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静 张秋芳
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属于年轻女性中常见的一种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的特点,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和乳腺癌,而致死率却居于首位,严重威胁着女性的生命健康。常见肿瘤类型包括无性细胞瘤、卵黄囊瘤和未成熟畸胎瘤等,发病率约占女性卵巢恶性肿瘤的15%[1-2]。而在女性卵巢恶性肿瘤中,卵巢上皮癌发病率最高,已超过80%,其中较为常见的为低度恶性潜能上皮性卵巢肿瘤,较为少见的包括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癌肉瘤等[3-4]。与其他类型癌症一样,卵巢上皮癌生长隐匿但发展迅速,治疗后仍具有较高的复发率[5]。相关研究表明,早期发现并根据病理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分期制定治疗方案是提升临床治疗效果的有效途径[6]。因此本研究以此为方向,探究了MRI扫描和DWI扫描对于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临床分期的诊断价值及其相关性,现介绍如下。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由我院收治的85例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试验组)和同期接受体检的8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入组标准: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符合相关诊治标准。排除标准:①患者具有严重精神障碍或严重心理问题,无法与外界正常沟通;②患者具有其他原发性恶性肿瘤、脏器类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等疾病,可能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③18岁以下,或处于孕期、哺乳期的妇女;④经MRI检查,但图像质量不佳,无法进行下一步诊断的患者。试验组患者年龄28~67岁,平均年龄(46.78±4.39)岁;临床分期Ⅰ期16例,Ⅱ期34例,Ⅲ期19例,Ⅳ期16例。对照组受试者年龄26~68岁,平均年龄(45.10±4.18)岁。2组患者在平均年龄等基本资料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1 检查方法 患者在禁食、禁水6 h后均接受MRI扫描、DWI扫描和DCE-MRI扫描。MRI扫描方法:待患者处于仰卧位时,双上肢放于头部两侧,在盆腔处行T1WI轴位、T2WI轴位、矢状位、冠状位扫描。DWI及DCE-MRI扫描方法:患者扫描姿势及扫描部位与MRI扫描相同,根据检查需求设定扫描参数。
1.2.2 扫描结果分析方法 将DWI扫描结果中的表观扩散系数导入数据分析工作站,排除病变严重区域,取50 mm2以上的3块区域计算ADC值。将DCE-MRI扫描结果导入分析软件,选取50 mm2左右的肿瘤强化区域,根据动脉输入函数计算药代动力学定量参数。所有扫描图像的分析均由2名以上经验丰富的医师共同完成。
1.2.3 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病理诊断 所有试验组患者均接受手术病理检查确诊,根据FIGO分期标准[7]进行临床分期的评估。
分析2组受试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受试者的ADC值差异和DCE-MRI定量参数,包括Ktrans、Kep和Ve。再对试验组不同分期患者的ADC值差异和DCE-MRI定量参数进行比较。通过ROC曲线,对卵巢癌临床分期的诊断效能进行评价,其中诊断效能包括曲线下面积、特异度、敏感度、约登指数等。
对照组受试者T1WI图像信号均匀,T2WI卵泡信号强度高,DWI扫描可见卵巢信号,DCE-MRI扫描可见卵巢间质信号渐进性变化。
试验组患者T1WI图像信号强度较低,T2WI呈现病灶下的混杂信号,DWI扫描呈现病灶下的高强度混杂信号,DCE-MRI扫描可见卵巢间质信号渐进性变化。
试验组患者的3项DCE-MRI参数(Ktrans、Kep和Ve)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ADC值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受试者DCE-MRI扫描结果的比较
随着卵巢癌临床分期的增高,3项DCE-MRI参数(Ktrans、Kep和Ve)逐渐增大,ADC值逐渐减小,各分期患者的扫描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试验组不同分期患者DCE-MRI扫描结果的比较
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分期与3项DCE-MRI参数(Ktrans、Kep和Ve)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ADC值呈负相关关系(P<0.05),见表3。
表3 DCE-MRI扫描结果及ADC值与卵巢癌临床分期的相关性分析
Ktrans、Kep及ADC值在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的诊断中,对于临床分期的诊断都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见表4。
表4 DCE-MRI扫描结果及ADC值诊断卵巢癌的价值分析
卵巢癌上皮癌多发于育龄期妇女,病情隐匿,多数患者患病期间无临床症状和异常表现,少部分患者有腹痛、腹胀、局部压迫感等不适症状,因此为卵巢上皮癌的早期诊断带来了一定的难度[8]。据世界卫生部门统计,全世界每年因卵巢癌而死亡的人数约为13万人,我国卵巢癌的患病人数和致死率也逐年上升,目前我国每年卵巢癌新发病患者已超过19万人,卵巢癌致死患者已接近12万人。然而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多数育龄期妇女都会定期接受妇科检查,通过盆腔超声检查,可提高卵巢上皮癌的术前诊断准确率[9]。
MRI扫描现已在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广泛使用,其扫描结果可为后期的疾病治疗提供理论依据。MRI在恶性肿瘤疾病中具有较强的分辨能力,可通过多平面、多角度对软组织病灶呈现立体型分析,准确反映组织病灶的生物学特性[10]。相比于传统的盆腔肿瘤影像学诊断技术,MRI扫描可多方位呈现,且电离辐射损伤较低,因此成为仍有生育需求的卵巢癌患者的主要选择[11]。但MRI扫描检查在实际检查过程中可能出现肿瘤临床分期判定不准确的情况,因此为提升后期诊疗的准确率,最好能将MRI扫描作为辅助检查的手段,通过病理检查确定疾病分期。
DWI扫描技术可以反映活体细胞组织的微细胞结构,扫描时间短,操作更加简便,且在扫描过程中不需要使用对比剂,是部分对比剂不耐受患者的最佳选择[12]。DWI扫描主要是通过检测病灶组织信号强度的梯度变化,反映病情变化特点,其检查结果以ADC值体现,并与细胞水分子运动特点、循环灌注等形式密切相关。当患者患有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或是肿瘤的临床分期较高时,肿瘤细胞在体内大量增殖分化,细胞密度的增大降低了细胞间和细胞内水分子的弥散运动,使得ADC值降低[13]。因此在本研究中,试验组患者的ADC值低于对照组,临床分期较高的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ADC值较低,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分期与ADC值呈负相关关系(P<0.05)。这就说明DWI扫描在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应在疾病检查时使用DWI扫描对疾病进行早期筛查,为疾病的定性定量检查提供诊疗依据。
DCE-MRI是一种新型影像学检查方法,配合使用对比剂反映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在疾病的早期筛查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对扫描结果进行分析时,使用了药代动力学模型,因此对于微血管渗透信息和血流灌注信息的反应更加准确[14]。本研究结果发现,试验组患者的3项DCE-MRI参数(Ktrans、Kep和Ve)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分期越高,3项DCE-MRI参数(Ktrans、Kep和Ve)的数值越大,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分期与3项DCE-MRI参数(Ktrans、Kep和Ve)呈正相关关系(P<0.05)。Ktrans值与肿瘤病灶形成的不成熟血管密切相关,肿瘤患者的临床分期越高,肿瘤细胞内皮生长因子越多,血管内皮细胞开始大量增殖分化,使得血管渗透性增强,血液开始向血管外渗透[15],进而使得Ktrans数值增大。因此,DCE-MRI参数也可以作为肿瘤组织微血管状态的判定指标,通过DCE-MRI参数对肿瘤的临床分期进行判定。
综上所述,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分期与DCE-MRI定量参数呈正相关关系,与ADC值呈负相关关系,MRI扫描和DWI扫描在诊断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分期方面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敏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