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强,李存福*,张国顺,何清明,韦平和,丁志阳,朱荣蓉
(1.泰州学院 医药与化学化工学院,江苏省手性医药化学品生物制造重点实验室,江苏泰州 225300;2.泰州市梅兰春酒厂有限公司,江苏泰州 225300)
我国的酒文化历史悠久,酒糟作为酒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重要资源,其总产量较多。在酒糟利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有效处理生成饲料资源,以提升酒糟的利用效率。酒糟通常是由高粱、玉米、小麦等原料经发酵、蒸馏之后形成的,在残存的物质中有较多的营养物质难以利用,影响酒糟资源的利用效率。因此,应该采用有效的处理方法,以提升酒糟蛋白质的含量,降低粗纤维含量,并通过酒糟营养结构以及酒糟变低值的综合分析,实现多菌种组合发酵的有效性,以实现酒糟资源的合理利用。
通过对白酒酒糟营养成分的分析可知,其中的醇、脂、酸等发酵产物丰富,这些物质是谷物不能比的。而且在白酒酒糟利用的过程中,通过对酒糟资源的合理开发,可以实现资源利用的合理化,实现酒糟资源利用的整体价值。
白酒酒糟作为一种粗饲料形式,若将其直接进行干燥粉碎加工处理,会对行业的经济效益以及使用价值带来影响。所以,在酒糟开发的过程中,通常会使用微生物技术进行酒糟资源的处理,并对其进行改性分析,以逐渐提升酒糟价值。当白酒酒糟进行微生物发酵之后,结构中的粗纤维(CF)含量以及总磷(TP)含量会逐渐增加,酒糟中的多种酶活性具有较为明显的饲料功能,在资源利用的过程中,通过对金属含量以及毒菌素的分析,发现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是十分理想的蛋白质饲料替代品。将酒糟中的豆粕运用在蛋白类畜牧业中,可以有效降低资源利用率匮乏的问题,充分满足酒糟资源多功能的使用需求[1]。
2.1.1 菌种的选择
通过对发酵工业产业的分析,在饲料生产的影响因素与菌种性能、发酵以及工艺条件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性,因此在发酵工业中对菌种有着明确的规定:第一,菌种不能是病原菌,一定要保证菌体的安全性、可靠性;第二,菌种生长以及繁殖的速度相对较快,而且菌种的发酵周期较短,并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第三,菌种的原料应该采用价格低廉的物质,以实现原料的高效转化;第四,菌种一定要纯,并具有较强的遗传稳定性[2]。
在发酵工业中,经常选用的发酵菌中包括:第一,细菌,这种菌种的分布范围广、数量多,工业发酵中通常会采用枯草杆菌以及短杆菌;第二,酵母菌,这种菌种具有容易培养、生长迅速的优势,如经常使用的热带假丝酵母菌;第三,霉菌,这种物质会产生较高活性的纤维素酶,可降解酒糟中的纤维素。
在实验的过程中,结合白酒酒糟的基本特点,选择热带假丝酵母、枯草芽孢杆菌两种微生物发酵。
其中,枯草芽孢杆菌属于芽孢杆菌属,便于生产以及保存,是发酵工业产业中较为常见的菌种形式。而且,其基本特点如下:第一,枯草芽孢杆菌具有较强的淀粉酶以及蛋白酶活力;第二,枯草芽孢杆菌具有较强的酶活力,可以分解植物组织中的果胶等;第三,枯草芽孢杆菌可以迅速液化明胶;第四,枯草芽孢杆菌的芽孢具有稳定性,可以应对不利条件。因此,在白酒酒糟生产高蛋白饲料的过程中,通过该菌种的选择可以提升酒糟资源的利用效率,改善饲料的整体质量。热带假丝酵母主要是指热带念珠菌,这种菌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而且可以在水果、蔬菜以及乳制品中分解得到。该种菌种的安全性能良好,而且可以利用尿素以及硝酸等在廉价的酒糟原材料中快速生长,因此,该菌种被广泛的运用在饲料产业中。
2.1.2 培养基的选择
通过对实验的分析,选择不同的培养基,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细菌培养基。配方:10 g胰蛋白胨以及氯化钠、5 g的酵母浸粉、20 g琼脂、1 000 mL 水,调节pH值为7.4,121 ℃灭菌20 min。第二,真菌培养基。配方:200 g马铃薯、20 g葡萄糖、20 g琼脂水、1 000 mL 水,pH值保持自然,121 ℃灭菌20 min。第三,固体发酵培养基。配方:70 g白酒酒糟、30 g麸皮、2 g尿素、8 g硫酸铵、1 g磷酸氢二钾、0.25 g硫酸镁,物质混合之后加入 70 mL 的水,并在 121 ℃温度下灭菌 20 min。
2.1.3 培养条件的确定
在白酒酒糟发酵处理的过程中,应该将纯化处理之后的草芽孢杆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分别与细菌培养基(37 ℃,24 h)以及真菌培养基(28 ℃,48 h)进行接种,然后将斜面菌种分别与细菌、真菌液体培养基进行融合,并将培之后的液体按照10%的接种量进行处理,以提升菌种发酵的整体质量。
2.1.4 粗蛋白质量检测
白酒酒糟发酵处理的过程中,当固体发酵完成之后,应该进行取样处理,将样品放在80 ℃的环境下进行烘干处理,以实现粗蛋白物质含量的科学确定。
2.1.5 正交试验
通过对正交试验的分析可以发现,在整个实验的过程中应该合理选择发酵时间、接种量以及尿素添加剂等,确定优化条件,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因素水平表
2.2.1 白酒酒糟生产高蛋白饲料的影响因素
饲料作为维持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通过酒糟资源的利用可以提高饲料的营养含量。但是,在酒糟饲料生产的过程中,应认识到氮对饲料成分的影响。第一,新鲜酒糟中的粗纤维含量相对较高,其中蛋白质以及无氮浸出物质含量相对较低,若其中的氮不能有效处理,会降低饲料的口感,而且会导致家畜代谢能力降低。第二,酒糟中的水分含量和酸度相对较高,若不能得到有效的处理,会导致酒糟产生霉,不能进行长期的储藏及运输。
2.2.2 微生物发酵对白酒酒糟常规营养成分的影响
通过对白酒酒糟物质成分的分析可以发现,白酒酒糟中具有较高的纤维素含量,但是利用价值相对较低,因此,在白酒酒糟资源利用中,通过纤维素降解可以实现通过蛋白质混合菌株对其进行转化,以提升白酒酒糟的利用效率。例如,在白酒酒糟的原料分析中,其原始的pH为5.5,(NH4)2SO4的添加量为5 mL,在该种条件下需要接种5%~10%的复合菌,并在30 ℃的环境下进行发酵,整个过程中所产生的CP含量会增加到35.75%,TP含量会增加到10.34%,因此可以发现,在白酒酒糟处理中,物质中的成分会发生一定的改变,而且逐渐形成一种高效的蛋白质原料,提升酒糟资源的利用效率。
2.2.3 微生物发酵对白酒酒糟产生物酶活性的影响
在白酒酒糟发酵的过程中,应结合饲料中酶含量的分析,进行资源的有效利用。饲料中含有较多的酶,可以促进动物的发育,因此,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酶可以促进动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有效改善动物的消化功能,实现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更好吸收。酒糟中的多种酶活性具有较为明显的饲料功能,通过对金属含量以及毒菌素的分析,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是十分理想的蛋白质饲料替代品。在白酒酒糟发酵中,为实现蛋白酶、淀粉酶以及脂肪酶等物质的增加,应该与班图酒香酵母、枯草芽孢甘菊等微生物进行融合,实现酒糟中营养成分的获取,以提升白酒酒糟的利用效率。
2.2.4 微生物发酵对白酒酒糟脂肪酸的影响
在饲料生产的过程中,不饱和脂肪酸作为十分重要的物质之一,通常会根据双键个数的不同,将其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于人体而言,摄入不饱和脂肪酸,不仅可以调节血脂、清理血栓、保护视网膜,而且也可以减轻患者病症的疼痛感。对于动物而言,通过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可以有效维持正常的细胞结构,降低动物体内胆固醇的含量,改善动物肉质。因此,在白酒酒糟发酵的过程中,应该通过微生物资源的合理运用,提升不饱和脂肪酸的生成效率,以充分满足白酒酒糟资源利用的需求。
2.3.1 不同菌种接种比例对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将培养好的液体菌以及与不同添加剂的比例进行对比分析,根据10%的接种量,进行固态发酵处理,不同的实验检测重复3次,并在发酵结束之后分析粗蛋白含量。结果如表2所示,当接种比例为1∶1时,发酵后的酒糟固体培养基中粗蛋白含量最多,达到了39.28%。
表2 不同菌种接种比例对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2.3.2 不同接种量对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在实验中,将培养好的液体菌种(枯草芽孢杆菌、热带假丝酵母的接种比例为1∶1)分别进行不同接种量的固体发酵实验,将实验重复3次之后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在实验分析中可以发现,不同不同接种量对粗蛋白含量如表3所示。当实验中的接种量为15%时,发酵酒精中的粗蛋白含量为最高状态,达到了40.45%。
表3 不同接种量对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2.3.3 不同发酵时间对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实验中将培养好的液体菌种(枯草芽孢杆菌、热带假丝酵母的接种比例为1∶1)按照10%的接种量放在固体发酵培养及之中,对发酵时间为24 h、48 h、72 h、96 h 的实验进行了重复对比。在发酵结束之后,对不同实验中的粗蛋白含量进行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发酵时间为48 h的粗蛋白含量最高为39.28%。
表4 不同发酵时间对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2.3.4 不同尿素对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将液体菌种(枯草芽孢杆菌、热带假丝酵母的接种比例为1∶1)按照10%的接种量进行尿素添加含量的实验,尿素添加中含量分别为 1 g、2 g、3 g、4 g、5 g,整个同样是在 28 ℃、48 h 的固体发酵环境下进行。在实验结束之后,测定粗蛋白的含量,结果如表5所示。其中,添加3 g尿素时的粗蛋白含量最高,达到了42.73%。
表5 不同尿素对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2.3.5 正交试验的结果分析
在正交试验的过程中,最主要的目的是对实验中的发酵时间、接种量、尿素添加以及菌种比例等进行分析。通过实验可以发现,在正交试验结束之后,接种量的实验会对枯草芽孢杆菌、热带假丝酵母实验中的蛋白物质造成影响。在不同正交试验处理的过程中,如表6所示。通过对表2研究可以发现(1、2、3因素水平如表一所示),影响粗蛋白含量的因素依次为接种量>发酵时间>接种比例>尿素添加。
表6 正交试验表
通过对复合菌种协同发酵酒糟生产饲料蛋白实验的分析可以发现,在白酒酒糟实验的过程中,应该结合符合菌种的协同特点,进行不同菌种实验中影响因素的分析,以有实现白酒酒糟中蛋白物质的合理提取。
(1)在固态发酵后粗蛋白含量影响因素分析中,粗蛋白含量顺序为接种量>发酵时间>菌种比例>尿素添加。
(2)白酒酒糟双菌株固态发酵的最佳条件为:接种量在15%的状态下,发酵时间为48 h,枯草芽孢杆菌以及热带假丝酵母中,应该将接种比例控制在2∶1的状态。
通过对复合菌种协同发酵酒糟生产饲料蛋白实验的分析可以发现,在微生物发酵的过程中,为了提升实验的整体质量,应该将发酵产物中的各项内容进行评定,以实现实验过程的规范化、标准性。而且,在混合发酵酒糟实验中,通过对微生物的转化,可以提升酒糟的营养价值,以实现饲料运用的最终目的。而且在实验在中,也应该结合目标产物的生产特点,进行发酵实验的确定,以实现设备运用的有效性,提升复合菌种协同发酵酒糟生产饲料蛋白生产的整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