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的临床研究

2019-08-16 06:18:20张如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4期
关键词:免疫性内分泌精子

张如苗

免疫性不孕不育属于临床中常见病, 该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生殖系统抗原所引发的自身免疫或同种免疫诱导而成,同时也是引起育龄女性出现不孕不育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免疫性不孕不育的临床发病率呈现显著升高趋势, 目前临床中对于此类患者常采取西医药物治疗方案。然而单纯应用西医药物治疗其临床效果并不甚理想, 亟待探索更为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案[1]。本院在常规西医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中医治疗获得较为理想的疗效, 现对相关临床资料实施回顾分析,报告如下。中药组方:牡蛎30 g, 黄精20 g, 丹参15 g, 鳖甲15 g, 车前子15 g, 黄柏10 g, 白术10 g, 知母10 g, 茯苓10 g, 生地黄10 g,仙茅10 g, 枸杞子10 g, 黄芪10 g, 徐长卿10 g(后下), 甘草6 g,水煎服, 1 剂/d, 取汁300 ml, 分别于早晚加温后口服。患者均于每个月月经干净3 d 后开始口服药物, 并于月经来潮前3 d 停服, 服药期间需严格避孕。治疗3 个月为1 个疗程, 连续治疗2 个疗程后实施疗效评估。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6 年4 月~2018 年5 月诊治的86 例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43 例。研究组患者年龄22~39 岁, 平均年龄(26.4±5.3)岁;不孕病程11 个月~8 年, 平均不孕病程(3.2±2.4)年。对照组患者年龄21~38 岁, 平均年龄(27.2±4.2)岁;不孕病程9 个月~7 年, 平均不孕病程(3.1±2.6)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患者采用西医方案治疗, 给予维生素C 300 mg/次, 1 次/d 口服;维生素E 100 mg/次, 1 次/d 口服;泼尼松5 mg/次, 1 次/d 口服;服药同时配合隔绝疗法, 即指导患者在每次性生活时均应用避孕套进行隔绝, 防止精子抗原对女性免疫系统形成进一步的刺激, 待治疗后女性的抗体转阴后鼓励其在排卵期去套性生活。患者于每个月月经干净3 d 后开始口服药物, 月经来潮前3 d 停服, 服药期间需严格避孕。治疗3 个月为1 个疗程, 连续治疗2 个疗程后实施疗效评估。

1. 2. 2 研究组

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消抗汤治疗,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内分泌指标。根据两组患者抗精子抗体、抗透明带抗体以及抗心磷脂抗体的转阴状况和妊娠情况等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 治愈:治疗后患者的抗精子抗体、抗透明带抗体以及抗心磷脂抗体转阴且成功妊娠;有效:治疗后患者的抗精子抗体转阴, 同时抗透明带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大部分转阴, 但未妊娠;无效:治疗后患者的抗精子抗体、抗透明带抗体以及抗心磷脂抗体均并未改变。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内分泌指标包括FSH、LH、PRL 及E2。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内分泌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FSH、LH、PRL 及E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研究组FSH、LH、PRL 及E2水平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内分泌指标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内分泌指标水平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FSH(U/L) LH(U/L) PRL(μg/ml) E2(pg/ml)观察组 43 治疗前 9.72±3.19 6.84±3.16 0.63±0.23 23.52±3.71治疗后 6.21±2.00a 6.14±1.42a 0.72±0.30a 53.74±6.34a对照组 43 治疗前 9.69±3.20 6.86±3.13 0.64±0.21 23.46±3.64治疗后 7.84±2.13 6.26±2.14 0.66±0.29 27.59±4.16

3 讨论

不孕不育症为是临床多发病及常见病, 与患者生活环境、生理以及和遗传等相关因素均有关。在不孕不育患者中, 约有30%~60%患者均为免疫性不孕不育者[2]。主要是由于机体内当中抗卵巢抗体和抗精子抗体等呈现阳性所导致的不孕症。以往的西医疗法中多以采取免疫抑制方案实施治疗, 但是单纯采取西药物进行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治疗后患者仍无法顺利妊娠。中医理论中则认为免疫性不孕不育属于“肾虚”的范畴, 并且认为女性的肾精化是由肾气所主宰, 影响着育龄女性月经以及生殖系统功能[3]。肾气又可区分为肾阴、肾阳, 此两者是否充盈以及是否平衡协调均会对女性正常的生殖机能的维持产生影响。临床中患有免疫性不孕不育者大部分均属于正虚而邪恋, 也即本虚而标实, 其中本虚属于患者的肾气亏虚, 而标识则为患者的发病诱因, 大部分原因在于房事活动中的不洁进而引发的感染邪毒[4]。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的病理机制为肾虚, 因此治疗的关键在于补肾扶正, 同时辅助清热解毒和活血化瘀等疗法。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中医药物治疗基础上应用中药消抗汤行内服治疗。方剂中的丹参可发挥调经和活血等作用, 有助于调节患者机体免疫能力, 有利于改善机体的外周循环;白术则可发挥补气健脾之功效;黄芪可发挥养胃温肾和补气益肾之功效;茯苓可发挥健脾益肾和渗湿利水等作用;黄柏与知母相配伍, 具有滋阴泻火的作用;徐长卿根据现代药理研究有抑菌、抗炎等作用, 加强自身免疫机能;甘草可调和诸方, 同时发挥滋阴补肾以及活血化瘀等功效[5,6]。本次研究结果提示,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FSH、LH、PRL 及E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FSH、LH、PRL 及E2水平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在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治疗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 在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有助于提升临床疗效, 可显著改善患者内分泌指标。

猜你喜欢
免疫性内分泌精子
从扶正祛邪法探讨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的防治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前列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什么是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Atg5和Atg7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精子求偶记
首都医科大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系
稳住内分泌
精子DNA完整性损伤的发生机制及诊断治疗
Fas FasL 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西南军医(2014年1期)2014-02-03 03:0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