):10.
[2]任晓晓.高校健身气功推广与教学模式的研究——以商丘学院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8(23):107-108.
[3]赵雁楠.大健康”理念下地方高校健身气功推广路径选择——以辽宁省鞍山市高校为例[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7(05):85-89.
[4]裴涛.健身气功发展现状的综述研究[J].中华武术(研究),2018(01):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