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预防接种门诊开展成人预防接种意愿调查

2019-08-21 07:29:28姜晓飞王中战纪文艳褚平唐田
首都公共卫生 2019年4期
关键词:预防接种意愿成人

姜晓飞 王中战 纪文艳 褚平 唐田

中国自1978年开始实施计划免疫以来,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儿童免疫规划成绩显著[1]。近年来,部分疫苗可预防传染病在成人群体中出现了发病上升的趋势[2,3]。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安全、最有效的措施之一。目前我国成人疫苗接种门诊的建设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北京市亦没有针对成人疫苗接种门诊的规范化建设标准。于2018年6月,调查北京市预防接种门诊(以下简称接种门诊)开展成人疫苗的接种意愿及影响因素,为科学、规范建设成人疫苗接种门诊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北京市辖区内接种门诊负责人(私立、外籍门诊除外)。文中的接种门诊是指为辖区内儿童提供疫苗接种服务,负责完成辖区内第一类疫苗的接种任务的门诊。北京市接种门诊的设置标准中,根据房屋、人员配置等的不同,依次分为A级门诊、AA级门诊、AAA级门诊。

1.2调查内容 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预防接种门诊情况、成人疫苗接种情况及成人接种门诊开展意愿。

1.3抽样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根据北京市的功能分区分成三层,随机抽取7个区,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丰台区、房山区、通州区、大兴区作为区级调查点,调查各区内所有的接种门诊。

1.4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现场调查,并填写问卷《北京市预防接种门诊成人疫苗接种意愿调查表》,包括门诊级别、人员经费来源、二类疫苗是否对收入有变化、门诊最大服务半径、门诊服务人口数、是否愿意开展成人门诊等。区疾控中心对各区问卷进行审核。

1.5统计学方法 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共调查7个区188家接种门诊的负责人。年龄范围为27~67岁,平均年龄(40.65±0.56)岁,中位数为40岁。其中,男性50名,女性138名,男∶女=1∶2.76。从文化程度看,47名(25.00%)为专科学历,121名(64.36%)为本科学历,20名(10.64%)为硕士及以上学历。从工作时间来看,0~1年1人(0.53%),2~3年4人(2.13%),4~5年9人(4.79%),6~10年33人(17.55%),10年以上141人(75%)。从担任负责人年限看,年限<2年52人(27.66%),2~5年44人(23.40%),>5年92人(48.94%)。从职称分布看,初级职称56人(29.79%),中级职称99人(52.66%),高级职称33人(17.55%)。

2.2接种门诊基本情况 188家接种门诊中A级门诊97家(51.60%),AA级61家(32.45%),AAA级30家(15.96%)。119家(63.30%)接种门诊中的人员经费为全额拨款。135家(71.81%)中二类疫苗的收入对个人收入无影响(表1)。

2.3接种门诊服务情况 门诊服务最大服务半径为0~44 km(有的接种门诊只针对单位内部的人员提供服务,因此服务半径为0 km),平均半径为4.84 km,中位数为4 km。门诊所负责区域人口共1 403.3万人,平均7.46万人,儿童接种每周平均2.87个门诊日。免疫规划预防接种门诊科室工作人员平均12.71人,从事预防接种相关工作人员数(包括计免专职、兼职人员)总数为1 747人,平均9.29人/门诊。预防接种人员配置与服务人口之比为1.25/万。儿童、成人疫苗都接种的门诊共180家(95.74%,表2)。

表1 预防接种门诊基本情况

表2 接种门诊基本服务情况

2.4成人疫苗接种开展情况 开展成人疫苗接种的180家预防接种门诊中,56.67%的门诊将接种日设置在儿童门诊日的当天,92.22%门诊平均每门诊日接种成人疫苗针次<50,92.22%在儿童接种室进行接种 (表3)。

2.5成人自费疫苗接种开展意愿 在被调查的门诊负责人中,102名(54.26%)接种门诊负责人认为现有工作人员不能承担成人接种服务;148名(78.72%)认为将成人们诊设在全科比较合理,8名(4.26%)认为应设在内科,32名(17.02%)认为应设在其他科室;146名(77.66%)认为接种服务模式应为全科医生开处方、注射室接种;91名(48.40%)负责人不愿意在保健科开展成人门诊接种工作,65名(34.57%)愿意开展,32名(17.02%)表示无所谓(表4)。

表3 成人疫苗接种开展情况

2.6成人自费疫苗开展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是否愿意接种为应变量,以人员经费来源、工作经费来源、收入变化、接种针次为自变量,分别进行单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人员经费来源、工作经费来源、单位支持与否是影响开展意愿的因素。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所在单位的态度是影响因素,单位支持的开展意愿明显高于单位不支持的意愿(表5)。

表4 不愿意开展成人接种门诊的原因

表5 成人自费疫苗开展愿意的多因素分析

注:*为参考组。

3 讨论

3.1北京市自2004年开始启动接种门诊的规范化建设以来,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门诊服务环境、服务水平和服务满意度有了很大的提升[4,5]。北京市A级及以上门诊已达到100%。但是,免疫规划预防接种门诊还存在不足,此次调查显示,北京市预防接种人员配置与辖区内总服务人口之比,低于深圳市2011年1.70/万和广东省2012年1.36/万的比例[6,7]。预防接种人员配比是根据需要服务的儿童数量确定的,随着免疫规划工作的深入,受种人群年龄范围不断扩大,从最初的仅为0~6岁儿童服务,发展为现阶段为全年龄段人群,免疫规划疫苗种类及二类疫苗的接种需求不断增加服务,应当合并儿童与成人的服务量重新确定合适人员配比,有助于提高成人接种意愿,以保障免疫规划工作健康长效发展。

3.2北京市除狂犬疫苗外,其他成人自费疫苗接种服务主要由接种门诊提供。当前的接种模式为受种人员提供便利,但也造成每个接种门诊的成人疫苗日接种量少。接种门诊中成人接种与儿童接种时间一致的占56.67%,同时接种既会给工作人员增加工作量,又会降低受种人员的满意度。在规范化门诊的建设下,儿童接种硬件条件以及功能分区较完善,成人接种借用现有的条件可在最大化利用资源的前提下为受种者和接种者提供好的环境,但需要合理安排接种时间,既往调查表明,儿童/成人错时接种会增加工作人员的满意度[8]。

3.3调查显示,54.26%的接种门诊负责人认为科室现有工作人员不能承担成人接种服务,48.40%的负责人不愿意将成人门诊设在保健科。一方面部分单位为全额拨款,工作人员无创收压力,也降低了部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第二类疫苗实行零差率,无财政补贴,再加上部分单位重医轻防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接种门诊的健康发展。78.72%的负责人认为成人疫苗接种设置在全科较合理,77.66%的负责人赞同全科医生开处方、注射室接种模式。宁波市部分地区成人疫苗接种采用全科医生的接种模式,由内科或全科门诊来承担疫苗接种的预检、告知、疫苗处方,由接种门诊或注射室承担疫苗接种和留观工作[9]。

成人预防接种门诊的规范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应在完善工作规范、保障充足人力资源和优化激励措施的前提下,适时推广不同的接种方式,满足接种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成人疫苗的接种水平。

猜你喜欢
预防接种意愿成人
加强预防接种管理对儿童预防接种的影响
关注!新冠病毒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问答
今日农业(2021年11期)2021-08-13 08:53:42
成人不自在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湖南:开启预防接种“掌上时代”
中国卫生(2016年1期)2016-01-24 07:00:03
交际意愿研究回顾与展望
Un rite de passage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成人正畸治疗新进展
预防接种门诊健康教育与护理干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