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 张宁 张卫卫
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小儿重症手足口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14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编入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与常规护理、循证护理相结合的护理方式。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为显著(P<0.05)。实验组的患儿家长满意率高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小儿重症手足口病护理中的应用,有助于改善患儿预后,提升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循证护理;小儿重症手足口病;不良反应
手足口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儿科传染病。患儿在病情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死亡症状。现阶段手足口病的治疗工作以对症治疗为主[1]。护理工作在手足口病治疗过程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旨在分析循证护理应用于小儿重症手足口病护理的临床价值。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期间选取的研究样本为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14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者。根据研究需要,其中70名患者编入实验组,70名患者编入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的分组方式为基于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方式。实验组男48例,女22例,年龄在3个月至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0.9)岁。对照组男49例,女21例,年龄在4个月至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1.1)岁。经检验,实验组、对照组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以常规基础护理为主的护理方式。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实施期间,注意保持病房环境卫生,保持病房内部空气清新。根据医嘱为患儿提供抗病毒护理与消炎护理。为一些存在呼吸困难症状的患儿提供吸氧治疗。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实施过程中,也需要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在患者病情出现异常的情况下,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将患儿病情报告医师。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循证护理。循证护理实施之前,护理人员通过查阅文献报道的方式,了解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确定有针对性但是临床护理工作方案。在循证护理实施期间,护理人员可以结合文献研究与医院临床护理实践,做好患儿的消毒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的出现。在病房环境管理方面,护理人员需要让病房内保持适宜的温度与湿度,利用空气消毒机完成病房空气消毒。在护理工作实施期间,护理人员也会对患儿接触的物品进行消毒。护理工作实施期间,护理人员密切注意患儿的病情变化,患儿异常症状的处理措施与对照组相同。在循证护理应用于临床护理以后,护理人员也会为患儿及患儿家属提供一定的心理干预,并为患儿及患儿家属提供健康宣教。
1.3观察指标
实验组、对照组的临床效果、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率与并发症发生率。
1.4評价标准
患儿护理效果的评价标准分为显效、有效与无效。显效标准为患儿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体温恢复正常,能够正常饮食。有效标准为患儿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无效症状为患儿临床症状与护理前无明显差异。
1.5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学处理,计数资料以数(n)或率(%)描述统计,组间比较采用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效果
实验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症状以发热及手、足、口部位出现疱疹(或皮疹)为主。小儿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易出现无菌性脑膜炎及心肌炎等并发症[2]。手足口病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染率高等特点,患儿的死亡风险相对较高[3]。
根据本次研究的研究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效果较为理想。实验组、对照组的护理效果差异与循证护理的自身特点有关。此种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根据临床文献资料与临床护理经验,制定临床护理方案。此种护理模式可以让患儿的实际需求得到满足。也可以让临床护理措施的实效性得到提升。根据研究工作实施情况,手足口病患儿在自身疾病因素的影响下,会产生哭闹。心理干预工作的实施,可以让护患纠纷与医患纠纷的发生率有所降低。健康宣教工作的开展,也可以让患儿及患儿家长对此种疾病有所了解。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在小儿重症手足口病护理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文娟.循证护理在小儿重症手足口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40):118.
[2]刘金丹.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5):242-243.
[3]周群,邹贤凤.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10):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