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华 管健 吴彪 郭旭昌 雷菊蕊
新型毒品对人体危害较传统毒品更为严重, 可对使用者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严重者甚至可导致死亡[1,2]。因毒品的滥用而导致急性中毒事件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 因此提高护理人员对毒品中度的认知, 提高急救护理抢救的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hs-cTnT 及NT-proBNP 在新型毒品中毒危重患者诊治及护理对策中的指导作用, 现报告如下。
随机选取本院2017 年1 月~2018 年12 月收治的40 例新型毒品中毒危重患者作为观察组, 确认其既往史。其中男21 例, 女19 例;年龄20~50 岁, 平均年龄(28.5±10.3)岁。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 各20 例。另选取同期40 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22 例, 女18 例;年龄21~50 岁, 平均年龄(29.0±9.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1 血清hs-cTnT 和NT-proBNP 检测方法
观察组患者入院后立即采用肝素抗凝管静脉采血4 ml, 常温静置1 h 后离心机离心, 转速4000 r/min, 取血清置于-80℃冰箱中保存备用;对照组采用体检时的血清置于-80℃冰箱中保存备用。hs-cTnT 和NT-proBNP 均采用电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 仪器为德国Roche 公司2010 电化学发光分析仪, 试剂为超敏肌钙蛋白T 检测试剂盒、ProBNP 脑利钠肽前体检测试剂盒。hscTnT 和NT-proBNP 参考值分别为0~100 pg/ml 和0~450 pg/ml。本研究所有检测方式均严格遵守标准操作程序(SOP), 并严格做好质控。
1. 2. 2 护理方法
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 干预组患者结合hs-cTnT 和NT-proBNP 指标实施护理干预, 具体方法为:①急救护理:详细了解患者病情, 明确患者毒品种类, 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指标变化;护理人员应首先对患者生命安全的症状进行处理, 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针对存在呕吐患者应及时做好呼吸道清理, 避免导致患者出现窒息;同时, 护理人员应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 为患者补充大量的电解质及能量, 避免患者因中毒过度兴奋导致能量消耗过大导致死亡,并可促进毒品经尿液排出[3];针对存在躁狂、易激惹患者,可静脉注射地西泮或肌内注射氟哌啶醇, 以避免导致医务人员或患者损害。②并发症护理:新型毒品可对机体心脏造成隐匿性损伤, 从而导致患者死亡率增加;根据血清hs-cTnT和NT-proBNP 值给予患者培哚普利控制血压;采用呋塞米利尿, 拜阿司匹灵扩张患者血管, 采用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抗凝, 同时为避免对患者肝肾造成损伤, 还应给予患者保肝、降尿酸、碱化尿液药物进行治疗。
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hs-cTnT、NT-proBNP水平, 分析hs-cTnT 诊断新型毒品中毒最佳临界值, 并比较常规组和干预组干预28 d 生存情况。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hscTnT、NT-proBNP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hs-cTnT、NT-proBNP 水平比较(±s, pg/ml)
表1 两组hs-cTnT、NT-proBNP 水平比较(±s, pg/ml)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hs-cTnT NT-proBNP对照组 40 0.008±0.002 315±198观察组 40 1.280±1.014a 1532±209a t 7.9337 26.7351 P <0.05 <0.05
以健康者的99%值(0.014 mg/L)为临界值, 则诊断新型毒品中毒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100.0%和43.6%;以0.025 mg/L 为临界值时, Youden 值为0.538, 则此时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98.1%和55.7%;以0.035 mg/L 为临界值时, Youden 值为0.610, 则此时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94.7%和66.3%;以0.045 mg/L 为临界值时, Youden 值为0.579, 则此时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90.3%和67.6%;以0.060 mg/L 为临界值时,Youden 值为0.522, 则此时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82.7%和69.5%;以0.075 mg/L 为临界值时, Youden 值为0.479, 则此时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76.5%和71.4%;以0.100 mg/L为临界值时, Youden 值为0.452, 则此时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71.3%和73.9%。
干预组患者28 d 后存活率明显高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患者28 d 存活率情况(n, %)
新型毒品滥用导致的中毒可表现为高热、呼吸困难、心悸等, 可能与毒品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兴奋有关, 则患者若未及时控制可导致猝死, 且多与心脏受损有关[4]。而毒品滥用患者可出现心肌钙蛋白I(cTnI)表达水平的升高[5], 且NT-proBNP 为临床现阶段常用的评价心脏功能的指标, 血清NT-proBNP 高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具有直接的关系[6-8]。因此, 检测hs-cTnT 和NT-proBNP 水平对临床诊断毒品中毒具有重要作用[9]。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hs-cTnT、NT-proBNP 水平分别为(1.280±1.014)、(1532±209)pg/ml, 对照组hs-cTnT、NT-proBNP 水平分别为(0.008±0.002)、(315±198)pg/ml, 观察组患者hs-cTnT、NT-proBNP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0.035 mg/L 为临界值时, Youden 值为0.610, 则此时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94.7%和66.3%。经干预后, 常规组患者28 d 后存活12 例, 存活率为60.0%;干预组患者28 d 后存活18 例, 存活率为90.0%。干预组患者28 d 后存活率明显高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新型毒品中毒危重患者血清hs-cTnT 和NTproBNP 明显增加, 当hs-cTnT 以0.035 mg/L 为临界值时对新型毒品中毒患者诊断效果最好;且根据患者血清hs-cTnT 和NT-proBNP 值进行护理, 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