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茂君/遂宁市农业农村局
近年来,遂宁市积极探索创新财政支农新方式和金融支农新机制,积极探索建立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以下简称风险补偿金)制度,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新血液”,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截至目前,全市农业部门已审核推荐合规经营主体741户,金额9.59亿元;担保公司已审批担保285户,金额2.29亿元;合作银行已发放贷款274户,金额2.25亿元。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建立遂宁市领导指挥调度、补偿金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责任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先后召开7次专题会、联席会,及时研究部署风险补偿金落地措施,确保风险补偿金工作有序推进。二是强化顶层设计。研究制定“1+3”配套制度(即:实施方案+风险补偿金管理办法、抵质押物价值评估办法、抵质押物处置办法),让风险补偿金工作推进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商定形成风险补偿金、合作银行、担保公司3∶3∶4的风险分担机制(即:当贷款逾期并无法偿还时,贷款本息由风险补偿金承担30%、合作银行承担30%、担保公司承担40%),确保“政、银、担”风险共担、互利共赢。三是强化资金筹集。通过财政预算安排、产业发展基金调剂、争取省级资金支持,全市计划3年设立风险补偿金4.00亿元,现已到位1.18亿元,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储储蓄银行、遂宁农商银行4家银行确立合作关系,合作银行根据风险补偿金规模给予放大10倍以内贷款或授信。
一是严把准入关。农业农村部门严格审核贷款对象的生产经营状况、贷款用途、项目市场潜力等基本情况,实行县级部门初审、登记,市级部门审核、推荐程序,及时为担保公司和合作银行同步提供明确的推荐意见。合作银行和担保机构在农业农村部门审核推荐范围内择优选择放贷主体。二是聚焦支持重点。将市内从事农业种养、加工、流通的优质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纳入支持范围。聚焦“一线两区七带”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重点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农产品加工、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助推丘区“精致”农业先行区和乡村产业兴旺示范区建设,打造乡村振兴“遂宁样板”。三是建立项目信息库。在对全市所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本信息、生产经营状况进行审核的基础上,建立风险补偿金贷款项目信息库,实现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财政、银行、担保等部门信息共享,为相关机构确定风险补偿金贷款支持重点,监测企业生产经营状况,降低风险补偿金贷款风险提供决策参考。
一是强化宣传营造氛围。通过新闻媒体、滚动屏幕、业务培训、座谈会、现场签约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风险补偿金支持范围、扶持对象、办理流程等政策,提高风险补偿金工作知晓面和影响力,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广泛参与。大力开展信用宣传教育,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增强借款人信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二是优化流程开辟“绿色通道”。建立完善“政、银、担”三位一体运作模式,对200万以下的贷款由合作银行独立负责贷前调查,担保公司直接受理;200万以上的贷款由合作银行和担保公司共同进行贷前调查,实行限时办结制,整个贷款业务流程严格控制在20个工作日内。三是督导落实提升效能。将风险补偿金筹集、授信限额、贷款流程、补偿程序、风险防控等纳入市委市政府工作督查内容,制定详细责任清单,实行“月报表、季调度、定期评估”,及时掌握和通报风险补偿金贷款进展情况,确保融资风险补偿金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事前抓好规范化管理。建立合规性审查、内部控制、外部监督3大制度,形成国有政策性担保公司负责运营,市财政局负责资金筹集、拨付和使用监督管理,市金融办、银监局、人民银行负责合规性审查的管理机制,确保风险补偿金专款专用、专账核算、专户管理。二是事中抓好市场化运作。坚持合理估值、“应抵尽抵”原则,建立专业机构评价估值、担保公司和银行独立审批的运作机制,合作银行制定贷款资金监管办法,单笔贷款金额一般控制在1 000万元以内,确保贷款资金用于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三是事后抓好制度化奖惩。对信用度高、按期还本付息的,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择优给予不超过担保费50%的补助;对还款意愿差、贷款逾期、未清偿欠息,甚至拒不执行法院生效裁判文书的,依法纳入银行征信管理系统或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不得申报扶持项目、享受财政项目补贴。
一是建立放贷激励机制。坚持风险补偿金存款与合作银行贷款发放规模挂钩,在一个总归集账户不变的情况下,实行“多贷多存,少贷少存”办法,提高合作银行贷款积极性,合作银行向144家农业企业发放贷款12 900万元。二是规范利率降成本。严格落实金融服务“三农”发展各项政策措施,明确合作银行贷款利率不超过6%、不得收取贷款利率以外的任何费用和保证金,担保公司担保费率不超过1%,确保贷款综合成本不超过7%。目前,274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平均成本为6.85%,最低为5.35%。三是做优做强特色产业。通过风险补偿金获取的贷款必须用于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全市已引进和培育中绿集团、琪英菌业、中豪粮油等行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共4 315家,发展农户股东21.5万个,企业和农户有资可融、有钱可贷,不断做大规模、做优质量,已建成柑橘、菌菜、粮油、药材、水产、高效林等特色产业面积超过12.00万hm2,建成年出栏生猪2 000头以上的标准化养殖场400个,成为全国最大的绿色生猪生产基地。四是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在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鼓励返乡创业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基层农技人员,通过风险补偿金贷款解决发展家庭农庄、手工作坊、乡村车间资金短缺困难;大力支持民营经济企业组织,加快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打造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与农户利益联结更加紧密。比如,遂宁祉香食品有限公司新增贷款200万元,带动了2 000余农户种植藤椒453.33 hm2,实现户均增收2万元;龙亭生态公司新增贷款500万元,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发展脱贫致富产业,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奋进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