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彦军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在超早期脑梗塞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超早期脑梗塞患者,例数合计为100例,选取时间范围是2017年9月到2019年9月,将其依据随机数法分2组,50例为一组。一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称为:对照组),另一组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称为:观察组),对比2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在超早期脑梗塞临床治疗中的治疗疗效较好且具有其并发症率较低,安全性较高,值得应用。
关键词: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塞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前言
脑梗塞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致病率和致残率[1],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脑梗塞的早日治疗十分重要[2]。本文中,选取我院收治的超早期脑梗塞患者,并对这些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对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评价。本次研究所采用的方式为分组研究,一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另一组患者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具体见正文展示。
1 资料、方法
1.1 资料
本次研究共选取100例于2017年9月到2019年9月在我院收治的超早期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实行随机分组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分组,分组结果为,50例患者接受常规方法治疗,称之为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称之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年龄为53至81岁,平均年龄为(67.7±6.8)岁;观察组年龄为52至80岁,平均年龄为(66.8±6.4)岁;
两组患者其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了扩容,脱水,抗凝,患者血压的管理和使用神经保护剂治疗等。
观察组: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本次研究所采用的药物为(北京生物化学制药厂 国药准字:H20151269).使用方法如下:将100万U的尿激酶溶解于100ML的生理盐水当中,并采取静脉滴注的方式进行滴注,需要在25~30分钟内将药液滴注完成。若患者在地滴注后的30分钟内,其肌力未得到改变,则需要再次注射50万U,注射时间为20分钟。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率。治疗有效率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在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完全恢复;有效:患者的症状有所好转;无效,症状无改变或是恶化。总有效率为显效与有效的总例数,除于总例数。并发症率为(脑出血,灌注损伤,呼吸道感染,消化道出血)。并发症率为并发症总例数除于总例数。
1.4 統计学处理
对上述“1.3 观察指标”部分的2组患者指标结果用SPSS 22.0版本的统计学测算,采取“%”的方式表达2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率,实施检验方式为:卡方值检验。P<0.05时,为上述结果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2.00%)较对照组(70.00 %)高(P<0.05)。如表1:
3 讨论
脑梗塞是由于脑部血液的供应出现障碍,所导致的脑部组织坏死或软化。其临床上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半身不遂,言语障碍以及智力障碍等[3],给患者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脑梗塞的早日治疗十分重要。
在本文中,对两组患者,采取分组对照的方式进行研究,且探究不同的治疗方案用于患者的效果,同时对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评价。研究中2组患者分别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案,一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另一组患者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
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患者,在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方案进行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2.00%)较对照组(70.00 %)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率(6.00%)较对照组(12.00%)低(P<0.05)。P<0.05)。为此,2组患者中,观察组较对照组有优势。
综上所述,给予超早期脑梗塞患者使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方案,其治疗疗效较好且具有其并发症率较低,其安全性较高。 临床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范蓉馨.优质护理在NCU脑梗塞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9):1228-1229.
[2] 莫翠芳,段碧媛,张艳娣等.脑梗塞并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J].海南医学,2018,29(15):2211-2213.
[3] 贾万春.急性脑梗死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及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的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