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 静 钱 科
为了降低麻醉引发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有效改善食管癌患者的预后,本研究比较了胸段硬膜外用0.2%盐酸罗哌卡因联合吸入七氟烷麻醉与常规麻醉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选取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麻醉科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80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有手术适应证,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将具有较高的肿瘤分期无法接受手术治疗、具有异常的心肺功能、有显著过敏情况等患者排除在外。依据麻醉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胸段硬膜外用0.2%盐酸罗哌卡因联合七氟烷麻醉组(研究组,n=40)和常规麻醉组(对照组,n=40)。研究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65~90岁,平均(77.5±10.2)岁。在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方面,22例患者为Ⅰ级,18例患者为Ⅱ级。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66~90岁,平均(78.1±10.0)岁;在ASA分级方面,23例患者为Ⅰ级,17例患者为Ⅱ级。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1 研究组 研究组患者采用胸段硬膜外用0.2%盐酸罗哌卡因联合七氟烷麻醉。具体操作为:将胸段T7-8选取出来,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给予患者3 ml 2%盐酸利多卡因,进行5 min的观察,对麻醉平面进行测定,确定没有入血、入脑脊液后给予患者泵入0.2%盐酸罗哌卡因,同时给予患者静脉慢诱导0.6 mg/kg罗库溴铵+0.1 mg/kg咪达唑仑+0.03 mg/kg依托咪酯+0.5 μg/kg舒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然后将双腔管置入,纤支镜双腔管准确定位后让患者吸入七氟烷进行麻醉维持。
1.2.2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麻醉。具体操作为:麻醉诱导方法同上,完成插管后给予患者静脉靶控输入3.0 ng/ml盐酸瑞芬太尼+2.0 μg/ml丙泊酚注射液,然后让患者吸入七氟烷进行麻醉维持。手术过程中采用脉冲式肌松监测仪对2组患者的肌松药物代谢情况进行连续监测,应用维库溴铵注射液(中效无组胺释放作用)维持术中追加的肌松药,其体内代谢时间正常约为30 min。
麻醉诱导时(T1)、开胸时(T2)、拔管时(T3)、拔管后(T4)分别对2组患者的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血氧饱和度(SpO2)等血气分析指标进行监测。同时,统计2组患者的下肢麻木或疼痛或乏力、脓胸并呼吸障碍、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心律失常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此外,对2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指令睁眼时间、拔出气管时间、完全苏醒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进行观察和记录。
对照组患者T3、T4时的PO2均显著低于T1、T2(P<0.05),但T1、T2、T3、T4时的PCO2、SpO2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T1、T2、T3、T4时的PO2、PCO2、SpO2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T3、T4时研究组患者的PO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T1、T2时2组患者的PO2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T1、T2、T3、T4时2组患者的PCO2、SpO2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气分析变化情况比较
注:#为与同组T1、T2比较,P<0.05;*为与对照组比较,P<0.05。
研究组患者吻合口瘘2例,肺部感染1例,心律失常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8/40);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5.0%(26/40)。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11.14,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研究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指令睁眼时间、拔出气管时间、完全苏醒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恢复情况及住院费用比较
食管癌患者缺乏典型的早期症状,极易被患者忽视,通常情况下确诊时已处于晚期[1]。同时,食管癌手术具有较大的创伤、较长的治疗时间等,极易提升中老年患者的死亡率[2]。食管癌根治术术后患者极易并发肺部并发症、吻合口瘘等并发症[3]。同时,由于老年患者具有较低的身体机能,因此具有萎缩的支气管黏膜,术后具有较低的肺活量,无法有效排除支气管及肺泡内聚集的分泌物,极易引发发热、胸闷等呼吸系统并发症,严重的情况下还会有血压降低、昏迷等症状出现,对患者的预后及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及威胁[4-5]。
相关医学研究表明[6-7],术后食管癌患者达到了2%~10%的死亡率。而手术过程中对麻醉剂进行恰当选择一方面能够促进手术时间的缩短,另一方面还能够促进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减少[8]。本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组患者T3、T4时的PO2均显著低于T1、T2(P<0.05),但T1、T2、T3、T4时的PCO2、SpO2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T1、T2、T3、T4时的PO2、PCO2、SpO2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T3、T4时研究组患者的PO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T1、T2时2组患者的PO2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T1、T2、T3、T4时2组患者的PCO2、SpO2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说明胸段硬膜外用0.2%盐酸罗哌卡因联合吸入七氟烷麻醉能够有效改善食管癌患者的血气分析。本研究结果还表明,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胸段硬膜外用0.2%盐酸罗哌卡因联合吸入七氟烷麻醉能够有效减少食管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本研究结果还表明,研究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指令睁眼时间、拔出气管时间、完全苏醒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胸段硬膜外用0.2%盐酸罗哌卡因联合吸入七氟烷麻醉能够有效缩短食管癌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指令睁眼时间、拔出气管时间、完全苏醒时间、住院时间。
总之,胸段硬膜外用0.2%盐酸罗哌卡因联合吸入七氟烷麻醉能够有效减少食管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