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会泉 胡党红
【摘 要】:目的 探究在对肝脏结节性病变的诊断中,MRI肝脏快速容积成像技术(MRI-LAVA序列)与增强CT检查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经病理检查或手术检查确诊为肝脏结节性病变患者39例,先后进行MRI-LAVA序列扫描、增强CT扫描,比较两种诊断肝脏结节检出率。结果 全部患者肝脏结节直径>3cm共12个,经CT增强扫描检出率为83.3%(10/12),与MRI-LAVA序列扫描检出率91.7%(11/12)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全部患者肝脏结节直径≤3cm共42个,CT增强扫描检出率为73.8%(31/42),小于MRI-LAVA序列扫描检出率95.2%(40/42)(P<0.05)。结论 采用MRI肝脏快速容积成像技术可提升肝脏直径较小结节的检出率。
【关键词】:增强CT;MRI肝脏快速容积成像;肝脏结节性病变
【中图分类号】R5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9-03--01
肝脏结节性病变的发生与肝脏细胞受损相关,是一种肝内非囊肿性实质性病变。虽然在短期内无害,但若未能及时准确治疗,可能会因此发生癌变,因此临床早期诊断、治疗非常关键。MRI与CT均为临床常见诊断方式,并随着技术的发展,诊断准确率逐渐提升[1]。其中增强CT扫描为CT平扫后增强扫描方式,对于细小病变具有较高检出效果[2];MRI-LAVA序列扫描技术近年来在临床上取得显著效果,可提升早期肝脏结节性病变检出率[3]。为了探究两种诊断方式临床价值,本次选取我院确诊为肝脏结节性病变患者39例,分别进行MRI-LAVA序列与增强CT扫描诊断,分析扫描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经病理检查或手术检查确诊为肝脏结节性病变患者39例。患者性别:男21例、女18例,年龄34~76岁;其中临床症状较明显者21例,包括腹胀、腹痛、上腹不适等;临床检测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者17例;轻度黄疸6例、甲胎蛋白升高8例。
1.2 方法
增强CT扫描:仪器厂家:东芝320排CT扫描仪(Aquilion ONE);参数:层距5mm、层厚5mm、电流230~240mA/s、电压120kV。CT平扫后在患者肘静脉以高压注射器进行碘造影剂团注,注射速度:4mL/s,注射剂量:80~90mL,动脉期27s、门静脉期75s、延迟期2~3min。图像处理工作站厂家:东芝320排CT工作站。
MRI-LAVA序列扫描:仪器厂家:GE Discovery MR750;参数:TE1.8ms、TR3.9ms、层厚3.6~6.5mm、带宽125Hz、矩阵512*512、视野360*400mm。;注射对比剂(轧酸葡胺),注射速度:3mL/s,动脉期早期15s、动脉期晚期24s、门脉期50s、肝实质平衡器75s、延迟期3~4min。图像处理工作站厂家:GE AW 4.6。
原始数据以层间距1mm、层厚1mm进行曲面、矢状面、冠状面等图像重组;常规图像重组间隔5.0mm、重组层厚5.0mm,对异常区域采用MIP(最大密度投影)重建。储存充重组后图像,并邀请两名影像科医师共同阅片,取一致性意见。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种诊断方式肝脏结节检出率。
1.4 统计学方法
计算软件采用SPSS24.0,检出率用(%)表示,c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肝脏结节>3cm共12个,CT增强检出率为83.3%,MRI-LAVA序列扫描检出率为91.7%,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脏结节≤3cm共42个,CT增强检出率为73.8%,MRI-LAVA序列检出率为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肝脏结节性病变发病后一般无特异性症状,因此需要依靠影像学进行病情诊断、鉴别。在对肝脏结节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中,CT诊断因后期处理强大、空间分辨率强、扫描速度快等特点被临床广泛应用,但在增强扫描中,碘造影剂使用剂量较多,若未能完全排净可存在肾毒性,并且对于较小病灶检出效果差,因此在使用中具有一定的弊端[4]。近年来,MRI技术在临床应用频率广泛,因其分辨率高、新型对比剂、扫描序列、图像快速采集等特点,逐渐成为肝脏疾病的主要影像学诊断方式。
在MRI诊断中,MRI-LAVA序列是采用K空间填充技术、脂肪抑制技术的一种诊断方式,在检查中能够控制数据采集时间,并且对于动脉早期、动脉晚期、门静脉、延迟期等不同时期的序列变化特点完美捕捉[5]。因其扫描时间短,仅为12~15s,对于血管解剖信息、病灶定位等均有较好的检出效果,避免对一次性强化病灶漏诊情况,因此检出率相对较高。在本次研究中,肝脏结节直径超过3mm的检出率上,增强CT与MRI-LAVA序列扫描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证对于直径较大的肝脏结节,两种诊断方式效果相近;但在直径小于3mm及以下的肝脏结节检出率中,MRI-LAVA序列具有显著优势,可证,MRI-LAVA序列对于早期较小的肝脏结节具有更好的检出率。
綜上,在对肝脏结节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采用MRI-LAVA序列可提升结节检出率,特别是在直径较小的结节检出率上更具优势。
参考文献
周浩亮, 沈远望, 李新胜, 等. MRI和螺旋CT增强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比较[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7(27):129-132+157.
周庆锋, 欧文, 拉海阿支. 肝脏增强CT扫描与MRI在肝癌诊断中的研究价值[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15(8):94-97.
王星. 螺旋CT增强扫描与MRI对肝脏血管瘤的诊断价值[J].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7,29(07):99-102.
刘荣伟, 徐小虎, 刘月军, 等 肝硬化背景下肝脏良恶性结节的MRI及CT诊断价值[J]. 癌症进展, 2018, v.16(06):130-133.
颜欢欢. 用肝脏增强CT技术与肝脏MRI技术诊断肝癌的准确率对比[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 5(99):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