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成,李宗泰,舒秀阁,任 飞
(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014)
麻栎(Quercus acutissima Carruth.)是壳斗科栎属落叶乔木,是中国暖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森林植被的主要阔叶树种,也是我国今后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林的重要树种,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和景观价值[1]。麻栎树形高大,枝叶茂密,根系发达,对土壤要求不高,能够适应多种环境土壤,在土地贫瘠的荒山进行栽种,能够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并有助于防止山体滑坡,具有防蚀、护坡、保水、保土的作用,是营造水土保持林的优良树种,被广泛应用在荒山造林中[2]。
坡向作为一个最重要地形因子,不同坡向在光照、水分、温度、土壤等方面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环境条件的差异都有可能会对植被自然更新过程中的种子萌发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植物物种组成、物种丰富度等,最终影响到植被的更新[3,4]。此外,播种时间不同,种子萌发过程环境中的温度、湿度以及土壤含水量等也会有所不同,这些环境因素的改变同样也有可能有可能会对种子萌发产生影响[5-8]。目前关于麻栎种子萌发的研究多集中于种子储藏以及萌发抑制机制等方面[9,10],而关于不同坡向和播种季节对麻栎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较少,为此,本研究拟对麻栎种子在不同坡向和播种季节下的发芽率进行探讨,以期为麻栎林人工更新提供理论依据。
1.1 种子采集
麻栎种子于2017年秋采集于山东蒙山国家森林公园(东经 35°10′36°00′,北纬 117°35′118°20′)。采收后的种子以水浸法去除被昆虫侵染的种子,筛选后的种子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个小时以上,于阴凉处晾干种子表面水分后用于萌发试验。种子百粒质量为446.7 g。
1.2 实验设计
不同坡向实验在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燕子山实验林场进行。坡向设两个处理,分别为阳坡和阴坡。播种方法采用穴播法,穴深10cm,播种后覆土2-3cm,每穴放置1粒的种子,用土进行填平。播种后两处理管理一致。种子萌发后统计发芽数。
不同播种季节实验在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饮马泉试验苗圃进行。播种季节设两个处理,分别为春季播种和秋季播种,春季于2018年3月播种,秋季于2017年10月播种。播种方法采用条播法,将已经处理好的麻栎种子按照10cm×30cm的间距播种,沟深10cm,播种后覆土2-3cm、压实、浇水,以防止老鼠等动物将种子啃食,影响种子的发芽。种子萌发后统计发芽数。
1.3 数据分析
采用 SPSS 统计软件 (version 21,SPSS Inc.,Chicago,USA)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数据之间的显著性,显著水平为P<0.05。文中数据均为平均值±标准差。
2.1 不同坡向对麻栎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坡向作为一个最重要地形因子,坡向不同其光照、水分、温度、土壤等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环境因素的差异都有可能会对植被自然更新过程中的种子萌发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植物物种组成、物种丰富度等,最终影响到植被的更新[3,4]。本研究中,不同坡向的麻栎种子发芽率表现出阴坡播种>阳坡播种的趋势,且前者较后者的增幅为11.51%,但阳坡播种与阴坡播种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表1)。这可能与燕子山实验林场阴坡和阳坡植被郁闭度均较高,使得阴坡和阳坡的光温环境及土壤水分含量差异较小有关。
表1 不同坡向对麻栎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2.2 不同播种季节对麻栎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表2 不同播种季节对麻栎种子发芽数及发芽率的
播种时间不同,种子萌发过程环境中气温积温、平均气温、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土壤积温、平均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等均会有所不同,这些环境因素的差异都有可能会对种子萌发产生影响[5,6]。王茜赟等[7]对牡丹研究指出,不同播播种时间对牡丹种子出苗率有显著影响,随着播种时间的推迟,牡丹种子发芽率呈下降趋势;郝海坤等[8]对柚木研究认为,播种时间对柚木种子发芽率有显著影响。本研究中,与秋季播种相比,春季播种显著提高了麻栎种子发芽率,提高幅度为31.32%(表2),其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1 阳坡和阴坡播种对麻栎种子发芽率无显著影响,阴坡略高于阳坡11.5%。
3.2 与秋季播种相比,春节播种显著提高了麻栎种子发芽率,提高幅度达到31.32%。
3.3 春季播种较秋季播种发芽率显著提高的具体原因尚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