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祥 刘 杨 王保胜
鼻咽癌指的是发生在鼻咽腔顶部和侧壁的恶性肿瘤疾病,在耳鼻咽喉部位的恶性肿瘤中,其发病率占据首位[1]。患者通常表现为鼻塞、耳闷堵感、涕中带血、听力下降、复视及头痛等[2]。对于一些较高分化癌,病程发展至晚期以及放疗后复发的患者,可采用手术切除和化学药物治疗方式;而对于其他情况的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法[3]。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鼻咽癌放疗不同体位固定方法对治疗效果及病患预后的影响受到了广泛关注。为对比标准枕与个体化头颈肩体位固定法在鼻咽癌调强放疗中的应用效果,本院选取132例鼻咽癌患者实施了对照研究。
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32例鼻咽癌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其中男性患者104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38~50岁,中位年龄为45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入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88),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病史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临床可比性较高。所有患者病情诊断明确,均接受调强适形放射治疗,且自愿承担研究风险。
1.2.1 固定体位 对照组采用标准枕固定法:指导患者平躺于固定板上,自然放置四肢,将头部放置在型号统一、塑料材质的标准枕上;启动常规模拟机,摆放患者头颈肩体位并及时制作热塑膜。
观察组实施人体定位塑形固定法:取人体定位塑形垫,结合患者个体差异进行干或湿加热处理,其中干加热是借助烘烤箱在70~80 ℃环境下将去除包装后的塑形垫加热至软化(10~15 min),而后结合患者体位进行拉伸、塑形,并通过推移塑形垫内在填充物调整,直至达到理想体位。若进行湿加热,则需应用恒温水箱将带包装塑形垫进行加热、软化处理。若在调强放疗中仍需小部位改动体位,可借助热风枪软化塑形直至效果满意。
1.2.2 测量体位 同一患者需要每周在放疗前及放疗过程中使用瓦里安加速器(医科达加速器)的CBCT影像装置验证系统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拍摄验证,并进形图像对比处理,进行位置调整,使患者的照射部位尽量重合。并记录大量数据,XYZ 3个方向的数据,片位中心点为CT标记点,正位和侧位片各2幅,同时应用模拟机测量软件分别测量上下、左右、前后不同方位下射野中心至颅骨边沿的位移。同时,根据CBCT射像装置验证系统拍摄的照片进行位置误差分析,调整患者的照射体位,测量记录分析前后、上下、左右不同方位射野中心至颅骨边沿的位移,并计算三维矢量方向的位移。2组参考片均为首次拍摄X线片。
统计2组数据并对比2组在前后、左右、上下方向以及三维矢量方向上的平均位移差异。
对比2组不同方向平均位移差异,其中左右方向和三维矢量方向平均位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平均位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不同方向平均位移差异对比/cm
临床治疗鼻咽癌多采用放射治疗,但在常规放疗过程中,受限于技术水平,鼻咽周边器官和组织如脑干、眼球、腮腺、颌骨、颞颌关节等会受放射影响,导致颅神经损伤、放射性颌骨坏死、听力障碍、颈部纤维化、重度口干等并发症发生[5-6]。随着放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医疗器械的开发和利用,传统放疗技术正逐步被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影像引导放射治疗等技术替代。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被视为当前治疗鼻咽癌的最佳技术手段,区别于传统放疗技术,调强放疗能够优化剂量设定水平,确保肿瘤区域位于高剂量区,而受累器官/组织位于低剂量区。但是,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对摆位精确度要求较高,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妥善固定患者体位,控制脊髓、脑干等受累器官/组织位移幅度。秦雷等研究提示[7-8],在鼻咽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过程中,受累器官/组织位移直接影响受照剂量变动,扰乱治疗计划、处方剂量,从而影响整体放疗效果。
标准枕是鼻咽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常用的头颈肩体位固定方法,但是由于人体头颈肩部位存在明显的差异,使得患者枕枕后弯曲角度不一致,造成受累器官/组织位移,因此这一型号统一的标准枕并不完全适用于所有患者。采用人体定位塑形垫实施个体化头颈肩体位固定法,能够最大限度地防止位移,且适用性较强。相关文献资料表明[9-10],舒适的治疗体位能够确保体位固定的准确性、重复性。人体定位塑形垫触感柔软温暖,不会对机体造成过度束缚感,大大提高了病患舒适度;人体定位塑形垫可反复软化实现与头颈肩部位的完美贴合,重复利用率大大提升;人体定位塑形垫射线穿透率较高,使用寿命更长。
本次研究中,我们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标准枕固定法和人体定位塑形固定法,发现2种固定法在不同方向的位移均处于较低水平,可满足鼻咽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需求。另外,本次研究三维适量方向上位移较大,可能与测量机器精确度、人体定位塑形垫使用不当、体位摆放不规范、患者应激反应较大等因素有关。因此,我们建议相关从业人员在进行放疗前积极干预病患心理状态,通过反复软化、塑形制配改善病患腰背部舒适度。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片幅数为540幅,正位与侧位片各270幅,观察组片幅数为1004幅,正位与侧位片各502幅;2组左右和三维矢量方向平均位移差异不明显(P>0.05),上下和前后方向平均位移对比,观察组呈明显优势(P<0.05)。由此表明,相较于标准枕固定法,人体定位塑形固定法位移差异较小,更适合在鼻咽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中的头颈肩体位固定,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