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姗姗 朱明志 李拔敏 钟瑞琼
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替代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 associated peritonitis,PDAP)是腹膜透析常见并发症, 也是导致腹膜透析失败的主要原因。近年来, 随着腹膜透析技术发展, PDAP 发生率已明显下降, 但PDAP 仍是造成患者退出腹膜透析治疗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为尽早明确造成PDAP 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常见致病菌, 为临床预防PDAP 发生及指导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222 例腹膜透析患者临床资料,研究茂名地区PDAP 发生的相关因素及致病菌的特点, 现报告如下。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 年1 月~2018 年7 月肾内科收治的222 例行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131 例, 女91 例;年龄31~68 岁, 平均年龄(49.53±6.74)岁。
收集患者临床资料, 包括年龄、合并症、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血清肌酐水平、血尿素氮水平、长期处于何种环境、经济状况等, 记录PDAP 发生例数, 取PDAP 患者透析液进行致病菌分析, 观察致病菌情况, 并根据是否发生PDAP 分为无腹膜炎组与腹膜炎组, 对影响PDAP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PDAP 患者符合2016 年国际腹膜透析学会(ISPD)关于PDAP防治指南解读中的诊断标准[1]。
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相关因素首先采用单因素分析进行初筛,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对有意义的指标进行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2 例腹膜透析患者中, 发生PDAP 109 例, PDAP 发生率为49.10%, 发生PDAP 患者致病菌分别为真菌18 例(16.51%)、革兰阳性菌69 例(63.30%)、革兰阴性菌22 例(20.18%)。将发生PDAP 的109 例患者纳入腹膜炎组, 将未发生PDAP 的113 例患者纳入无腹膜炎组。
腹膜炎组患者中≥55岁者75例(68.81%)、长期处于湿热环境者79例(72.48%)、合并糖尿病者41 例(37.61%)、血红蛋白水平<90 g/L 者81 例(74.31%)均明显多于无腹膜炎组的43 例(38.05%)、42 例(37.17%)、20 例(17.70%)、61 例(53.98%), 差 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将气候、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血红蛋白水平设为自变量, 以是否发生PDAP 为因变量, 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 气候、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血红蛋白水平均为是否发生PDAP 的影响因素, 其中年龄≥55 岁、长期处于湿热环境、合并糖尿病、血红蛋白水平<90 g/L 是发生PDAP 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1 影响PDAP 发生的单因素分析[n(%), ±s]
表1 影响PDAP 发生的单因素分析[n(%), ±s]
注:与无腹膜炎组比较, aP<0.05
相关因素 腹膜炎组(n=109) 无腹膜炎组(n=113) χ2/t P年龄 <55 岁 34(31.19) 70(61.95) 21.074 <0.05≥55 岁 75(68.81)a 43(38.05)气候 长期images/BZ_44_711_533_713_534.png处于湿热环境 79(72.48)a 42(37.17) 27.895 <0.05未长期处于湿热环境 30(27.52) 71(62.83)是否合并糖尿病 合并糖尿病 41(37.61)a 20(17.70) 11.043 <0.05未合并糖尿病 68(62.39) 93(82.30)是否合并胃肠道紊乱 合并胃肠道紊乱 36(33.03) 30(26.55) 1.115 >0.05未合并胃肠道紊乱 73(66.97) 83(73.45)血白细胞计数(×109/L) 5.61±1.24 5.56±1.22 0.303 >0.05血红蛋白水平 ≥90 g/L 28(25.69) 52(46.02) 9.948 <0.05<90 g/L 81(74.31)a 61(53.98)经济情况 年收入<5 万 56(51.38) 61(53.98) 0.151 >0.05年收入≥5 万 53(48.62) 52(46.02)血清肌酐水平(μmol/L) 764.19±211.41 765.23±211.52 0.037 >0.05血尿素氮水平(mmol/L) 21.43±6.82 21.41±6.78 0.022 >0.05
表2 影响PDAP 发生的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
PDAP 是腹膜透析严重并发症之一, 也是造成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原因。2010 年国际腹膜透析协会(ISPD)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指南指出[2], 所有透析中心都要努力将PDAP 发生率控制在(0.29~0.23 例次/年)[3]。而本中心2012~2016 年PDAP 各年发病率分别为30.85 例次/月、36.88 例次/月、43.08 例次/月、40.5 例次/月。本研究结果显示, 222 例腹膜透析患者中, 发生PDAP 109 例, PDAP发生率为49.10%, 可见茂名地区PDAP 发生率较高, 明确PDAP 发生相关因素和常见菌谱, 对预防PDAP 发生及指导临床用药极为重要。
本研究中,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 气候、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血红蛋白水平均为是否发生PDAP的影响因素, 其中年龄≥55 岁、长期处于湿热环境、合并糖尿病、血红蛋白水平<90 g/L 是发生PDAP 的危险因素(P<0.05)。茂名地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 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天气炎热, 湿度高, 易发生PDAP。患者年龄越大, 抵抗力越弱, 抵御致病菌能力下降, 较年龄低患者更易发生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行腹膜透析治疗易发生PDAP 的原因可能与糖尿病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视力障碍, 易造成操作污染有关;另外, 采用胰岛素治疗时, 反复胰岛素治疗相关操作造成感染, 不仅如此, 合并糖尿病患者全身及腹膜局部抵抗力较低,因此易发生PDAP。低血红蛋白易引起低蛋白血症, 有文献指出[4], 低蛋白血症作为PDAP 常见病理状态, 易导致营养不良、蛋白质丢失、炎症等, 诱发PDAP。
本研究结果提示, PDAP 常见致病菌为革兰阳性菌。临床对腹膜炎进行治疗时, 一般以“倒阶梯”方式为主, 即首先采取覆盖绝大多数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抗生素为主,然后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予以针对性抗生素治疗[5-8]。而对于药物选择, 作者认为, 革兰阳性菌首选万古霉素或一代头孢菌素, 革兰阴性菌选择三代头孢菌素或氨基糖苷类药物。
综上所述, 年龄≥55 岁、长期处于湿热环境、合并糖尿病、血红蛋白水平<90 g/L 是造成茂名地区腹膜透析患者发生PDAP 的危险因素, 其常见致病菌为革兰阳性菌, 临床应当根据上述因素予以针对性干预, 以防止或减少PDAP发生。