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继承
摘要:通过开展24%噻呋酰胺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影响试验,结果表明,24%噻呋酰胺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能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水稻安全,推荐用量为72~90mL a.i./hm2。
关键词:240g/L噻呋酰胺悬浮剂;水稻纹枯病;药效
为了解240g/L噻呋酰胺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和使用技术,以及该产品对水稻的安全性,为该产品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笔者于2018年7—9月进行了该药剂的田间药效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 试验对象为水稻纹枯病;试验作物是水稻,品种为Y两优2号。
1.2 环境条件 试验田地势平坦、肥力中等,质地沙壤土,pH值6.5,有机质含量3.78%,各小区的肥力、管理条件基本一致。试验安排在旌德县俞村镇镇瀛杨墅村,为移栽单季稻田。试验田总面积1986m2,试验面积1334m2。前茬作物为油菜。试验田地势平坦,肥力中等,有机质含量为3.78%,pH值6.5,肥水管理及其他栽培条件均匀一致,符合试验要求,且与本地农业生产实践一致。施药时水稻处于分蘖盛期,水稻纹枯病的病丛率在10%以上,二化螟中等发生,稻飞虱偏重发生,稻纵卷叶螟中等发生。
1.3 试验设计
1.3.1 试验药剂 24%噻呋酰胺悬浮剂,盐城双宁农化有限公司提供;24%噻呋酰胺悬浮剂,日本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生产。
1.3.2 小区安排 试验设5个处理:(1)24%噻呋酰胺悬浮剂(双宁)225mL/hm2;(2)24%噻呋酰胺悬浮剂(双宁)300mL/hm2;(3)24%噻呋酰胺悬浮剂(双宁)375mL/hm2;(4)24%噻呋酰胺悬浮剂(日产)300mL/hm2;(5)空白对照(清水喷施),随机排列,处理间设隔离行(表1)。小区面积:66.7m2。重复次数:4次。
1.3.3 施药方法 于发病初期(7月10日上午)施药,施药前调查发病基数;施药后7d、14d、21d、30d,分别调查防治效果。各处理按规定药量和兑水量,采用工农16型手动喷雾器常规细雾喷施,喷液量675L/hm2,施药时力求均匀周到,空白对照区喷施等量清水。虫害单独按常规方法防治。
1.4 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1.4.1 气象资料 7月10日至8月9日,试验期间共有11个降雨日。
1.4.2 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
1.4.2.1 调查时间和次数 施药前调查1次,施药后7d、14d、21d、30d分别调查防治效果。
1.4.2.2 调查方法 采取双行直线取样法,每处理取5点,每点取5丛,每小区调查25丛,记录总株数、病株数,并按5级分级标准进行调查分级,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分级标准为:0级:全株无病;1级:第4叶片及其以下叶鞘、叶片发病(以顶叶为第1叶);3级:第3叶片及其以下叶鞘、叶片发病;5级:第2叶片及其以下叶鞘、叶片发病;7级:剑叶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9级:全株发病,提早枯死。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水稻的安全性 施药后观察,所有药剂处理区水稻生长正常,无药害现象发生。
2.2 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由表2可知:药后7d,处理1、2、3、4对水稻纹枯病的平均防效分别为47.61%、53.57%、61.14%、53.81%。药后14d,处理1、2、3、4对水稻纹枯病的平均防效分别为63.72%、73.22%、78.23%、72.96%。药后21d,处理1、2、3、4对水稻纹枯病的平均防效分别为72.22%、81.21%、86.36%、80.98%,药后30d调查,处理1、2、3、4对水稻纹枯病的平均防效分别为73.63%、82.49%、87.28%、81.12%。试验结果表明:24%噻呋酰胺悬浮剂(雙宁)对水稻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各处理区药后14d药效明显显现,并且持效性好,药后30d和药后21d防效基本持平,稍有增加。24%噻呋酰胺悬浮剂(双宁)90mL a.i./hm2与24%噻呋酰胺悬浮剂(双宁)54mL a.i./hm2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差异极显著。24%噻呋酰胺悬浮剂(双宁)72mL a.i./hm2与对照药剂24%噻呋酰胺悬浮剂(日产)72mL a.i./hm2对水稻纹枯病防效相当,差异不显著。
3 结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24%噻呋酰胺悬浮剂对水稻安全,药后调查未药害现象;24%噻呋酰胺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能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但用量不同效果有差异,推荐防治水稻纹枯病用24%噻呋酰胺悬浮剂72~90mL a.i./hm2。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