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对比鼻内镜下治疗对鼻咽癌残留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

2019-09-07 01:26:44乔彦明白芸芸佘秀梅
实用癌症杂志 2019年9期
关键词:鼻咽鼻窦鼻咽癌

乔彦明 白芸芸 佘秀梅 袁 倩

有研究报道[1],鼻咽癌患者放疗后有20%左右的患者会存在鼻咽癌残留,此类患者首次放疗后会导致患者局部血运障碍及组织纤维化,导致其较原发鼻咽癌对放疗的敏感性差,若再行二次治疗,仍会出现黏膜严重坏死、出血等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2],但外科手术可将咽旁间隙及鼻咽部的肿瘤完整切除,避免了对鼻咽正常组织的损伤,可提高治疗效果[3]。近年来采用的鼻内镜下手术是一种可切除鼻咽癌残留的方法,其可将手术入路明显缩短,减少对鼻咽周围组织的破坏,视野范围较大、照明光线充足、操作简练轻便等优点[4],既能将鼻咽部瘤体连续、完整的切除,又能留有一定安全边缘,降低对机体的损伤,促进术后功能恢复及组织愈合[5]。但目前关于放疗与鼻内镜下治疗鼻咽癌残留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回顾性分析了二者对鼻咽癌残留患者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以为鼻咽癌残留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79例鼻咽癌残留患者,所有患者均经鼻咽镜检查、CT扫描及病理活检证实,确定存在鼻咽癌残留病灶,均为鳞状细胞癌,距离上次手术时间超过6个月,临床表现为鼻塞、单纯头痛、脓涕、口鼻发臭,患者的血常规、心、肝肾功能正常;排除妊娠或哺乳期患者、发生远处转移者、存在系统性疾病者。79例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41例,年龄39~78岁,平均年龄为(53.2±5.2)岁;其中高分化14例,中分化25例,低分化40例;临床分期中Ⅰ期61例,Ⅱ期18例;平均BMI为(21.5±2.3)kg/m2。本研究中79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38例)及B组(41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BMI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所有患者知情同意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1.2 方法

A组患者采用放射治疗,放射源为直线加速器X线(6MV),第一阶段用面颈联合大野照射,剂量为36~40 Gy,第二阶段用面颈联合小野照射,直至总剂量为66~78 Gy,5次/周;B组患者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患者头后仰,取平卧位,将鼻咽腔及鼻腔行表面麻醉,选择德国的Wolf牌冷光源鼻内镜,经宽大侧鼻腔置入,若患者合并鼻腔粘连者,同时行手术治疗,术后忌用类固醇激素,全身用抗生素治疗14 d。2组治疗的同时给予化疗,方式为顺铂+5氟尿嘧啶,第1天顺铂剂量为60~100 mg/m2,第2~5天采用5氟尿嘧啶,剂量为500~1000 mg/m2。

1.3 观察指标

(1)采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窥镜直视下鼻窦手术效果评定方法,对2组患者治疗后1年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痊愈为临床症状、体征均消失;有效为患者的症状、体征较术前明显减轻;无效为患者的症状、体征较术前无明显变化;(2)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包括张口困难、分泌性中耳炎、粒子游走、骨髓抑制、感染等;(3)根据Lund Mackay评分系统对比2组治疗前后的鼻窦CT评分;(4)随访时间截止至2018年11月,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存情况,记录患者的平均总生存时间、远处无转移生存时间及局部无复发生存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A组的有效率为73.7%,B组有效率为92.7%,B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χ2=5.178,P=0.023),见表2。

表2 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例

2.2 2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对比

A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6.3%(10/38),B组的总发生率为17.1%(7/41),A组高于B组,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χ2=0.998,P=0.318),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对比/例

2.3 2组治疗前后的鼻窦CT评分对比

治疗前,2组患者的CT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CT评分均明显降低,且B组明显低于A组(P<0.05),见表4。

表4 2组治疗前后的鼻窦CT评分对比分)

2.4 2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存情况对比

B组的总生存时间、远处无转移生存时间及局部无复发生存时间明显长于A组,P<0.05,见表5。

表5 2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存情况对比月)

3 讨论

鼻咽位于颅底至腭帆游离缘平面间,表面覆盖黏膜,黏膜下血供较为丰富,在咽鼓管咽口的圆枕后方纵行深窝是鼻咽癌的一个好发部位[6]。鼻咽癌是由于机体组织细胞在各种因素长期作用下,使其失去调控、不断生长,从而侵犯其他组织、损伤机体而形成的一种恶性肿瘤[7],其恶性程度高且覆盖年龄广,其对放射治疗敏感。对于初发的鼻咽癌,单纯放疗是其首选治疗方式[8]。但由于鼻咽周围包绕着重要的器官及结构,增大肿瘤会压迫、浸润、侵犯该区域,导致相关器官、结构产生病变,不仅增大了治疗难度,也会使得患者的复发率增高[9]。而鼻咽癌残留患者再次采用放疗的临床效果欠佳,因此寻找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对改善鼻咽癌残留患者的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结果表明,B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表明鼻内镜下治疗对鼻咽癌残留患者的疗效优于放疗,主要是由于鼻咽癌残留患者再次使用放疗后,对鼻窦的正常组织仍会产生损伤,导致患者的临床体征恢复较慢,而采用鼻内镜治疗时,可对鼻窦腔、窦口鼻道复合体病变进行精细观察,并采用微创的方式,以减少对鼻窦内黏膜的破坏,利于伤口恢复,提高了其治疗效果[10]。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B组,表明使用鼻内镜治疗鼻咽癌残留安全性优于B组,放疗后的并发症多为颞叶坏死、垂体功能低下等,主要是由于鼻咽癌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较低,容易发生多重细菌感染;同时初次化疗后患者的鼻腔鼻窦黏液-纤毛受损,也导致了并发症的发生[11];而鼻内镜术后多出现分泌性中耳炎、张口困难等并发症,可能是由于头颈重要器官较多且鼻窦腔狭小,对鼻咽癌连续、整块的切除造成一定影响,从而发生了一定并发症[12],本研究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可能是与本研究病例资料较少有关。B组的总生存时间、远处无转移生存时间及局部无复发生存时间明显高于A组,2组患者的CT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表明鼻内镜治疗对鼻咽癌残留患者的鼻窦影响较小,其生存时间长于放疗,主要是由于鼻咽癌残留鼻内镜治疗时局部肿瘤控制率较高,且可避免对大量非手术结构的破坏、重建过程,有利于挽救颈部淋巴结,术后患者的恢复快[13]。

综上所述,鼻内镜下治疗鼻咽癌残留对患者安全有效,且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猜你喜欢
鼻咽鼻窦鼻咽癌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
中医药治疗鼻咽癌研究进展
鼻咽癌组织Raf-1的表达与鼻咽癌放疗敏感性的关系探讨
癌症进展(2016年11期)2016-03-20 13:16:00
微波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应用
鼻咽通气道在脑血管造影术中的临床应用
西南军医(2016年4期)2016-01-23 02:19:23
鼻咽癌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中外医疗(2015年16期)2016-01-04 06:51:37
鼻咽部淋巴瘤的MRI表现
磁共振成像(2015年5期)2015-12-23 08:52:50
Ⅲ期鼻咽纤维血管瘤的手术策略
鼻内镜下手术结合咪康唑鼻窦内灌注治疗NIFRS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