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诚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预防性护理干预对骨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患者为研究目标,均为骨科手术患者,运用区组的随机数字表按照1:1的比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防性护理,对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股静脉血流指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股静脉血流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手术患者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其效果较为显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改善股静脉血流的指标,提高患者的血流速度。
关键词:预防性护理干预;骨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
骨科创伤手术后患者易发生静脉损伤、血流停滞等现象,对患者的日常活动造成了一定的限制,使下肢静脉回流,从而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骨科创伤后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下肢疼痛、肿胀等。血栓一旦形成就会引发肢体功能、器官出现障碍,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1]。为了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要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预防和治疗。因此,本次研究通过以70例骨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发现预防性护理干预可以良好的预防作用,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目标为我院收治的70例骨科手术患者,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在40-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16)岁。对照组男17例,女18例,年龄43-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5±13.5)岁。在统计学上,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疾病情况比较后发现,差异不明显(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正确指导患者进行运动和锻炼,改善患者的预后。观察组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其主要内容包括:(1)清洁四肢,采用用痱子粉对患者的体表进行擦拭,每天用温水进行泡脚,同时护理人员还要告知家属给患者选用舒适的鞋袜,以此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2]。(2)抬高患肢:术前对患者的患肢进行固定,通过采用托马式架可以减轻患者局部肿胀的现象,术后对患者的患肢情况进行监测,将患肢高于心脏平面25 cm,避免进行过度屈髋、禁止穿紧身衣物,以此来促进患者静脉回流,降低肿胀现象的发生[3]。(3)保护静脉,护理人员要避免在同一部位对患者进行反复穿刺,减少患肢穿刺的发生率,在穿刺的过程中要尽量使用浅静脉置管针,在操作的过程中动作要缓慢、轻柔。(4)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对患者患肢的肤色、体温、动脉搏动等情况进行密切的监测。每日对患肢的不同平面周径进行测量。(5)锻炼指导:术后1 h指导患者足内外翻、趾屈、背屈等运动;等到麻醉消失之后指导患者进行踝节背伸跖屈运动,每次锻炼的时间控制在8分钟左右。每3小时为患者翻身1次,每小时进行深呼吸,定时对患者进行翻身、叩背,可以有效避免肺部感染现象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股静脉血流指标的情况,股静脉血流指标主要包括血流峰速度、血流速度、血流量。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软件对两组的数据进行统计,用t检验数据,其计量资料表示为:均数±标准差;用X2检验数据,其计数资料表示为:(%)表示,以P=0.05界线,P<0.0表示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总发生率为8.6%(3例),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总发生率为20.0%(7例),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X2=4.880,P<0.05)。
2.2两组患者股静脉血流指标比较
观察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股静脉血流速度、股静脉血流量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体数据见表1。
3 讨论
由于骨科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比较大,术后患者会出现无法忍受的疼痛感,长时间处于一个的被动体位会使血管牵拉对血管壁造成一定的损伤,在加上使用止血药物会对深静脉造成压迫,降低了静脉回流的速度,使血液长期处于一个高凝的状态,术后患者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4]。因此在患者及早进行预防和护理显得尤为关键。预见性护理主要以预见性为核心,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系统性、全方位的评估,并根据DVT的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释放自身内心的压力,并给予患者合适的康复训练,降低术后DVT的形成,促进患者病情可以快速恢复[5]。由相关数据显示,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股静脉血流速度、股静脉血流量值均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骨科手术患者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患者身体恢复大有裨益,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股静脉血流指标值,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在本次研究中充分体现出该护理方法的应用价值,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董恩恩.预防性护理在骨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4):127-129.
[2]劉丽娜.预防性护理在骨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研究[J].双足与保健,2018,(23):110-111.
[3]陈智慧,陈培华,杭国珍.预防性护理在骨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8):138-139.
[4]李玲,邓小琴.预防性临床护理对骨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影响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9,27(8):92-93.
[5]丁茹,马晔,吴昊, 等.骨科创伤手术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分析[J].特别健康,2017,(1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